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蕊
摘 要:亳州市,安徽省西北边陲的一个城市,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亳州留下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亳州城市文化中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本文即从亳州非遗概况出发论述其保护与利用,以期获得区域性非遗保护利用在认知层面上的提升。
关键词: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一、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精神财富。亳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孕育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亳州第一批入选安徽省级非遗的有华佗五禽戏和二夹弦,后来升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亳州在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中,涡阳县的老子传说故事、棒鼓舞、晰扬掌传统技艺、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被评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老子传说故事升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4月,亳州市第三批市级非遗项目共17项,新入选项目包括柳下惠坐怀不乱传说、亳州唢呐(丹城“孙家唢呐”)、亳州高跷(城西“刘楼高跷”)、蒙城“小车舞”、“龙之舞”社火、涡阳琴书、六国旗、亳州面塑。高公糖蒜、龙山老队长扒鸡、石弓“石雕”、王魁知麻花、阚疃大块板鸡、手工锡包壶、利辛展沟大烧饼、金不换酒传统酿造技艺8个项目入选传统手工技艺类。扩展项目为义门大班会。①
2015年12月,亳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共11项,其中新入选项目9项,扩展项目2项。新入选项目为:捻军故事、华佗传说故事、曹操传说故事、赶黑驴、利辛扁担戏、铜关粉皮、阿福兔肉、亳州牛肉馍制作技艺(谯城李氏)、庄子祭祀大典;扩展项目为:亳州唢呐(谯城“隋氏唢呐”)与亳州琴书(利辛琴书)。②
2016年亳州市公布了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新入选项目11项,扩展项目4项,共15项。新入选项目有柳下惠传说、木兰传说、亳州高跷会、竹马会、花鼓戏、木兰武术、彩曲原酒手工酿造技艺、一闻香糕点制作技艺、刘勰酥肉制作技艺、泰山宫庙会、亳州社火,扩展项目有狮子舞、梆子戏、亳州琴书以及亳州笙制作技艺。
综上,亳州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省级保护项目20项,市级保护项目共81项。
二、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中,国务院规定,自年起每年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文化纪录片中所体现的各种保护文物的技艺也是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修钟技艺。亳州作为一个中小城市,历史和人文文化浓厚,如何对其这一文化资产进行保护将是其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强化非遗保护意识,增强市民的自觉性
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是一个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在这个现代化潮流引领的时代,城市的在步入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现代与传统的协调发展。非遗文化是亳州历史发展的积淀和见证,是其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亳州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应保护好这一历史记忆,丰富亳州城市的整体文化含蕴。人民群众是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所有者、传承者,也是其保护者,通过设置亳州“非遗日”系列活动,城市标识、路标等城市环境艺术等来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和保护自觉性。
(二)实存与虚储相结合,加强非遗的档案化保护
档案记录是“记忆再现”的文本呈现,也是非遗文化的“记忆承载”。非遗档案的建构是非遗抢救和保护的重要步骤,通过非遗资料的收集和档案化管理,利用档案馆和数字化信息储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承人信息通过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记录保存起来,如建设亳州“非遗”演展馆,不但以物质形式再现无形的文化遗产,而且因档案的特殊属性和作用使得此种保护方式更显优势,使得非遗资源得以持续的保存下去。
(三)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合理的保护管理机制
政府是非遗保护的带领者。在非遗保护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要积极进行亳州市非遗资源的统计和申报工作,定期进行非遗的统计和申报升级工作;完善国家、市、县级非遗名录体系的建设,分层级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政府加大非遗保护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加强和完善非遗保护和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档案馆、非遗博物馆等相关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包括为非遗的“活态”传承人提供一个好的创作和人文环境,鼓励非遗传承人摒弃传统的“家族”观念,广纳优秀好学人才,把非遗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
三、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非遗文化不同于其他的遗址、遗迹等文化景观,它的表现形式有时是“非物质性的”,其包含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精神”容易随时代变迁与变革而被人们忽略或忘却。只有不断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创造新的表现方式,进行产业化保护和开发,才能使其长久的传承下去。
(一)城市品牌和非遗相结合,重新打造城市新标签
亳州作为传统的“四大药都”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造就了今天的“药都之乡”的称号。亳州非遗中华佗五禽戏这一由华佗结合中医药原理创造的养生运动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就亳州市而言,应充分利用“药都之乡”这一文化牌和传统医药非遗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其药材文化,打造独具亳州城市特色的“养生经济”,把亳州打造成特色鲜明和文化厚重的养生之都、健康之城。
(二)打造特色“非遗”旅游体系,创意开发非遗资源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构筑文旅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亳州非遗进行资源化开发的过程中,应依托亳州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资源和皖北旅游中心的地位,整合非遗资源创新表现形式,把非遗旅游纳入亳州城市旅游体系之中。打造具有亳州特色的观赏和体验结合的非遗旅游活动。
(三)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 实现非遗产业化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非遗资源进行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承载体,同时非遗资源又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亳州非遗与创意产业结合的思路如下:
1.利用创意手法将亳州“非遗”运用到图书出版和影视创作中去,如亳州的非遗华佗传说故事、曹操传说故事、老子传说故事、木兰传说等传说故事通过现代元素和古代生活的还原加以艺术化、影视化创作,将亳州“非遗”进行影视动漫制作。形成图书出版-影视创作-衍生品开发等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创新亳州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
2.品牌化开发,增加其文化和经济附加值。亳州文化部门与企业合作对五禽戏、华佗、面塑、石雕等可以制作成手工艺品或儿童玩具等有形的的商品进行复制、生产、包装,进入文化消费市场,同时也可以把它们内化为一种文化标识,进行符号化或品牌化开发。如亳州非遗可以符号化嵌入保健药方的袋装生产之中,形成独具亳州文化特色的品牌文化。
四、结语
非遗文化遗产不仅是亳州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基础,也是其地域文化形成特色品牌的文化底蕴。非遗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可以有效的提高亳州作为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事关旅游业的“软实力”。非遗资源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使非遗资源与文化经济有机结合,更好的实现产业化和资源化,带动旅游业、服务业、文化演艺等行业的发展,把传统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优转化为效益优势,构建非遗经济拉动力和旅游品牌效应,是其成为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非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可以提高亳州市这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是打造亳州城市文化形象的一张文化牌。
注释:
①《亳州晚报》2014年08版
②亳州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www.bzzwgk.gov.cn/openness/detail/content/5694af987f8b9abe5a9c764e.html)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82,185.
[2]吴君.“非遗”开发,品牌营销与保护须并重[N].知识产权报,2010:(014).
[3]张庆武.华佗五禽戏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 (0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