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勇敢的心》类比中国英雄主义电影叙事

2016-06-30 10:48郑亚博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影像英雄主义叙事

郑亚博

(东北师范大学 传媒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以《勇敢的心》类比中国英雄主义电影叙事

郑亚博

(东北师范大学 传媒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本文以梅尔·吉布森导演的《勇敢的心》为例,择其人文情怀、人物塑造和主题叙事三方面与中国的英雄主义电影进行比较,分析奥斯卡金像奖得主且已形成明显个人英雄主义风格的梅尔·吉布森对中国英雄题材电影的借鉴之处,最终试图阐释影片被呈现和传达背后的原因和文化根基。

【关键词】英雄主义;影像;叙事

梅尔·吉布森的英雄主义符合对于一般大众对史诗人物的认知:敢于反抗权威、挑战自我、对抗命运,主动或者被动临危受命,对抗自然、自我弱点、不合理的制度和黑恶势力等一切阻挠事情朝着成功方向转变的事物,最终完成“拯救”自我、他人乃至世界的人物。

一、人文情怀传达

人文关怀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和理性思考,关怀人的个体需求和精神生活。好莱坞的电影大多会存在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比如自由、爱、人性的解放等,通过这种渗透来在国际上树立美国形象,传达美国的价值观,同时意在激发本国公民的主动性积极性。梅尔·吉布森的影片正是选择了一种普世价值的一个角度来诉说自己的英雄主义情怀。

简单和符合当代人口味的观念来叙述某种“完整”生活的方式是好莱坞以不变应万变,为全世界的观众提供普遍合口的文化快餐的惯常方法,而中国则偏向于从宏观上去叙事,中国的英雄大多是一身正气,永远按规则办事,在法律和道德上更是标杆式的范式。这样的电影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深入人心,难以使观众产生共鸣。

二、英雄人物塑造

以《勇敢的心》为例,导演梅尔·吉布森塑造的英雄有事业的坎坷,家庭的纷争,朋友的亲疏,个人的烦恼等一系列普通人所经历的事情,他意在将英雄平民化,拉近影视塑造的形象与大众心理之间的距离。转折常被设置成区别于普通人和英雄的临界点,在一个人一直坚持的精神信仰受到冲击,在这个临界点上是奋起反击还是逆来顺受直接决定英雄属性是否蕴含在被预设的主体中。导演将这个临界点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见证一个普通人向英雄的蜕变。

中国关于英雄塑造的电影大多偏向以高大全的角度对英雄进行长驱直入的刻画。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多是成熟化的,没有成长的过程。这种英雄大多在现实中有故事原型,其自身的弱点被不断消减,这种“道德捆绑”式的英雄离现实越来越远。例如《孔子》描写了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他孤独地在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进程的一段历史。影片是一种对已成为英雄的形象进行交代,是以一种超越现实的仰视。中国的电影英雄塑造的模式多以架空的方式,直接进行正面的宣传和赞扬,不够深刻,难以深入人心,和受众始终保持着距离。

三、电影主题叙事

梅尔·吉布森的父母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从小就深受影响,在后来的成长中对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随后的岁月里,他用电影表达着对于宗教和信仰的理解与困惑。他在用自己的电影传达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游走于电影艺术和商业之间,他追求艺术通过影像表达自我,同时不拒绝商业和票房,在好莱坞的生存体制之下完成自己的创作。

由于这一系列的原因,梅尔·吉布森的电影主题叙事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他拍出来的电影有着“拯救”这一共同的母题,由始至终充满着丰富的英雄主义情结。

中国的英雄主义叙事,英雄崇拜的精神存在,但对真正的英雄文化的深厚积累是相对缺失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叙事地基不稳,积淀相对较弱。中国的导演倾向于对大众化的英雄进行再刻画,再提炼,或在某一个部分中进行还原和升华的创作使得出现了一批如《无极》《夜宴》《战国》《十面埋伏》等影片,故事来源和选择上都不乏有优秀的题材,但英雄的塑造只是一种符号和躯体,缺乏英雄人格魅力的塑造,叙事模式艺术感染力都尚有缺失。

综上所述,中国在英雄主义叙事上可以尝试从宏观叙事上转到一个恰当的微小的角度对普遍的人性的优点进行发掘和呈现,努力兼顾艺术和票房,在遵循电影的商业模式之下不断提升艺术审美需求,最终将英雄主义的价值观通过影像加以强化,传递出中国电影对于英雄的诉求、阐释和国际化表达。

参考文献:

[1]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金莉.20世纪末期(1980—2000)的美国小说:回顾与展望[J].外国文学研究,2012(04).

[3]李一鸣.“拥有一切”的《勇敢的心》[J].当代电影,2006(05).

[4]筱菁.梅尔·吉布森访谈[J].电影评介,2002(08).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28-01

作者简介:

郑亚博(199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纪实美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东北师范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面向高水平复合型传媒人才‘U-G-M-R’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型教师共同体建设”(课题批准号:15T1JGJ004)的资助。

猜你喜欢
影像英雄主义叙事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