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伦
【摘 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明确了语文实践能力重要性,所以我在备课和教学中,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有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执行课程标准的关键。语文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开发与实施,教师与学生既是实践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实践活动的实施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做法。
一、在教学中要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发地学习他们能够学习的内容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扩展和延伸。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教材中安排“自己办手抄报”,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书、多查资料。在班级内以评比、学习、交流的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借助工具书、图书资料,获取知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而“学写春联”则侧重于训练学生的书写、词语运用和开阔视野,体验春节的传统文化。
二、对于文字浅,图文对应的课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
先抽生读,其余学生听并看图,使学生对图画内容有先入为主的鲜明印象;再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而且给一定时间读,目的是通过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采用不同形式读,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比如《秋天的图画》我就采用了此种教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利用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多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例:《浅水洼里的小鱼》,讲了许多小鱼被困在海边浅水洼里,太阳一晒,浅水洼被晒干,鱼就会干死。小男孩弯腰,捡鱼,扔回大海的行动,表现了他珍惜生命,爱护动物。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让每个学生边读边用动作表演,使其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再接着分小组,一人读书,其余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动作,根据课文语句意思,互相纠正动作;最后,推出代表上台表演,全班评价是否正确表演出了课文内容。于是让学生思考小男孩语言、行动表现了他什么?这样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实践多,兴趣高,人人参与都有所得,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三、紧扣教材,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语文课上,有时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莫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而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就变得很有兴趣,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非常积极主动。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结果学生们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我们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回归生活,布置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性作业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活动的设计应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现象。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最有效的。我们也可围绕专题,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深入大社会,开展感受家乡变化的参观活动、察看家乡环保情况的调查活动、体验社会文明的采访活动、了解社会用语的调查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专题报道、调查报告或建议文案,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总之,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既不能“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