孙兴妹
初冬的寒意在不经意间袭来,而我园在课程游戏化大背景下却一片春的气息。我园是一所乡村幼儿园,周围农田环绕、景色宜人、空气新鲜、人文和谐,也存在农村普遍问题——师资薄弱、条件简陋、经费紧张,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但面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课程游戏化实践形势,我园克服重重困难,跃跃欲试。我园非课程游戏化项目园,也非共建园,但我们认真学习课程游戏化的理念,理会其中的含义,慢慢地去探索,小步前行!
2015年4-6月——迷茫期
记得首次接触“课程游戏化”是2015年3月份,健康幼儿园邀我园合作申报共建园,说实话当时不明白课程游戏化的意思,心理一点底气都没有就委婉拒绝了。后来在5月份按市局要求加入课程游戏化群,看到一些立体的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要属安吉游戏,以及来自于方方面面人士观安吉游戏后的感受,还有来自项目园的图片。许多幼儿园去安吉参观学习,回来后仿制了安吉梯子、添置轮胎。此时我们心中蒙上一层雾团:课程游戏化就是指户外冒险游戏吗?实施课程游戏化就是要有梯子、轮胎吗?由于办园条件我们添置不起梯子、买不起轮胎,是不是就不能开展课程游戏化呢?
2015年7-12月——学习期
一晃就到了暑期,课程游戏化群里热火朝天。我们就动员老师们加群学习,安心面对。感悟到课程游戏化传输的是一种理念,是去小学化的手段,深入推进游戏的方式,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相辅相成。细细研读虞永平教授的关于课程游戏化的文章,我们认识到课程游戏化是要让幼儿一日活动充满游戏精神,那也绝不是添几个梯子、制几组花样轮胎那样简单。在暑假中,我将游戏化群中相关理论学习的内容全部下载打包,发到我们幼儿园的交流群中,要求大家自行下载学习,并布置本学期读书笔记全部围绕“课程游戏化”来写。
结合专家搭建的六个实施支架,本学期开学来的第一周业务学习,就带领老师们学习六个支架,并商讨如何与市局资源评比、开发区活动、我园的特色展示巧妙结合,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
2015年9-12月——实践期
一晃就到了9月,开学了,我们就围绕六个支架定期开展实践研讨,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结合平时的教学,开展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的研讨。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结合农村家长的心理特点,我们每天安排了两节集体教学活动。为了实现自主游戏,我们的集体活动和游戏时间也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9月15日上午安排一节集体活动和室内区域游戏,下午安排一节集体活动和户外游戏,发现下午的时间短,户外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刚午睡起来后的孩子精神不饱满,集体教学活动质量不高。国庆节后就调整为上午两节集体活动,下午为室内区域游戏和户外游戏,又发现限制时间的游戏难以满足孩子游戏的意愿、实现自主,游戏情节和游戏水平难以展开与提升,孩子的游戏显得匆忙、不尽兴。经过大家的讨论,11月我们开始实施下午弹性作息时间的管理,根据各班孩子的活动情况来自行确定游戏时间的长短,和下午吃点心的时间。
那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该如何组织呢?实施课程游戏化,让有些老师似乎淡化了集体教学活动,更看重于户外游戏。通过学习发现课程游戏化是一种游戏理念,而不是一种方法。比如小班综合活动“炒小菜”丰富了孩子娃娃家的游戏经验,体验涂鸦的快乐;中班的数学活动“看电影”以游戏的手段让孩子学习二维分类的方法;大班利用家长资源,增强了集体教学的趣味性,开展与区角游戏相关联的活动。本学期我们在集体活动中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探索的三个方面:与区角的渗透、课程实施中游戏化的手段、开发家长资源结合区角拓展课程内容,集体教学中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得到很好的落实。
2.改变秧田式的桌椅布局,开展区域活动。
我们的教室很小,走廊也很狭窄,根本就难以将学习区域和游戏区域分开。老师已经习惯于秧田式的排放方式,觉得这样孩子好管理,地面也好打扫。改变教室布局也经过了几个插曲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首先我们以年级组长的班级为试点,将区域安排在教室的四周,中间放桌椅,形成“包围式”的摆放方式,发现孩子入座进出很拥挤。后来将室内用柜子隔开多个区域,将桌椅放入区域,形成“散点式”的摆放方式,孩子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孩子早上来了就可以自己选择坐在哪里玩什么。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小班一般选择将坐垫聚集在教室前上课,中班有时将小椅子聚集在教室靠前的空间,大班需要桌子的只要将边上的区角里桌子拉一下就行。之前我们的操作材料都是混合堆放在靠墙的柜子上的,每次区域活动还要分材料,取放很不方便。改变了布局后,我们老师反映这样材料分区域归类有利于孩子清晰的取放材料,区与区有了明显的划分,有利于孩子游戏规则的形成。角色游戏小班放在寝室,中大班走廊有一部分,再利用一楼的大活动室作为角色游戏空间,全园共享。
3.结合特色,充分利用绿化地带,丰富户外游戏。
我园多年来践行“生命教育”,游戏如同孩子的生命。之前我们的户外游戏很单调,只有大型玩具,一些自制器械、拍球、跳绳等。学习课程游戏化,要求我们提供给孩子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更便于孩子自由、自主地创造,达到愉悦精神的游戏目的。我园的特点就是户外场地小、绿化面积大。我们组织老师商讨如何利用绿化地带开辟游戏区域,土坡、弯道、竹林,就是天然的战场,因此我们的真人CS游戏场诞生了。但是材料没处放,又买不起材料架怎么办?库存多年的陈旧的电视机柜解决了问题,孩子们把它变为枪支弹药库;宽大的草地没玩具,来,拉个网,踢足球不错;西南角绿化区有的花草因年纪大了而老去,正好有些空间,几个轮胎搭个土灶,盖个草房,户外娃娃家也挺受欢迎的;树木之间来个荡床,自然度假村的享受;附近下水道旁打口井,废旧木板安装上塑料管饮料瓶探索水的流动;围墙上挂上海报纸,来个彩色射击;平地上的低结构材料来自于家庭,旧地板、奶粉罐、油漆桶、纸管等等满足了孩子探索的需求;童车家家都有,这个资源不错,投放一些标记,安全交通村诞生了;农村里竹篮、畚箕、旧勺、筛子丢了多可惜,不正是孩子玩沙的好工具吗?稻草更不要花钱,金秋时节遍地都是,堆个草山爬一爬,围个草堆跳一跳,圈个圈圈投篮等等,这乐趣与功能不亚于大型滑梯。我们核算了一下,我们投放的户外材料与改造费用总共不超过2000元。
4.借早操比赛,研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早操如何编排。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早操该如何做?是不是自由、自主就是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不愿参与的孩子他还能达到运动量吗?自由、自主的早操活动中,老师又该如何组织呢?借比赛的东风我们以小班早操为突破口做了尝试。截取我园特色腰鼓中的中国红元素编排主题操“我和红绸玩游戏”,动作灵感来自于孩子平时和旧横幅玩游戏的场景,以主题和情境展开,相同的主题不一样的动作,齐中有乱、乱而和谐,自由与自主相互交融,既体现自由、自主,又体现老师适时的指导,与课程游戏化中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不谋而合。
主题早操:我和红绸玩游戏
①主题性
截取我园“特色腰鼓”文化中的“中国红”元素,动作灵感来源于孩子和废旧的横幅玩游戏,以红色绸带贯穿早操的始终,成为早操中多变的引领器械。早操的音乐来源于孩子平时熟悉的童谣,生活化、游戏化的歌词内容主宰着操节中的主动作,队形的变化也因音乐、情节的变化而自然体现。
②科学性
考虑小班孩子身体发展的阶段特点,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运动负荷强度曲线上升、波线进展、曲线下降;动作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周的动作规律,融入头部、四肢、躯干等各个身体部位的运动,锻炼走、跑、跳、爬、钻等动作技能,体现早操的科学性。
③互动性
由于内容来自于孩子自发的日常游戏、自发的主题、熟悉的音乐、自主的创编、对老师的尊重,孩子参与性更高。整个早操中有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有孩子与孩子间的互动、还有班级与班级的互动,让早操灵动起来。
④情境性
主题式早操伴随着一个个情境展开。起初绸带如同一座房子,雷声如同会说话的音乐,将孩子自然引入绸带下,在雨声中嬉戏;绸带变成一颗大树,班班交融,生生互动;绸带如同海中浪花,自主创编鱼儿游动的各种姿态;绸带像鲜艳的红地毯吸引幼儿自由爬行;绸带好似小水沟、小土坑,在过障碍的情境中自由跳跃;最后巧借音乐的亲和力,感受大家的温暖,自主聚拢道具,孩子自然成队退场。
⑤自主性
遵循小班幼儿“爱游戏、好模仿”的年龄特点,以主题与情境为线索,相同的主题不一样的动作,齐中有乱、乱而和谐,自由与自主相互交融,既体现自由、自主,又体现出老师适时的引导,与“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不谋而合。
整个早操活动,有变化有统一,有动态动作有静态动作,有集中活动又有分散活动。我们戴幼人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评价早操的标准不再停留在优美、整齐划一,而是孩子参与早操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自觉、自愿并带来快乐。
2016年——畅想
通过本学期初步的实践,面对来自游戏群里的学习故事,我们的老师也蠢蠢欲动开始摸索学习写学习故事,11月份,我园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我们的老师定期轮流上传分享学习故事,也借此平台向家长宣传我们幼儿园的教学理念。明年继续推动教师观察,提升观察与撰写学习故事的水平。下学期我们还拟结合我园德育项目“餐饮之礼”篇落实支架4自主用餐。还要推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与课程的整合,让课程内容更合理、更优化。
正如安定幼儿园陈园长所言:课程游戏化——长长的路、慢慢的走!课程游戏化的路很长很长,内容很多很多,我园也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小步前行,享受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喜悦与收获,我和我们老师、孩子们在前行的路上努力着、收获着、幸福着!我们会再接再厉,在明年呈现出更多的精彩。我们有理由相信,课程游戏化势必会推动我园办学水平的提升与飞跃,势必会让我园教学研讨的氛围更热烈,就如那忽然一夜的春风,唤来了千树万树梨花的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