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臣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较新颖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虽然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是以学生为主,转变以往以教师教学为核心,学生依赖教师学习的教学模式,令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的自主的去学习。本文则是通过分析家庭情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以及现代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来探析如何利用家庭情境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家庭情境;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其行为和思考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即使在进入小学学校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都到家庭情急的影响,这也是小学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之一。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以外的家庭中进行的,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了其语文学习效果。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生依靠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可以说是以学生个人为主时的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个前提条件,则是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也就是积极自主的学习欲望。如果没有自主学习意识,那么学生即使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也不会去实际的应用,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言,更多的是复习和预习。而在这一时期的学生,玩乐之心较重,因此首先应在时间的合理分配上进行培养。在家庭情境中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一直处于静止的学习状态,这种控制与监管的情境,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个性化与自主学习的融合,因为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家庭情境也不相同,因此自主学习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别。
二、家庭情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庭情境方面,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民主型、专制型、宠溺型和放任型。在民主型则家庭情境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较强,而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父母多是采用引导和沟通的方式去帮助孩子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比较轻松,心态较积极。在专制型的家庭情境中,父母的耐心较低,态度较强硬,虽然短时间学生可以进行较有效的自主学习,但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在宠溺型的家庭情境中,虽然家长会想要去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但与当学生的意愿产生冲突时,则会以学生的意愿为主,这种情况与放任型的家庭情境有效相似。在放任型的家庭情境中,父母会因为种种原因和放任孩子自己去自主学习。虽然自主学习是较注重学生的个人学习效果,但因为父母长辈的放任,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或学生放弃学习。
三、家庭情境下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的科学教育能力
术业有专攻,即使是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不是所有家长所能具备的能力。因此针对这方面,学校首先应定期与家长们开展研讨会,内容主要针对学生语文自主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家长所应创建的家庭学习情境,从而令家长们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在很多家庭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会受到家长的控制,一味的禁止和命令式的管理,只会消磨学生的创造力和独自思考能力,二这是自主学习能力中所不可缺少的两大元素。因此针对这份那面,还应教授学生家长与自己孩子合理的引导和协调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需求放在自主学习的重心上。
(二)酿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学生离开学校回到家中,可以说是进入到了一个较轻松和自由的环境中,想要在这种自由、舒适的环境培养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所指的学习氛围,并不是在家长看管下,学生默默读书或看书的静止的学习状态,而是家长把语文知识带入到家庭生活中,把教材中的语文知识现实化,从而令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体会和感受到语文知识中的深意,而不只是单纯的在阅读和记忆语文教材中的文字。
(三)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中国教育发展至今,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了其主要方向。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领域所重视的问题,统一性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家庭情境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学生因个性不同,自主学习的模式也有所区别。所以家长所营造的自主学习环境,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模仿他人或与他人进行比较。如性格较外向的学生,可以以较动态的表演或表达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则以分析和联想等学习模式来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而在个性化培养的过程中,适当融入与学生性格相反的学习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在家庭情境中,可以说占据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大部分的语文自主学习时间,而现代学生的教育,也不应完全依赖学校、老师,家长的言行与教育能力,也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丽娟.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好家长.2016年03期.
[2]王玲.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实现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5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