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育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探究

2016-06-30 21:37袁晓春
科技视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新思路创新发展

【摘 要】国家各项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教育工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各级教育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党政所愿、教工所盼、工会所能入手,选准突破口,在继承传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路子、开辟新途径、扩大新载体、建立新机制,在创新中求发展,主动有为地发挥好工会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工会;创新发展;新思路

0 引言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项事业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工会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创新是群团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各级群团组织要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推进群团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这为新形势下教育工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各级教育工会要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亮点,使工会工作达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新要求,增强教育工会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

1 新形势下教育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1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绩效工资的全面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为学校的劳动人事关系注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使工会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是,引入人事代理新机制后,教工利益关系呈现出全新的格局,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发生重大调整,劳动关系更为复杂,非在编人员的福利待遇明显低于在编人员,工会维权任务更加繁重。二是,学校用人形式多样化后,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教工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易受侵犯,工会维权难度增强。三是,教师劳动成果的考评不同于企业,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标准,质的考核远大于量的考核,具有复杂性和主观性。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考评结果直接与教工的聘任、待遇及奖惩挂钩,使得学校和教工之间矛盾增加,乃至影响日常工作,工会维权复杂性增大。

1.2 教工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大幅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参政议政意识和水平有了进一步增强。随着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民主管理的加速推进,教职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更多,民主意识更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整个社会的民主氛围和意识越来越浓郁,教师参与管理与决策的意识和维权的意识随之提高。工会参与民主管理和维权的要求更高。

1.3 学校腐败与不公对教职工影响加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已不再是“净土”一片,近年来学校在招生、后勤、基建、科研项目争取等方面腐败案件频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不断,对教师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教师对学校教书育人的崇高性认识淡薄,对自身的要求降低,为人师表的作用弱化。这对工会参与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教育增加了难度。

1.4 教工心理压力日益增大

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大锅饭”,引入了竞争机制和考核制度,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广大教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队伍庞大的青年教师,他们的收入低、生活负担重,学历、职称、科研要求高、任务繁重,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近年来,心理问题已成为教工队伍建设不容忽视的难题。加大对教工尤其是青年教工的关怀和引导力度,成为摆在学校工会面前的现实任务。

2 教育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对策

针对新时期教育工会工作出现的新挑战,教育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新路子、开辟新途径、扩大新载体、建立新机制,在创新中求发展,主动有为地发挥好教育工会应有的作用。

2.1 创新教工素质提升途径,在推进教工全面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

教育工会可以发挥教育培训“大学校”的职能优势,不断开辟教工素质提升新途径。一是,开设“教工讲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弘扬核心精神,提升政治素养;二是,开设“道德讲堂”,开展师德教育,弘扬敬业精神,树立崇高师德;三是,组织“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开展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发挥榜样作用;四是,组织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开展“讲教师礼仪、塑儒雅形象、重师德规范”教育,弘扬儒雅精神,展示文明形象;五是,建立“教工俱乐部”,通过读书学习、技能比武、讲课比赛、岗位练兵、“青蓝工程”等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劳动竞赛,弘扬钉子精神,提升业务素质。以切实有效的工作,协同行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强、适应学校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2 创新民主监督途径,在促进学校公平正义中发挥推动作用

教育工会可以发挥组织体系健全、联系教工广泛、熟悉基层情况、了解教工意愿等职能优势,不断开辟民主管理和监督新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好教代会载体。积极探索建立教代会代表巡视制、述职制,建立健全教代会提案制度,提高教代会提案质量和回复工作的效率。通过专题讲座、校际交流、理论研讨、巡视督察等形式,加强对代表主体意识、参政议政能力、依法科学维权水平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代表素质和履职能力。使教代会真正成为最能体现广大教职工意愿、最能集中广大教职工智慧、最能凝聚广大教职工人心的可靠平台。二是,根据新的形势要求,进一步探索民主恳谈会、协商会、校长接待日等其他有效的民主管理形式,切实维护教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学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三是,推进校务公开创新。健全完善“党政齐抓共管、行政主体到位、工会积极配合、教工积极参与”的校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拓展校务公开手段,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推行政务公示和校务公开网络化。

2.3 创新工会维权手段,在保障教工合法权益中发挥维护作用

教育工会可以发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职能优势,不断开辟维权新途径,维护好教职工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经济上的劳动权益,文化上的精神权益。一是,创新维权机制,建立推广校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机制,健全非在编人员权益的联动协调机制,落实教职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二是,创新维权形式,做到政策维权、法律维权和科学维权相统一,教育工会主动维权和借党政之力维权相统一,借势、借力、依法、聚力维权,形成对外借力、对内聚力、内合外联、上下互动的维权格局,切实保障教工的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将劳动关系矛盾最大限度地在基层、在第一时间实现调解,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学校全面和谐,以教工队伍稳定促进学校稳定。

2.4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整合发挥教育工会组织活动的职能优势,不断开辟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一是,积极构建以“利益共同体”为核心价值的和谐校园文化,激励教工实现自我超越,促进学校跨越发展。二是,着力塑造学校文化精神,强化教工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伟大品格,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好地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养文明风尚。三是,着力建设教职工文化品牌,以铸就一种精神、建立一套制度、搭建一个平台、建设一片阵地、培育一支队伍的“五个一”为主要内容,体现学校特色、时代特色、工会特色,推动教工文化建设。四是,积极开展创建幸福校园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提高教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政治生活层面提高教工幸福指数;进一步关心教工工作学习生活,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从物质生活层面努力提高教工幸福指数;进一步加强工会文体协会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不同类型教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从精神生活层面提升教工幸福指数。

2.5 创新教育工会组织建设形式,在协同学校管理上发挥示范作用

教育工会可以发挥自我提升的职能优势,以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为抓手,以建设“六型”工会为目标,不断开辟工会组织建设新途径。一是,建设学习型工会。通过学习全面提高工会干部思想理论素质和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建设民主型工会。充分发挥工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干部的作用,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三是,建设服务型工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真诚倾听呼声,真实反映意愿,真情关心疾苦,真心服务教工。四是,建设智慧型工会。积极探索建立“互联网+工会服务”的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实现工会服务和管理的精细化、动态化,实现工会与教工、工会与社会的“链接”。五是,建设创新型工会。积极探索工会自身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中提升引领力,在组织教职工建功立业中增强凝聚力,在推进构建和谐校园中加大服务力,在深入建设教工之家中提高创新力。六是,建设廉洁型工会。不断加强工会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工会建成“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学校有影响”的群众组织。

【参考文献】

[1]袁晓春.高职院校工会协同行政管理创新的策略研究[J].赤子,2014(4).

[2]王世庆.论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J].工会论坛,2012(5).

[3]黄伟.对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重心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3(2).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新思路创新发展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这五年,我们共同走过——新思路 新作为 新突破
Lumileds汽车照明:新布局下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