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水彩画艺术的思考与追求

2016-06-30 18:02蒋跃
中国美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尺幅水彩画水彩

多年以来,水彩画一直被认为是小品。比如:尺幅小,题材简单………的确,水彩画学术地位不如其他画种的原因之一在于反映时代样式的局限性,难以启开人们深层的审美意识,失去了应发挥出的巨大文化表现功能以及对本体语言深化潜力的挖掘。

自1986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留校担任水彩画教学工作以来,我孜孜不倦地努力,希望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从理论研究切入,20世纪90年代初,我首先发表了“水彩画语言诗化性”为观点的论文,得到了之后众多学者的引用,并在lo年前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研究水彩画美学理论的专著《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这是形而上的梳理;另一方面,我从水彩技法着手,包括尺幅、题材、造型、色彩、构图、形式等方面的拓展,这是形而下的工作。尤其,我在水彩人物画上下了大工夫,两次获金奖的作品都是以人物画为题材的。

一、概括意识的确立

水彩画由于先天不足,大幅面的纸张会给画者带来操作上的许多难度。比如大量的用水,容易造成花、碎、软等毛病,要保持透明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求我们在进行人物创作或写生时,大处着眼,舍弃细部,概以全貌。我习惯把眼前的一切概括成平面图形,因为平面的物象更明确,更有力度。这样,从关注物象的具体结构变为关注色块结构,把自然物象转化为基本图形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黑白灰的处理,把零碎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使分散的力量汇总为一股强大的总势力。我非常强调物象外形的整体感,这是整理和提炼画面常用的手段,即把所有的细小变化,统一在大的团块之中。我们作水彩人物画,对审美信息、构图意境、生活题材、目标效果等等的选择和归纳都很重要。人群疏密、性别、年龄的差异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我十分喜欢水与彩在自然融合过程中带来的畅神达意,追求透明大块的用色、有力生动的用笔、酣畅淋漓的用水……讲究水分的运用和色彩的融合,使其保留透明、干净舒适的新鲜感:色调上追求淡雅、温和的视觉效果。我喜欢刷湿画面并用底纹笔作画,从大的气氛着手,由远而近、从虚到实、从湿到干、从上而下,层层深入,一气呵成。一般的规律是:开始铺色时多,深入塑造时少;用笔迅捷时多,缓慢时少;模糊处多,明确处少;忌在色彩半干状态下来回涂抹;大胆用笔与小心收拾相结合

当计划成熟后就应迅速而果断地铺出大的色调和几大区域间的色块,而在深入过程中仔细地收拾,进一步将细节刻画准确。

我的水彩画人物的创作尺幅大都在180cm×114cm,属于超幅面。由于尺幅的放大,更需要画家扎实的基本功。但在视觉的感染力、表现力和深入性等方面,大大挖掘出水彩画的潜能,丰富了其语言内涵。

二、抒情意境的升华

尽管水彩画人物有相当的技巧难度,但在水与色、形与体的相互交织中呈现出美妙的艺术世界。它透明、流畅、恬淡等,有着独到的视觉感染力。因此,美感与神态的表现应该放在首位,必须在画面意境上下工夫。

研究人的存在状态,研究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体现出的精神和价值,是我这些年的课题。人的相貌千差万别,我们要具备洞察人物心灵世界,识其心,捕其神,画其形。只有抓住人物特殊的、内在的、本质的美,才能画出高格调的作品。因此,我常常提醒自己要经常保持心灵与自然的接触,与时代的脉搏合拍,参与社会,关注人生,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开启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意识。

因此,唯美性——优美意境的开拓成了我这几年的追求,尤其非常适合水彩画材质的表现。之所以涉猎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创作,源于我儿童时代的向往。我曾去过西藏、新疆、内蒙古等游牧民族的草原,一碧如洗的蓝天、引吭激越的歌曲、骏马奔腾的雄姿、绚烂多彩的服装等,给我带来优美灵感的源泉,我希望将这种优美意境推向极致。

三、形式语言的拓展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绘画的本质在于形式感的拓展。我在中国美术学院除了教授水彩,还开设了一门重要的课程:绘画形式语言研究。至今,类似的著作我已经出版了5种。在我少年时,如何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合适的画面物象,成了一道难题,也成就了我日后对绘画形式语言的追求,包括点、线、面、色、形、体、质、造型、色彩、构图等。我喜欢浅浮雕式的两度半空间的处理方法,因此,平面感、装饰性是我形式语言的一大特征。我认为绘画不同于相机,必须强调主观处理,虽然是写实性作品,不能画得和照片一模一样,要有处理意识。与他人、生活、传统拉开距离是我的目标。尤其在这个图像、多媒体时代,保持自己鲜明的特色是立于不败的根本。画人物,不仅要符合对象的面貌特征,还要强化主观的表现意图,使形式更有吸引力。

在形式语言中,我非常强调画面的节奏感。所谓节奏,原本是指音乐在音响过程中产生的有规律性的强弱交替变化。绘画中的节奏,则是指作品中物象长短、强弱等变化有规律的交替组合,观众的眼睛在追视这些反复出现的形式要素时产生韵律感。尤其,人物是大自然最完美的造化,形体的方圆、长短、刚柔、曲直等等无一不是高度的和谐,呈现出比例之美,丰富的曲线变化所带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其他造物所无以伦比的。还有虚实、干湿有度,在一张一弛中体现节奏美感。

我们必须慎重考虑的是,从什么角度,以怎样的高度,来堆砌它,构架起有规律的画面形式,产生秩序美感,使构思找到最佳闪光点,最有表现力。放开思路,多作斟酌,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2015年夏于美术报新大楼

(蒋跃/《美术报》副社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组稿/赵小来 责编/赵小来

猜你喜欢
尺幅水彩画水彩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遍地青春不开门
我的水彩画
水彩的“干”与“湿”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徐悲鸿师生作品聚首
观《建党伟业》(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