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公众意见的表达及舆论引导

2016-06-30 12:00魏艳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自媒体

魏艳

【摘 要】文艺作品往往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近年来风行英国的电视迷你剧《黑镜》对当下社会的技术进步进行了反思,反讽了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下人的异化。本文选择剧中反映人与传媒技术关系的表达,旨在分析自媒体环境下公众意见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揭示舆论引导的现实意义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自媒体;意见表达;舆论引导;黑镜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12-02《黑镜》(Black Mirror)是英国电视四台(Channel 4)于2011年12月开播的迷你电视剧,目前已更新至第三季。编剧查理·布鲁克(Charlie Brooker)分别以构建于未来科技背景下的独立故事,反讽当代科技和传媒技术对人性的利用、重构与破坏。《黑镜》剧集不多,但收视率甚高,仅第一季每集就吸引210万左右的观众①,引入国内市场以来更是被网民视为“神剧”,诸多媒体也奉之为“时代隐喻”。在关于《黑镜》的诸多讨论文章中,学界普遍把目光集中在其叙事风格、所建构的媒介图景、对传媒技术的批判以及公众意见对社会治理产生的影响等方面。事实上,该剧所设想的诸多技术图景已逐步成为现实,比如前不久引发关注的“人机大战”,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博弈,三连胜的局面让许多网民惊呼“机器人将战胜人类”。本文意欲关注的焦点在于剧中所反映的自媒体环境下公众意见的表达方式,及其对舆论引导的现实意义。一、《黑镜》中刻画的传播媒介图景《黑镜》主要以“人与传媒技术”为主题,反映传媒化生存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改变过程,并以人的异化为核心,对传媒技术进步导致的人类生活方式改变、主客体身份分裂、私人空间压缩、实虚边界模糊等问题进行了批判性思考。与美国好莱坞大片的人类英雄主义和技术乐观态度不同,《黑镜》的整体基调黑暗悲观,结局更是急转直下。(一)技术进步造就传环境高度发达。《黑镜》系列故事构建于越来越发达的传媒技术环境之下,《国歌》中人们的意见表达平台与现实生活相似,电视仍然吸引着众多受众,人们聚集在咖啡馆等公共场所围观事态的发展,电视台尚可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引导舆论。《一千五百万》《白熊》当中则展现出自媒体的优势:信息传播速度快、意见交换更加开放高效。在《你的人生》《马上回来》中,编剧更脑洞大开地设计了植入人体的智能芯片、“起死回生”的虚拟男友,结局反讽了人的高度媒介化生存状态带来的后果。第三季的《白色圣诞》则更进一步,引入“虚拟自我”和网络社交中的“屏蔽”概念,一如既往的悲观结局令人不禁陷入对人与传媒技术关系的反思。(二)自媒体环境下自由而孤独的网民。发达的媒介技术时刻伴随着剧中人物的生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信息、表达意见,但显得异常孤独。编剧企图以这样的方式来隐喻人的异化:技术提供了诸多便利,却也在无形中疏远了人们的心。《一千五百万》中的角色每天在一起蹬自行车赚取点数,相互间的交流却是通过强大的虚拟网络;选秀现场的观众来自于大量虚拟形象,真实的他们则蜗居在狭小的四面都是屏幕的房间里;他们营造现场的热闹氛围,自由地表达对选手的态度,但最终他们只是一个个孤独的个体。《白熊》一集更是赤裸裸地展现了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现实:一种奇怪的信号(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媒介化生活方式)将人们变成了没有思想的“偷窥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屏幕围观,却少有人主动进行思考,这个世界看似很热闹,却让人感到寒冷刺骨的恶意。(三)技术平权引发的多数人暴政。这一图景在《黑镜》中显得尤为突出,也是最发人深省的现实问题。媒介技术的进步拓展了普通民众参与社会治理、表达意见的渠道和影响力,这种技术上的“平权”如同硬币有正反面,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负面效应,人们可以发动或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舆论形成后加以发酵,左右着事态的发展。与主流意见不相符的少数受到排斥甚至胁迫,从而引发多数人的集体暴政:《国歌》中的首相最终与一头猪性交,《一千五百万》中的选秀女孩成为色情演员,男主角也屈从于受众的意愿开播了脱口秀;《白熊》中人们以宣扬正义的名义围观女主角的痛苦,并从中获得满足;《沃尔多时刻》里卡通熊参与竞选体现了平权,然而当他对竞选对手进行人身攻击时,其背后的支持者们显然也成为了参与暴政的多数;《白色圣诞》的讽刺则更加直接,被所有人“屏蔽”的男主人公甚至无法辨认意欲对其施暴的街头市民。二、自媒体环境下的公众意见表达特征新世纪以来,人们快步走进了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空间的发展和意见表达渠道的丰富,使得现实世界、人、计算机网络等共同构建的虚拟世界呈现出匿名性和隐秘性的优势,极大地方便了公众的意见表达。然而,自媒体时代的公众并不可能高枕无忧地放心表达,因为“黑镜”无处不在,高度智能化的生活空间约束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总的来说,自媒体环境下的公众意见表达具有开放、互动、反控制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一)首先是开放性和互动性。传媒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为公众创造了更加开放和互动的表达环境,数据和信息的流动是由网络自动完成的。《国歌》中,绑匪录制视频发布公主被绑的信息,并要求首相在电视直播中完成不雅行为。视频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整个互联网,公众的围观令首相和智囊团措手不及,在决定由替身完成绑匪要求时,又因好事者泄露信息导致公众舆论对首相由同情转向批评。《一千五百万》也构建了一个互联网世界的未来图景,选秀现场只有观众的虚拟影像,真实的他们在居所即可参与现场互动,表达情绪与观点,并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形成强大的舆论场;《沃尔多时刻》通过虚拟的卡通形象参加竞选,通过媒体与选民进行互动……每一个故事都建构于一个高度开放和互动的互联网环境之中,公众自由表达意见、交换信息,推动着事态的演进。(二)其次是去中心化和反控制性。Web2.0技术的出现,尤其是自媒体时代以来,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用户生产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兴起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随着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网的结合,大量独立媒体和草根记者的出现,推动了公众信息表达结构的转变,以传统媒体为表达中心的模式受到冲击,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功能完整的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中心。这种去中心化的信息表达结构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公众舆论较之传统媒体时代更加难以控制,普通民众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度和作用得到提高,个体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这对于社会管理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三、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现实意义《黑镜》对于当下的媒介环境持悲观态度,认为人被技术俘虏的命运在劫难逃。麦克卢汉认为“艺术家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总是率先认识到新媒介的影响”②,查理·布鲁克以其敏锐的嗅觉感受到媒介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人的异化,并以悲观的态度呈现出来。作为现实生活的隐喻,艺术作品通常存在矫枉过正的偏向,《黑镜》的悲观论调也是如此。事实上,我们在警惕传媒技术进步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应因势利导,合理地引导信息传播和公众意见表达。其一,媒介技术的进步是必然趋势,公众意见的表达理应越来越自由、高效。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和运行逻辑更新了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的渠道,传统的“中心——边缘”表达结构逐步被打破③,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呈现去中心化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公众意见的表达,也必将带来更加高效的信息、舆论传播和交换。其二,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需要进行合理引导。从《黑镜》的一系列故事中不难看出,自媒体环境下的意见表达存在表达方式多样性、表达主体多元化、表达内容复杂化等特性。故事的主角通常开始是清醒的,随着情节发展逐渐被传媒技术裹挟前行,或无能为力,任凭事态发展;或屈服现实,沦为技术的俘虏。结局的悲观之处在于大众传媒发挥了高效传播信息的职能,却忽视了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任凭整个社会“娱乐至死”。在众声喧哗的“观点的市场”中,合理地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显得尤为必要。其三,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越来越成为绕不开的课题。为人所用乃是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使命,然而《黑镜》所揭露的现实是:传媒技术的发展造就了越来越依赖于媒介的人,人因技术的进步而异化,为技术所累甚至崩溃。我们不能阻碍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却可以改善自身,提高与传播媒介和谐相处的能力,这正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要义。注释:①Mtime时光网.《黑镜》第二季首曝剧照“美国队长”女主亮相[EB/OL].http://news.mtime.com/2013/01/15/1505068.html,2013-1-5.②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③乔万尼·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指出:一旦意见表达以体系的形式出现,就拥有了一定的结构,这个结构是有层次的,有着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受到权力和资本的控制,民众作为边缘性的意见表达并没有找到有效的发声途径。参考文献:[1]邹霞.“黑镜”的时代隐喻与传媒技术批判[J].四川戏剧,2013(04).[2]邵娜.网络时代意见表达结构及其社会治理效应[J].理论月刊,2015(05).[3]吴金玲.后电视时代的反思——《黑镜》中的媒介图景[J].新闻传播,2013(05).[4]魏葳.视觉文化传播时代观众身份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14.作者简介:魏 艳(1985-),兰州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江苏连云港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自媒体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