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也可以这样读

2016-06-30 17:29尹虹
时代人物 2016年6期
关键词:诗社读书会贾平凹

尹虹

和女儿及其同学聊天,常喜欢问她们:最近读了什么书?看后有什么感想?答案往往让我有些许失望,不仅读的书乏善可陈,读后感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这种状况其实普遍存在。不知是受互联网的冲击,还是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人们只看手机上的“只言片语”,却不爱读书了。出版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2012年有个统计数据:“中国人均读书4.3本(包括网络文学和教科书),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是世界人均讀书最少的国家”。究其因,和国民普遍的焦虑感有关,有人甚至将它上升到信念淡泊、信仰缺失的层面。

于是乎,各种各样官方的、民间的读书会应运而生,意在唤醒国民的阅读意识,建设“书香社会”。我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拉进了总裁读书会、西安读书会、“草原风情”读书旅游俱乐部、平凹之友、陕西女子诗社等形形色色的平台和微信圈。

毋庸置疑,看微博、读微信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而且它更符合当今绝大多数青年读者的现状:他们阅读的体力越来越差,耐心越来越少,既不愿啃大部头,更不愿去跑马拉松,他们就像赶场的演员一样,在微世界里如饥似渴地寻觅能吸引他们眼球的短小精悍的猎奇对象,因为这些微言论能够比较轻松地启示他们感悟人生。但这毕竟不同于阅读经典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所以这些平台又纷纷展开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诗社办朗诵会,总裁读书会则请写书的和读书的线下交流,还做了一期期视频节目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以扩大影响。

无独有偶,前不久由陕西省作协、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等主办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系列文化公益活动——著名喜剧美学家陈孝英散文著作《尽数风流》情境演诵会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改变阅读方式的实验。它不仅呈现“情景”,还追求“意境”;它既有话剧名家的表演,又有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它既有作者自传体式的情景剧,又有知名主持人对不同篇章的生动串接;既是一次具有“行为艺术”色彩的多声部综合性演出活动,又是一场阅读领域之中具有视听享受的饕餮大宴。

过去读孝英老师的理论著作,总觉得多少有点艰深难读,一本洋洋洒洒40万字的《幽默的奥秘》,要读完、读懂,非出几身汗不可。而这本散文集历数和作者有交集的各界风流人物,又集抒情、评论、幽默于一体,十分好读,且颇有味道。特别是情境演诵会中的跨国恋和百合花这两段故事,将传统的无声“阅览”变成有声的朗诵,再加上画面、情境和戏剧、音乐、舞蹈的跨界融合。试想,若把这短短的几分钟故事制成微电影,用手机来发送和阅读,读书就会从辛苦的马拉松变成惬意的散步。情境演诵会跨越了周遭的喧哗,为我们开启了一次高雅的浪漫之旅。

多年来,人们总是把“创造历史”看得过于神圣,其实,所谓“创造历史”无非就是为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开一个头。尽管这场情境演诵会成本不菲,推广起来会有些难度,但毕竟为改变国人的阅读现状提供了一份启示,打开了一个思路:原来书也可以这样读。

猜你喜欢
诗社读书会贾平凹
捉鱼摸鳖的人
爸爸的读书会
贾平凹的手
贺澎湃诗社组建一周年
小学高年级班级读书会实施策略初探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月迹
南京大学重唱诗社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