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
【摘 要】低碳经济概念的首次提出距今已有13年了,但是现阶段的中国距离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还相差甚远。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的困境,如何找出一条既能实现经济增长同时还能实现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碳金融与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理论基础的论述,从低碳经济催生碳金融以及碳金融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关键字】低碳经济;碳金融;碳交易;赤道原则;低碳技术;低碳产业
一、低碳经济与碳金融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其中将低碳经济归纳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生活的总称。世界银行(2006年)对低碳金融的定义表述为,为了低碳经济发展,用私人和公共投资项目减少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而碳金融的狭义概念主要是指和碳交易有关的金融活动,主要是指碳交易。碳交易主要是指基于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以及由二氧化碳排放权衍生出的金融衍生产品。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碳金融的产生
1.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需要金融支持
2014年世界银行报告指出,通过实施低碳技术等政策,到2030年全球GDP可望每年额外增加高达2.6万亿美元或2.2%,防止约85亿公吨温室气体的排放。从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来看,低碳技术对发展低碳经济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十一五”期间,中国累计能效投资822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共投入1573亿元,占全社会能效投资总规模的19.1%,而银行和股市等金融机构占全社会能效投资总规模的33%。在2011年中国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96亿美元,其中开发商投资额占22.48%,银行贷款占76.4%,而政府补贴占1.47%。
由此可见,由于低碳技术的投入大、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负外部性等特点,促使了金融机构利用金融杠杆为低碳技术融资,从而催生出碳金融。
2.低碳经济催生“赤道原则”
2002年10月伦敦召开的商业银行会议上,讨论并最终决定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基础上,创立一套银行项目融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指南,也就是赤道原则。赤道原则先是在花旗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荷兰银行和巴克莱银行中通行,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银行项目融资的国际标准,截至2010年以赤道原则为基础的项目融资占到世界项目融资额的85%以上。
银行业作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连接者,它汇集了社会储蓄与闲散资金,由于企业自身的逐利性特点,银行原本倾向于将资金贷给那些利润高,回收期短的高碳排放企业例如:火电厂和钢材厂。但是,低碳概念的普及以及低碳经济对金融创新的内生需求,最终使得银行业在为企业项目融资时,不仅考虑自身利润还要对该项目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评估。赤道原则是低碳经济中,银行业为应对环境风险建立的项目融资低碳化标准。
三、发展碳金融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1.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根据约翰·希克斯在其经济学著作《经济史理论》中所阐述的金融革命的发生促进了工业革命的产生,由此肯定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休·T·帕特里克,美国经济学家,在其经济学著作《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中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分析,提出了两种模式,一种是需求追随型;一种是供给领先型。碳金融是基于制度经济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全球变暖的现实问题所提出的,是一种供给领先型的金融模式。
低碳产业由于低碳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但是低碳产业部门所能运用的自有资金数量有限。当金融部门出现金融资本的供给不足时,由于金融资本的稀缺性,就会使更多的金融资本流向高排放、高能耗的企业,最终使得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偏向高排放、高耗能的工业部门而不是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产业,由此降低了低碳金融的运行效率。由于低碳产业部门得不到金融支持,低碳技术的资本投入得不到保证,那么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毫无疑问将是低下的。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保证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否则低碳经济将是空谈。当低碳产业开始初具规模时,也就是其早期的资金缺口逐渐被填补时,低碳金融部门依据传统金融对于风险的分散与规避,可以帮助低碳企业尽量规避在其经营期间的各种金融风险。
2.碳金融助推低碳产业的发展
低碳经济最为一种经济增长模式,表现在中观层面则是以低碳产业的为表现形式。
银行业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三大效应,在碳金融对于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主要表现为:第一、对于低碳产业给予一定的支持;第二、对于高耗能产业的融资需求予以严格的审批甚至是不予以通过。这就使得整个金融部门将从社会上吸纳的储蓄以及汇集到的闲散资金,更多的投放到国家产业政策扶植的低碳产业,而不是高耗能、高排放的高碳。从产业结构角度看,高耗能企业本身也是属于资金需求大,但是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一定的金融支持。但是,由于银行的资金供给倾向于低碳产业部门,则在整个社会金融资本供给大于需求时,就会加剧高碳产业的资金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将导致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达到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高碳企业。
而低碳产业由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相比高碳企业部门能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从而帮助低碳产业从新兴产业成长为朝阳产业,从而改变整个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达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
随着碳金融市场的建立,碳排放权以及基于碳信用的金融衍生品的流动性增强,而碳减排企业或者低碳企业便可以将企业的碳减排成本转化为碳减排收益,这从制度上刺激了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碳企业的低碳技术融资难的问题。
3.碳金融助推低碳企业发展
首先,不同的企业面临的碳减排压力不同。有的企业碳减排成本大于其购买其他企业碳减排配额的成本;有的企业的碳减排成本小于其购买其他企业的碳减排成本,而在碳金融交易制度下,碳减排配额可以自由流通,因此企业可以灵活的的安排其节能减排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自觉地进行节能减排。
其次,金融的實质就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对于金融资源的跨期配置,而低碳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的不同风险。如何规避一些可预见的风险,为低碳企业提供更多的保障。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借助其风险对冲的原则,帮助低碳企业其经营过程中一些可预见性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最后,碳基金帮助低碳企业积极寻找低碳项目合作,以降低低碳企业企业的成本。碳基金是一种专项融资方式,它主要是金融机构通过低碳项目的合作,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和增加碳汇的吸收的目标。碳基金的运作方式主要是基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情节发展机制(CDM),碳基金是基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在CERS(经核证的碳减排量)的需求方与供给方中间寻找合适的卖家和买家与碳减排项目的合作。发达国家一般作为CERS的需求方为CERS的供给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而参与碳基金的金融机构则作为买卖双方的中介,这样不仅帮助发达国家减轻减排压力,更能推进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
4.碳金融助推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
碳金融助推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低碳技术的融资问题和低碳技术研发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低碳技术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短期收益不明显等特点,而企业自有资金又不足以支撑低碳技术的研发,碳金融依托碳信用利用金融杆杠为低碳技术筹措研发资金,以满足低碳技术融资需求。
碳金融中,作为《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唯一涉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碳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中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碳技术,以帮助发达国家灵活的实现其减排目标。从客观角度来说,清洁发展机制实现了低碳技术从发达国家想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从而进一步推动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家华.经济要低碳,低碳需经济[J].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0(1).
[2]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
[3]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Patrick Hugh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J].Econ Devel Cult Change.1996(4).
[5]唐方方.气候变化与碳交易[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乔海曙.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金融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7]齐晔.中国低碳发展报告 2013 政策执行与制度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8]罗晓娜、林震.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J].经济与管理.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