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欢欢
北宋开封瓦子的经营特色
马欢欢
摘要:北宋时,瓦子是专业化的综合娱乐场所,它的演艺活动包括说唱、歌舞、杂剧、百戏等多种类型。艺人演出的市场化进一步促进了娱乐活动的商业化。北宋开封的瓦子已经出现了市场化经营,它的经营特色主要体现在表演技艺专业精彩、经营手段规范先进和商业宣传个性突出等三个方面。北宋开封城繁荣的娱乐业,推动固定化、全天候、经营型的文化娱乐成为时代文化娱乐的主流。
关键词:北宋;开封;瓦子;经营特色
宋代中国城市的功能发生了重要转变,渐由政治、军事中心转向商业中心,开封以其首都的地位在全国的商业市场上独领风骚。开封是北宋社会的缩影,在各个方面都有表率全国的作用。宋代工商业发达,推动了城市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各种供市民娱乐消遣的场所应运而生,娱乐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瓦子是北宋时出现的专业化的综合娱乐场所,是北宋开封娱乐业的代表。北宋开封娱乐业的发展如火如荼,瓦子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独具一格的经营理念和别出心裁的经营手段为其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目前学界对瓦子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起源,性质,表演内容,艺人状况,表演内容与音乐、戏剧的关系,商业性和娱乐性,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对瓦子的经营特色进行专门研究的还比较少。因而,对宋代开封城瓦子的经营特色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现代社会娱乐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本文探讨北宋开封瓦子的经营特色,以期对瓦子经营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一、瓦子的概况
瓦子,又称瓦舍、瓦肆、瓦市,是宋代一种固定的大型演艺场所,也是当时各种娱乐场所的通称,犹如现在上海的大世界娱乐城。[1]724据廖奔先生考证,瓦子大约创设于宋仁宗中期的汴京,盛行于宋元两代,是以勾栏演艺为中心兼营买卖等活动的大型文化娱乐市场。[2]42
瓦子是随着宋代娱乐业发展而形成的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娱乐场所,由简陋的棚子发展而来。宋代之前,艺人表演的场子只是由看客临时围成圈子而已。北宋时,用活动的栏杆围起了圈子,再后来搭起布棚或者茅屋献演,最后盖起了瓦房,形成了瓦舍。由围栏而棚子,由棚子而茅屋,由茅屋而瓦房,演艺场所之中渐渐多了做生意的、卖力气的。时光推移,瓦舍之内,店铺林立,商品贸易繁荣,所以又称瓦肆、瓦市。在北宋,瓦子发展成为集歌舞表演、说唱、百戏、商业贸易、集市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娱乐场所。
整个宋代,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的瓦子最为兴盛。北宋开封的瓦子非常繁盛,城内外至少有9处:桑家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保康门瓦子,新门瓦子,朱家桥瓦子,桑家瓦子北的中瓦、里瓦,宋门外瓦子。规模最大的瓦子分布在城内中心商业区和繁华的娱乐区,如桑家瓦子就位于都城最热闹的潘楼街,同时毗邻宫城,其他瓦子分布在里城城关外交通要道旁。[3]22小的瓦子依附大的瓦子存在,都分布在商业中心和交通要道旁,接近或者直接就在居民区内,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其繁盛的重要条件。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南楼街巷》写道:“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仙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可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4]265瓦子大小不一,大的瓦子里有50多座勾栏。勾栏,又叫构栏、勾肆,以棚为名,是瓦子的基本演出单位。宋代以前,宫廷的演出场所为露天的露台,据《汉书》记载,露台始建于汉文帝时期,北宋的勾栏与之相似,但已由宫廷的露天表演场所发展为大众化的室内休闲娱乐场所。
勾栏内部设有戏台(演出台)、戏房(后台)、腰棚(观众席)等,是北宋开封城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剧场。瓦子与勾栏的关系就好比现代的大型娱乐城与其内部的各具特色的剧场或娱乐小店,同时娱乐城内还经营种类繁多的其他商品和服务。当然,剧场也可以在各条街巷独立出现,宋代勾栏也是如此。东京开封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少、士农工商都可以到瓦子勾栏中去找乐子,可以单独前往,也可以结伴而行;可以到瓦子中去享受“大型娱乐城”的眼花缭乱,也可以到勾栏中欣赏自己钟爱的节目。瓦子勾栏成为开封市民的文化娱乐中心,成为开封娱乐业发展的鲜明标志。
二、 瓦子的娱乐性和市场化突出
瓦子是多功能的综合娱乐场所,其中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最能吸引观众,是其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艺人演出的市场化进一步促进了瓦子和其他娱乐场所的商业化。
(一)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娱乐性突出
瓦子是面向开封市民的大众化娱乐场所,内部玩乐的项目很多,主要表演内容有说唱、歌舞、杂剧、南戏、傀儡戏、器乐、百戏、相扑、驯兽、魔术、杂技、弈棋等。门类繁多的说唱曲艺是瓦子勾栏的主要表演形式之一,仅此一项就包括小唱、嘌唱、唱赚、叫声、小说、讲史、说经、鼓子词、诸宫调、合生、商谜、说诨话、像生、杂扮、吟叫等二十多个名目。这些内容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人们从中得到了视觉、听觉等多重享受,愉悦了心情,以至“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4]542。瓦子勾栏内有丰富多彩的娱乐表演,人们同时可以饮食品茶、兼卖杂货,再加上“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剃剪、纸画、令曲”之类服务项目,可以说是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人们“经日居此,不觉抵暮”[4]546。
人们流连于瓦子,舍不得离去。那么,是什么使瓦子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瓦子作为当时最时尚的娱乐场所,营业范围颇广,融歌厅、舞厅、剧场、酒吧、茶馆、游戏厅、商场为一体,在功能强大的娱乐链条上,勾栏内的演艺活动吸引力最强,对瓦子的收入贡献巨大。
勾栏中的歌曲,被称为“清乐”,是宋代流行于民间的音乐。宋代的城市生活,为“清乐”开创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清乐从形式上看,一是“小唱”,艺人们手执拍板,唱些慢曲、曲破之类;二是“嘌唱”,艺人敲着小鼓唱些短小的歌曲,与“叫果子”(模仿市井的叫卖声加以提高)、“唱耍曲儿”融为一体;三是“唱赚”,它实际上囊括了慢曲、曲破、嘌唱、耍令、番曲以及叫果子等多种音乐成分,是最难的一种演唱形式。[5]177-178
勾栏中的杂剧内容丰富多彩。北宋开封演出的杂剧主要是北方杂剧。这种杂剧有歌舞,有故事情节,已经形成了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弧五类角色。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目连救母》《眼药酸》《莺莺六么》《三索梁州》《霸王中和乐》《梦巫山彩云归》《王魁三乡题》《李勉负心》《王宗道休妻》等。南方的杂剧,叫南戏,也是勾栏的重要表演内容。南戏兴起于北宋末年,具有更加浓烈的戏剧色彩:故事更加完整,情节更加连贯自然,且加入了旦和贴,形成了以生、旦为核心的角色表演体系。
说话是宋代大众娱乐中一个庞大的艺术家族,它风靡勾栏、茶坊,甚至街巷。说话是一种说唱兼而有之的表演艺术,只需一个艺人和一小块空间即可表演,它通过艺人们高超的语言艺术,将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精巧地编织起来,紧紧地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根据话本内容的不同,说话可以分为讲史、说经、小说三类。讲史就是讲历史故事,其中又以“说三分”和“五代史”最为流行。说经,就是演说佛教经书,《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宋人最喜爱听的节目。小说是最吸引人的,包括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许多门类。小说取材广泛,多以市民生活的热点或者具有新闻价值的奇闻轶事来编写剧本,如话本《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即以“樊楼灯火”为背景,描述了痴情女子周胜仙的故事。
杂技和魔术也是瓦子勾栏的重要表演项目。杂技项目就有上竿、打筋斗、踩高跷、弄枪、舞剑、打硬底(硬气功劈砖等)、弄碗、弄斗、踩滚球、踏索、踢弄、驯兽等。驯兽是一门古老的技艺,有驯象、驯马、驯犬、驯熊、驯鹦鹉等。宋代的驯兽,颇有创新,尤其是“教虫蚁鱼鳖”“教飞禽”,技艺简直出神入化,勾栏中著名的节目有“使蜂唤蝶”“追呼蝼蚁”“蚂蚁斗阵”等。
瓦子勾栏内的表演项目颇多,每种项目都能娱乐大量市民,突出反映了瓦子的娱乐性。
(二)瓦子艺人演出的市场化
东京开封的瓦子勾栏相当盛行,京城内璀璨的高级剧场仿佛一个大磁场,吸引着民间的各色艺人,各地的知名艺人和文艺团体纷纷到东京来演出。崇宁、大观以来,开封瓦子中涌现出许多著名艺人,他们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中记载了众星齐聚开封的情况: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嘌唱弟子: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讲史:李慥、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贾九。小说:王颜喜、盖中宝、刘名广。……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毛详、霍伯丑商谜。吴八儿,合生。张山人,说诨话。刘乔、河北子、帛遂、胡牛儿、达眼五重明、乔骆驼儿、李敦等,杂班。外入孙三神鬼。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文八娘,叫果子。其余不可胜数。[4]537
《东京梦华录》中记录的各类专业艺人有70多位,如李师师是当时最著名的歌星,宋徽宗对她的眷恋,将她的身价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除上述记载以外,民间还有许多著名的勾栏艺人,如丁都赛是北宋后期开封勾栏中最著名的杂剧女艺人,她甚至名扬四海。开封城中还有一些著名的舞星,如张真奴、陈奴哥、俎姐哥、李伴奴、双双等。[5]179艺人们技艺精湛,为东京市民表演各种类型的民间艺术,将说唱曲艺、百戏等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瓦子作为专业的娱乐市场,竞争激烈,对艺人的要求很高,艺人必须迎合观众的口味,努力提高技艺,创新表演。一些当红艺人和表演团体不仅在瓦舍演出,还经常到各地巡演,节庆、庙会也少不了他们的表演,甚至宫廷演出有时他们也参与。技艺稍逊一筹者,不能在勾栏立足,只能沦落到“路歧人”之列,在街头表演,甚至离开京都,到各地州县表演。艺人或艺人团体的表演活动完全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艺人据出身高下、师门传承乃至于剧种戏目,清清楚楚按市场规则按质论价。[6]40瓦子的激烈竞争和演出的市场化运作反映出北宋开封娱乐业的发达和娱乐文化的高水平。艺人演出的市场化使得娱乐市场的划分更加细化,扩大了娱乐业的影响范围,客观上也促进了民间技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瓦子的经营特色
瓦子是专业化、固定性的综合娱乐场所,条件优越,盛况空前。其经营状况代表着当时的时代潮流,虽然有关瓦子经营的文献记载不是很多,但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也可见一斑。
(一)表演技艺专业精彩
瓦子勾栏是以演出闻名的娱乐场所,许多市民慕名而来。在街巷上也有艺人耍枪弄棒,市民们为什么一定要掏钱到瓦舍中来观看呢?就是因为瓦子的演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异常精彩。
首先是表演内容的专业性。瓦子内技艺多种多样,有歌唱、舞蹈、杂剧、影戏、傀儡戏、说话、魔术、杂技、驯兽、相扑、蹴鞠等等,不计其数。这些节目取材广泛,内容丰富,生动感人。每个节目都有很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节目和节目之间也具有很强的协调性。这一切都表现出瓦子演出的专业水准。
其次是表演人员的专业性。瓦子内培养了大批职业艺人,他们大多经过师傅的指点,经过自己的刻苦训练而练就了一门专业技艺。其中很多艺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表演感染力很强。丁仙现、李郎中、周八官人等人都是御用艺人,文献记载:“教坊使丁仙现舞,望仁宗御像引袖障面,若挥泪者。都人父老皆泣下。”[7]1709从张解元、张贡士的名字上看就知道他们有很深的文学功底。这些艺人有的博古通今,有的擅长琴棋,有的幽默搞笑,深受市民喜爱。
再次是演出服装和道具的专业性。像现代的演出一样,没有服装和道具,表演就会大打折扣,当时的勾栏演出已经有了这样的表演要求。《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记载:“其诸部分紫、绯、绿三等宽衫,两下各垂黄义斓。杂剧部又戴浑裹,其余只是帽子蹼头。”[8]96可见当时的服装有宽衫、浑裹、帽子和蹼头等。据相关文献记载,当时的服装和道具还有青色花衫、面具、吊敦、窄袍、宽袍、背子、抹裤、头巾、簪花、锦绣鞋子、鲜花等。不同服装代表不同人物,在丰富表演内容的同时便于观众识记,加上道具的配合,勾栏的演出气氛浓厚,特色鲜明。(见图1)
图1 宋杂剧表演场景*图见周汛、高春明著《中国服饰五千年》(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4年版)中的宋代《杂剧人物图》。左图所绘为当时的名剧《眼药酸》的表演场景。剧中两个角色,左侧一人为副末,右侧一人为副净。副末头戴高巾,身穿大袍,肋下挂一布囊,巾、囊之上全都画着眼睛,似正在推销眼药。副净身穿便装,手指一眼,当是眼病患者。由此可以推出,当时的戏剧演员,已出现不同的角色,且已根据角色的不同需要,穿着不同的服装。右图所绘两名女演员都穿窄袖背子,其中一人头戴簪花;一人腿裹抹裤,脚穿尖头弓鞋,这都是当时最流行的装饰。在右图左侧演员身后放有笠帽和绳索,可见当时戏剧表演已使用道具。
(二)经营手段规范先进
瓦子勾栏是当时最专业的经营性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按照市场要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制,并且使用了在当时比较先进的手段。
第一,由熟悉娱乐文化的专人管理。瓦子勾栏事务繁多,不仅有表演,还有各种商务,没有专人管理是不能正常运作的。《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中说:“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4]537由此可以推断出张廷叟和孟子书应该是经营娱乐业的,且都擅长文艺,是这方面的内行。廖奔先生推测说,张廷叟、孟子书大概就是开封城瓦子的总管理人,且考证出孟子书就在教坊担任乐官。[2]135张廷叟和孟子书等这类教坊乐官负责瓦子的管理,主持日常事务,对瓦子内的各类艺人进行管理。
第二,实行收费入场制度。瓦子勾栏是商业剧场,已经开始实行“买票”入场制度。演出开始前,观众进入勾栏,有工作人员在门口收费。宋代勾栏具体是如何收费的,文献还没有记载。元代杜仁杰的《庄稼不识勾栏》中说“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明朝初年朝鲜印行的中国语言课本《朴通事谚解》中说道:“勾栏里看杂技去来。去时怎得入去的?一个人与他五个钱时放入去。”[5]171元明的勾栏演出由宋代发展而来,如此记载可能也反映了北宋勾栏的收费状况。瓦子勾栏的收费还不是相当规范,但相比撂地摊式的表演却将收费落到了实处,避免了收费时观众一哄而散的情形。“收费入场”如同现代的“买票看戏”,保证了勾栏的经营收入,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
第三,场地宽敞,服务周到,人人咸宜。瓦子场地宽敞,如桑家瓦子,三瓦相连,有大小勾栏50多座,可容纳1 000多人同时观看,就是在现代也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剧场。再如州西瓦子,“约一里有余”,这便能容纳更多的观众。观众席内除有腰棚供观众安坐欣赏外,各个瓦子中还有大片空地,可供观众站立观看。瓦子技艺,品种齐全,可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瓦子还是一个商贸市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饿了有吃食,渴了有酒有茶,可以弈棋赏画,可以休闲购物。另外还出售有关演出内容的文字资料,如刊印小说、纸画、令曲(曲谱唱词的稿子)等。[9]45出了瓦子,便是各地段的繁华购物街,梅花包、羊肉饭、衣物、冠梳、书画、珍玩、金银彩帛,等等,应有尽有。人们在瓦子及其外部都能享受到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盛宴和全面的服务,可谓各得其所。
第四,瓦子勾栏中有相应的演出设备。勾栏演出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天气影响。既然不畏风雨寒暑,必然可以遮风挡雨,冬天不至于太冷,夏天不至于太热。这表明瓦子内有良好的封闭和通风设备,可保证全天候演出。勾栏演出既有早场,又有夜场,为了保证夜场的顺利演出,瓦子内必然有相应的灯光设备。宋代制灯业发达,住宅用灯耀眼夺目,节日花灯五彩缤纷,勾栏内肯定是利用了更适宜演出的室内灯光,营造绚烂的舞台效果。勾栏内理应还有相应的音响设备,勾栏内演出说唱类节目较多,如果没有相应的音响设备,在可容纳千人的场地实现“浅吟低唱”的表演是不可能的。[10]
(三)商业宣传个性突出
瓦子勾栏本来就是为市民娱乐提供服务的,其广告宣传也迎合市民的口味,带有明显的世俗气息,既吸引了观众也反映了宋代市民的个性。
首先,利用招子、帐额吸引观众。瓦子内有多座勾栏同时演出,竞争也十分激烈。为了吸引观众,勾栏的里里外外有许多宣传装饰,门口张贴着招子,也就是现在的“海报”。因为招子是彩色的,所以又叫“花招儿”,上面写明当天的表演内容、表演时间和表演者的名字。有时还会写明可以表演的节目种类和剧目,供观众挑选。观众一看有自己喜欢的剧目或者演员,自然就入勾栏来消费了。另外,勾栏中还会挂出帐额、靠背,这些“行头”都是勾栏的宣传广告,也标志着一个演出团体的实力和规模。招子、帐额、靠背都是勾栏经营者用来宣传、争抢观众的手段。
其次,名角联袂,日夜作场。东京开封的瓦子勾栏中集聚着当时的顶尖艺人,群星闪耀。如诸宫调的创始者孔三传,名扬四海的杂剧女星丁都赛,常到皇宫去表演的尹常卖、李外宁,等等,他们的精湛技艺和为人都是当时的热门话题,各个阶层的人都愿意到勾栏去一睹他们的风采。“教坊使”丁仙现到勾栏来作场时更是观者如潮。艺高一筹者如小张四郎,长期占据勾栏表演,形成了专门的表演队伍。瓦子中有明星日夜表演,看客们岂不竞相前往?勾栏经理人已有很强的商业策划意识,利用明星效应来吸引观众,怎能不挣钱呢?艺人在许多朝代地位十分低下,在宋代勾栏里却成了明星,市民们确实也趋之若鹜。
再次,艺人演出时炫技也是一种宣传手段。他们或透漏表演情节,或故弄玄虚引起观众的兴趣。如说书技艺,表演者往往在高潮迭起时结束,为了使观众下次还来收听,他们会抑扬顿挫地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在现代的评书艺术中仍在沿用,已经成为表演结束的一种标志。瓦子勾栏在表演开始之前,会先鸣锣敲鼓。这鼓声就在告诉观众:演出要开始了。鼓声震天,自然会引起观众的注意,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节庆庙会期间,勾栏艺人是宫廷和民间表演的主力,技艺的直接展示也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瓦子的出现是北宋娱乐业发达的重要标志,它的繁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瓦子出现以后,那种流动性、临时性、非营业性的文化娱乐方式被扬弃,固定化、全天候、经营性的文化娱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它是梨园由唐代宫廷走向民间的硕果,也是文艺走向市场的硕果。[10]
参考文献:
[1]徐吉军,方建新,等.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3]焦杰.北宋东京城体育娱乐文化空间分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
[6]王仲荛.文化市场与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7]邵伯温.邵氏闻见录[M]//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耐得翁.都城纪胜:外四种[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梁淑芬.北宋东京勾栏瓦子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6.
[10]程民生.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J].史学月刊,1998(6):107-111.
(责任编辑周军伟)
Operation Features of Wazi in Kaifeng City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MA Huanhuan
(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LuoyangNormalUniversity,Luoyang471000,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commercialized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for the purpose of profit were very popular. As specialized entertainment venues in Kaifeng city, Wazi provided different kinds of performances including storytelling, dancing, drama and circus, and thereby became the most popular leisure places for people. Meantime, the marketization of performances further prompte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Market-oriented management has been applied in Wazi of Kaifeng city and its features contained splendid performances, standar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distinctive advertisements. The appearance of Wazi revealed the prosperous condition of entertainment industry in Song Dynasty, and made regular, all-weather and market-oriented management becom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ultural entertainments in Song Dynasty.
Key words: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Kaifeng city; Wazi; operation features
文章编号:1006-2920(2016)01-0035-06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1.007
作者简介:马欢欢,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助教(洛阳 4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