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有人说,他在工作上是最不“安分守己”的人,喜欢“折腾”;有人说,他是一个发明家,因为他研发的专利技术让更多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人说,他是一位乐于“传帮带”的好师傅,在单位掀起了创新钻研的热潮。而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电气试验一班班长陈润晶这样总结自己——
2015年隆冬的一天上午,丹东地区气温骤降到零下20℃,在国网丹东供电公司66千伏东坎子变电站,十吨的吊车轰鸣着将主变压器的铁芯吊起。这台变压器在送电试运行时发现铁芯电流超标,厂家的技术人员按照标准程序查找了大半天,故障就是找不到。寒冷的天气再加上现场紧张的气氛,让每个人都感到透心儿的凉。“试一试提高测试电压,我们创新工作室曾做过类似试验。”现场,陈润晶向厂家技术人员提出建议。厂家人员很相信这位“专家”,立即按照他的创新检测手段进行查找,故障点真的被“揪”出来了。
“检修试验这工作要求标准高,工作起来没日没夜,我们陈老班长是个老党员,工作都是带头干,对我们要求也严,业余时间还组织攻关创新课题,大家跟他蛮辛苦的,但是真能学到东西。”说这话的是在陈润晶班里成长起来的业务骨干甘海涛。去年夏天,陈润晶带着大家对变电站新上设备进行交接试验,在30℃的高温下连续作业,几天下来,连最年轻的小伙子都叫苦不迭,想尽办法找风凉地儿,但陈润晶始终不下“火线”。看着他工作服上被汗水打透又晒干而形成的白花花的盐碱,大家都自觉地回到工作岗位,最终提前完成任务。由于高压试验需要加电压,为了安全和保证质量,他们班组都需要在其他专业班组中午休息时间作业,因此陈润晶经常不能按时吃饭,还落下了胃病。
为了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陈润晶狠抓班组学习。“每天学习一小时,周五学习一下午”成为常态。班组每人还准备一本“班组日常培训笔记”,在作业不忙的阶段,陈润晶就针对现场发现的缺陷、新设备、新试验方法等进行讲解。“我也心疼大家,但是设备越来越先进,不与时俱进就会落后。再说,搞技术创新,要是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不行呀!”陈润晶感叹地说。
严师出高徒,陈润晶带领的班组成为丹东地区唯一的“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8篇,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7项、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职工创新成果5项、丹东供电公司科技成果16项,并荣获“丹东市工人先锋号”“辽宁省优秀班组”等多项称号。
“成果能否转化成生产力,攻关能否真的克难?”很多人不免有这样的疑虑。作为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检修试验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陈润晶工作室”三个工作室的带头人,陈润晶肩负的担子可不轻,但他也很乐观:“只要大家走创新之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多年来,陈润晶参与多起变压器故障查找及试验,通过创新技术攻关,为单位节省资金超百万元。陈润晶工作室率领电气试验高压、油务、仪表3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等技术创新活动,仅2014年创造的效益就达到480万元。
陈润晶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办起“技术讲堂”,通过现场指导职工技术创新与日常培训相结合,先后为企业培养出高技能人才15名。大学毕业生苏海南进入创新工作室后,在理论培训与创新实践磨炼下迅速成长,被评为省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年轻的检修工王兴文宁愿每月少收入几百元,转岗到陈润晶的班组从头学起……
多年来,陈润晶先后荣获“辽宁省十大创新能手”“辽宁省优秀班组长”“国家电网生产技能专家”“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今年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虽然已功成名就,可陈润晶还有个期待实现的心愿:“我不是什么名人,顶多算是一个追梦人,敢做梦,敢把梦想变成现实。等我退休时,技术带回家也没有用。现在的我就想竭尽所能帮助青年职工快点成长起来。他们是企业的希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