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庆文
【中图分类号】G6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本人尝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经验课堂化。
一、数学课堂中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我们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也要同时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应该关注一下数学之外的东西。比如德育渗透、环境教育、学生的人格发展与人文精神等。例如:在七年级第十章《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收集自己家里近一年电费单和电话费单,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数据的处理,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来的数据,你们发现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一、二月份的电费和电话费数目较大。这样,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应该向供电部门和电信部门提出哪些建议?这样数学课堂不仅充满数学味,而且具有人文气息。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挖掘其中的除数学以外的因素,提高学生的情商,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本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新课程则更关注教师的个人知识与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更多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使用教科书,创造性的选编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虽然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然而,现行教材是华东版,往往出现题目内容离本地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中坚持一个原则,源于教材,优于教材。如结合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期考试语文成绩分析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要求设计并绘出统计图,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为背景,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从提出问题→出示成绩→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等有条理的教学程序中,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注意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本节课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使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气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在生活问题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例如在《瓷砖的铺设》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家里在丽景花园购买了一套商品房,要用瓷砖铺设2个规格为3.5m×4m的房间。现有30cm×30cm、40cm×40cm、50cm×50cm、60cm×60cm四个品种的的瓷砖可供选择,它们每一块的价格分别是3元、5元、9元和13元,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瓷砖铺设的方案,并画出草图。”如果仅仅让学生计算每一房间需要几块瓷砖,其实只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技能并没有帮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得不到提高。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