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振昌:在日记中写就无悔人生

2016-06-30 03:07鲁陵
共产党员·上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磨河村全村

鲁陵

2014年12月12日清晨,天气清冷。

河南省许昌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幸福湖畔的小桥流水、亭台楼榭都沐浴在晨光中。

来参加村班子成员会议的村干部吃惊地发现,一向早起、守时的燕振昌第一次缺席了。于是,人们来到那间依然亮灯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摊开的横格稿纸上有一段未写完的文字。

燕书记太累了。他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把昔日的贫困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的燕振昌就这样把73岁的生命定格在了工作岗位上,定格在了水磨河村人悲痛的心里。

2016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燕振昌的先进事迹,并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雏燕振翅敢为先

“水磨河,水磨河,磨来磨去灾祸多,十年种地九年荒,男女老幼掉苦窝。”这是昔日水磨河村的真实写照。那时,水磨河村人多地少,没资源,无产业,缺衣少食没住房,村里的小伙子连媳妇都娶不到。

1962年,高中毕业后,20岁的燕振昌怀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雄心壮志回到了家乡。因为有文化,他很快掌握了科学种田的农业技术,被社员推选为生产队长。三年后,凭着一股踏实、肯干的劲儿,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这一干就是44年。其间,燕振昌有数次脱产当国家干部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妻子张改真极不理解:“上面提拔你当脱产干部,你为啥不考虑?”燕振昌一脸自信地劝妻子:“农村也能干出个名堂,你放心吧。”

话说出去了,责任也就担起来了。不干出点名堂,怎么对得起信任自己的父老乡亲?怎么对得起陪伴自己的妻儿?

工作千头万绪。为了理清思路,为了提高效率,燕振昌开始记工作日记。每天凌晨即起,先写头天的工作总结,再思考当天的工作安排。

那时,燕振昌想得最多的是让社员吃饱肚子。管理田地,推广农业科学技术,都是日记本上的重点。可是人均不超过七分的耕地面积,吃饱都是奢望,修路建房更是想都不敢想。走着坐着,燕振昌都在寻思如何改变现状。

“得办集体企业,给大队多产点东西、多积点钱。”燕振昌和村班子成员拿定了主意,领着社员办起了农机配件厂、面粉厂、冰糕厂、机瓦厂,这几个厂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水磨河大队的重要经济来源,推动了水磨河村的农业科技建设。

1986年,上面开始有了“股份制企业”的提法,让燕振昌嗅到了经济改革的味道。“先行一步,也许咱村就有了条好出路。”思忖之后,燕振昌决定一试。燕振昌分析:“经济改革已经开始了,集体土地包产到户,集体企业也分解了。如果不搞企业、没有经济收入,村集体就被架空了,4000多口人的大村子,想办啥事儿也没钱了。”

随后,燕振昌又找了村里条件稍好的几个人沟通。就这样,水磨河村的造纸厂建起来了,这是长葛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也是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企业之一。

“不能靠七分地糊口。要富裕,咱就得跟上形势,就得入股办厂、‘从商从工。”光劝村民不够,燕振昌跟村班子成员们说:“政治过硬是硬本领,带头赚钱是真本事。既能服务又能致富的村干部,才是真正腰杆儿硬的好干部。”几年时间里,村里陆续办起了铸钢厂、淀粉厂、瓷厂等股份制企业,冒出了机械、加工、商店、运输、饭店、砖瓦窑、白灰窑等私营企业50多家。

就这样,燕振昌领着社员从饱肚皮到办村企,再到带头创办长葛市第一家农村股份制企业,让水磨河村成为长葛市第一个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的村子。 “吃住水磨河,好像在长葛。出门能挣钱,一月两三千。”如今的水磨河村富起来了。

衔来春泥做金窝

“根据多数群众的要求和我们了解的实际情况,大家同意建设新村。如果不搞建设新村,会出现:1.媳妇娶不到家,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2.为宅基地闹纠纷,闹矛盾……5.不能改变已有生活条件。”这是燕振昌记在工作日记上的群众建议。

旧村改造启动后,人人都想先动,其中还有燕振昌的亲戚。燕振昌一锤定音:“先尽着困难户、孩子多的户来。除此之外,谁来也不行。”

排房建设开始后,燕振昌先带着大家扒掉了村里剩余的老寨墙,平掉了围村河和村内大坑,解决了宅基地不足问题。但最难的,还是盖房的材料,要是全从外边买,大队和村民都负担不起。没有石灰,燕振昌就带着13个生产队去拉山石,又请来建窑师傅建成了石灰窑。没有砖瓦,燕振昌又发动各生产队建砖瓦窑。大队还成立了建筑队和石工队,工人近百,统一给各户建房。1986年,水磨河村历时近十年的旧村改造工程终于胜利结束,全村1000多户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新建的排房,纵成排、横成行,全村再没有过因宅基打架、吵嘴的现象。

小瓦青砖的排房住了十几年后,更加富裕的村民又要求拆旧房、建新房。于是,村里引导村民开始了第二轮新村建设。从1998年开始,全村的房子陆陆续续都进行了翻盖。

这边盖新房,那边修大道。年近花甲的燕振昌领着大家把全村街道硬化了一遍,大街小巷畅通无阻。为了鼓励修路,村里每硬化一条房前屋后的小巷子,他就捐1000元钱。现在,全村硬化的小巷已超过20条。

幸福湖畔长流水

水磨河村原来不缺水。村西的幸福湖,水绕村郭,浇灌村里90%的农田。由于湖水的渗透,水磨河村地下浅水层水源十分丰富,村内的吃水井水位不超过3米。可在2008年年底,正当冬小麦返青需要浇水时,村民们惊恐地发现:幸福湖莫名其妙地干了,自家的水井也见了底儿,到处都没了水……村民们只好跑七八里地去拉水。不仅如此,附近3个乡镇23个村近4万口人的吃水和灌溉也出现严重困难,4000多亩庄稼地绝收。

水究竟去哪儿了?燕振昌请来专家多方考证,发现是煤矿透水事故导致幸福湖水及地下水全部流向煤矿所在地。水的谜案找到了线索,可是让水回流谈何容易?

已届古稀之年的燕振昌置个人荣辱于度外,为民立言请命,多次到省城有关部门登门拜访,先后写了一二十封信向上级汇报,甚至把信寄到了国务院,直陈“引水”之迫、“蓄水”之急。他反映的问题,最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2013年9月,被水磨河村人称为“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幸福湖引水灌溉工程正式得到批复。2014年6月,投资上亿元的工程正式施工。如今,占地200多亩、呈月牙状的幸福湖已经再度盈满,蓄水量达10万立方米,满足了水磨河村等23个村庄的农业灌溉需求。

“无论多难,都得给子孙后代留一方清水。”这是燕振昌在工作日记中写下的话语。他做到了。

燕翔长空留芳名

燕振昌不仅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还一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为了让村民重视教育,燕振昌带领水磨河村8次建校。1982年,他领导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拥有农村百米长廊的水磨河学校教学大楼。2004年,又领导建成了全市第一所农村封闭式学校。

学校盖起来了,燕振昌怕学生不好好学习,又想了个招儿。从1985年开始的30年间,村里每年8月都举行学生欢送会,给新考上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高中生披红戴花,发奖品、送路费。从恢复高考制度至今,水磨河村已有46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

村里还给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补助和生活用品。年年在重阳节以隆重的仪式表彰“好儿子”“好媳妇”。1981年,村里建成了河南省第一家村级敬老院,实现了全村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这事还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如今,水磨河村的好风气已经在十里八村出了名。

“大家说了算、有事不隐瞒。”为了督促村务公开,燕振昌创造性地实行了“腊八算账”。40多年里,每年“腊八”公开村里的收支情况,表决通过党支部下一年度事务的预案。账目公开,群众心里亮堂,对干部也信服,工作推进得顺风顺水。

“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烟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村里的工程亲戚不沾边。”燕振昌的女儿燕新红说,“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村里的事,啥都好说,坏规矩的,怎么说都不行。”

燕振昌不抽烟,这一点水磨河村人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年轻的时候,烟瘾也很大。戒烟,始于30多年前。

直到燕振昌去世,翻阅他的日记时,女儿才了解到父亲当时戒烟的真实意图。他写道:“就这一根烟,不仅坏了规矩,也给村民原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增加了负担。因为自己的习惯让村民破费,太不应该。这烟以后不能再抽了。”

处事公道、坚忍不拔、真心真情、学无止境,这正是燕振昌一生的真实写照。

燕倦归,长鸣留人间。

猜你喜欢
水磨河村全村
全村唯一收件人
洮渭水磨概述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清代洮河流域水利利用探析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
名古屋市长欲访中国大使馆被拒
名古屋市长再就大屠杀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