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6-06-30 02:15吴昊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吴昊

[摘要]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丰富,将大别山地区的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合理地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通过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大别山红色资源;红色资源价值;利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51-02

一、加强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变化的加深,“95”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个性化的加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严峻的形势逼迫我们必须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红色资源作为宝贵的历史资源、教育资源,科学地将其转化为优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内在选择,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桥梁作用,通过恰当的方法、合适的路径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进一步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红色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不朽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的本质要求有了高度的契合。所以将红色资源充分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不仅提高了红色资源的重视度和利用率,更重要的是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实现了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的高度统一。

(二)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伴随着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不仅充分地体现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而且也印证了它对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各种文化思潮的指引性。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红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需要当代大学生去了解、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大别山地区的红色资源作为优质、稀缺、综合的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意志品格、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要求。

(三)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面对“95后”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思想认识多元化、价值判断复杂化、个性发展多样化、教育诉求多元化趋势,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刻不容缓。要切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让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大别山地区的红色资源的内生性和崇高性决定了它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就能将其独特的效能和性能变成“95”后大学生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优质资源,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教育、革命道德教育以及人格修养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不断激发他们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热情,真正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

合理地将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高效利用的内在要求。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的内在教育性、外在的崇高性以及价值的民族性会对“95”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思想观念的形成以及审美情操的熏陶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产生积极教学效果。

(一)有助于增强大学生高度的民族认同感

大学生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坚力量。当前,部分大学生民族意识不强,民族精神淡化,民族精神的培育现状不容乐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求新方法、新路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人民幸福的漫长曲折的过程中形成的,蕴涵着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内容。而大别山地区遍布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而这些红色资源内涵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则是有效缓解“95”后大学生民族认同感较弱的良药。只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以合理利用,就可以有效化解大学生民族意识淡化的危机,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是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我们要利用好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亲身体验、情景模拟等形式,重温革命故事,体验革命精神,“真听、真看、真感受”真真切切的去感受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和高尚品格,使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好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索、选择、实践,最终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高尚的品格修养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高尚品格的关键时期。帮助大学生提高人格修养是高校思政课的首要任务,为保证这一优秀群体不要偏离人格规范的轨道,提高其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思政课教学必须改革,必须创新。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包含着崇高的革命精神,只要将其合理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寓教于乐,就能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品格修养,让红色资源不断地绽放出无穷的魅力。

三、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路径

(一)科学整合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

首先,高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红色资源发展规划,以减少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紧紧围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一指导思想来确立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同时要树立利用传承与保护并重的战略思想。其次,高校要加大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确保红色资源的顺利转化。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底蕴深厚,开发优势明显,但由于其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和稀缺性,开发的难度也较大。因此高校必须配备专项资金和专业人员,才能保障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能够顺利转化为优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最后,高校要建立开发与利用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的长效机制,确保红色资源的有序利用。要加大监管投入,成立专业的管理队伍,科学立项,加强管理,确保开发利用的安全性。同时,完善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二)构建以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为内容的教育平台

首先,高校可以开设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教育的独立课程。成立人员结构合理的专门的教学团队,将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合理地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同时加大对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力度。其次,高校可以成立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教育研究中心。通过发挥研究中心的作用,用最新的科学成果开展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将大别山地区的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相应的支持,鼓励校内外专家学者对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最后,高校应该健全对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教学的评价机制,进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的质量。从课堂讲解到课外活动,从理论研究到课外实践都要有完善的反馈机制和奖惩机制,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丰富以大别山红色资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校史校情以及校园文化精神的特点,定期出版以大别山地区红色歌曲、红色戏曲、红色故事为主要栏目的校园刊物,深化大学生们对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的认识和感悟,真正地让红色文化进书本、进头脑。

(四)完善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教育的实践教学平台

首先,高校要大力培育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研究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帮助他们成立红色文化宣讲团、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参与了解、传播红色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力促进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在校园里传播广度与深度。其次,高校要建立红色资源的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学校自身的地域特点、人才培养方向,开辟合理的红色资源实践基地,实现高校大别山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实践教学的常态化,机制化。第三,积极开展丰富的红色资源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实地考察调研、听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探访革命前辈传承革命精神等活动对学生们进行感染和熏陶,使其在实践中坚定信念,提高素质。

(责任编辑: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