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碰撞和交往

2016-06-29 19:18周庆喜
百科知识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东征欧洲人埃及

周庆喜

十字军东征图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8~1221)

1215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在其在位的最后一年召集了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决定进行第五次东征。东征的目标定为埃及,由德国、奥地利、荷兰以及匈牙利国王等封建领主率领本国的十字军向埃及进发。

十字军在1219年取得了尼罗河东边的入海口杜姆亚特后,遭到了埃及人的激烈抵抗,后经过多次战斗始终无法战胜埃及军队,不得不于1221年与之签订了为期8年的休战协议。十字军从埃及撤出,杜姆亚特得以重新归入埃及版图。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

这次十字军东征的一个特点是在世俗政权的号召下发动的,而后又在教权和世俗政权的争斗中被迫结束。德皇腓特烈二世为了向东方扩展自己的势力,开始发起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而这一举动并未得到教皇格列高利九世(1227~1241年在位)的允许。腓特烈二世在东方获得的战果不被教皇承认,1229年其与埃及签订的“十年和平条约”被废止,后在教皇出兵的逼迫下不得已回师欧洲。

1244年,埃及重新派兵占领了耶路撒冷,“十年和平条约”仅存的硕果也凋零了。这次东征体现出在这一时期教权和世俗政权的争斗中,教权依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一优势地位直到宗教改革后才发生变化。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1248~1254)

德皇腓特烈二世回师欧洲后,教皇英诺森四世(1241~1254年在位)为了压制他,在1245年里昂的宗教会议上鼓吹十字军,然而这一举动却被此时野心勃勃向东地中海扩张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利用。

1248年,路易九世亲率十字军东征,于次年再次攻占埃及的杜姆亚特。但是好景不长,在1250年的一场战斗中,路易九世被俘,后被赎回。路易九世呼吁欧洲国家停止内战,在基督教的号召下团结起来,一起东征伊斯兰世界,但是响应者无几,不得不宣告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的失败。

德皇腓特烈二世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

1250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曾在攻打埃及的一场战役中被俘。后来为报这次兵败之仇,在经历了20年的酝酿后,开始了一场新的、也是最后一次成规模的十字军东征。

这次进攻目标定为突尼斯,路易九世不顾国内劝阻,一意孤行。最终虽然率大军在突尼斯登陆成功,但是由于水土不服,军队染上瘟疫,全军伤亡惨重,路易九世也未能幸免,剩下的散兵游勇不得不狼狈地逃回法国。

虽然后来教皇又组织了多次十字军,但均未能成行,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纵观最后几次十字军东征,可以看出,世俗力量正在逐渐和教权进行权力的争夺,二者虽然在此时还是相互依靠的关系,但是通过八次十字军东征,基督教的“谎言”已经逐渐被民众所看清,世俗政权中的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正在不断地觉醒。

儿童十字军东征(1212)

“孩子们唱着圣歌,做着祷告,浩浩荡荡向意大利行进,准备从那里再向耶路撒冷进军,就像摩西向以色列儿女许诺一样,他们的统领也向他们许诺说,大海也将会为他们让道,他们将踏海如履平地。”这是对西欧人在历史上不曾承认的一次东征——儿童十字军的文字描写。然而这一美好的想象,其过程和结果却不像文字描述的那样美好。

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人们开始反思前三次东征的失败和第四次对基督教兄弟的暴行,对十字军东征的神圣性产生了质疑。而此时为了消除人们的怀疑,教会开始鼓吹只有纯洁的儿童“东征”才能显示这一宗教战争的神圣性。这也是在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过程中,最为奇特但又不被正式定性为“东征”的儿童十字军运动。

法王路易九世

与大多数的运动开始于神话故事或者谣言一样,儿童十字军也是在神话的号召下开始动员的。1212年,两位神童应运而生:一个是法国的羊倌斯蒂芬,另一位是德国的尼古拉斯。两位神童都宣称自己得到了上帝的吩咐,上帝要求他们组织一支儿童十字军到东方去解放圣城。由基督教会中那些狂热分子主张的,只有天真纯洁的儿童才能光复圣城的口号终于被付诸实践。

斯蒂芬在向法国国王觐见被忽视后,非但没有放弃,反而将其极大的宗教热情传播到法国全境。国内与其年龄相仿的孩子迅速围绕在他周围,组成了一支大约3万人的队伍,他们坚定地认为斯蒂芬就是上帝的代言人。这些孩子主要是由法国的农家子弟组成,他们沿着从普罗旺斯至马赛的路线前进,坚信就像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地中海将为他们露出海底道路,他们将如履平地一般到达圣城耶路撒冷。然而虔诚的小十字军们面对的却是无情的自然,地中海并没有在神圣号召下为他们打开方便之门。后来他们在两个商人的哄骗中上了船,而目的地却不是他们神往的圣城,而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和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除去两艘船在风暴中沉没外,剩下5艘船上的儿童全部被两个商人卖为奴隶,这些孩子的“东征之路”就此成为了其家庭永远的伤痛。

儿童十字军

而另外一支由尼古拉斯率领的十字军和法国的儿童十字军有着相同的组成成员和大致相同的人数,然而历史却是那么相似,他们也面临着相同的结果。不同的是他们的前进路线充满着艰辛,这支队伍的前行路线是越过阿尔卑斯山最终到达热那亚。这支队伍在宗教热情的裹挟下翻山越岭,最终到达热那亚时大概只剩下7000人左右。和斯蒂芬的队伍相同的是,地中海也没有因为他们虔诚且狂热的宗教信仰而显示出超自然的力量。在热那亚待了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儿童选择了返程,但最终回到德国的只有寥寥数人。大部分儿童选择留在了热那亚,他们后来的命运和那些继续前往圣城的一小部分人结果是一样的,都被卖为奴隶。

轰轰烈烈的儿童十字军东征和其他几次东征一样,在狂热的宗教情感下被动员起来,最终却以这些孩子的悲剧结局结束。儿童十字军东征使欧洲失去了6万多名无辜的孩子,这一惨痛的教训使欧洲人开始逐渐反思宗教、回归理性,这一伤痛永远留在了欧洲人的心中,这一宗教丑闻在历史上也永远无法抹去。

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从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召集克来蒙会议号召东侵,至1291年埃及攻占耶路撒冷王国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延续近200年、先后8次由西欧发起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战争已经远去,但是现今对这一历史的研究远未结束,中东地区既是历史上两大文明的碰撞交汇处,也是现今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交锋处,因此研究十字军东征这段历史不仅有着历史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研究中东史的部分学者认为,十字军东征是西方基督教世界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一场直接冲突,也是欧洲国家第一次向欧洲境外的扩展,是欧洲人最早的一次向外殖民的试验。这一系列的侵略活动给中东地区和西欧各国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文明交往的角度来看,它也在客观上对欧洲和中东地区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这东西两个文明的碰撞中,由于欧洲基督教文明发挥着主动作用,因而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文明交往中,西方的主动意识占据了首要地位,欧洲在客观上受到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欧洲基督徒世界对中东穆斯林世界的了解增加,大大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在之前的文明相互独立期,欧洲人对中东穆斯林世界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商人、旅行家的见闻或著作,但难免会产生误解,尤其是阿拉伯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加深了欧洲人对中东穆斯林世界的误解。但是经过西欧几次的主动东征和占领时期的交往后,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中东穆斯林世界的繁华景象,亲身感受到了伊斯兰文明的优越性,华丽的服饰、考究的艺术,都使欧洲人叹为观止,欧洲人开始逐渐学习和借鉴伊斯兰文明的发展。

东征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自此西欧的城市经济发展开始加速。东征的间隔期内,返回的欧洲人从东方带回了许多新的事物,其中包含大量的香料和粮食(棉花、蔗糖和稻米等),刺激了欧洲市场的需求,尤以香料对欧洲的刺激为甚,地中海沿岸商人、尤其是意大利商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大量的商站和贸易市场,为东西方密切的贸易奠定了基础。据史料统计,到东征结束时,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增加了10倍。十字军在东征后还带回丰富的金银财宝和战利品,财富的积累和贸易的发展使得欧洲的商业和经济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此外,战争中有不少封建领主陆续破产或战死,参战的农奴和一些封建领主回到欧洲后,进入城市成为了市民,丰富和壮大了市民阶层的队伍,这些都推动了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

耶路撒冷古城

文明的交流总是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在战争中许多东方的技术和产品开始传入欧洲,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火药、罗盘以及阿拉伯数字等传入,作用尤其深远且重大;穆斯林军队的战术和铠甲等也被欧洲人效仿。阿拉伯人开始于8世纪的百年翻译运动所保留下的丰富欧洲文化遗产,此时也成为了欧洲人东征的最大收获,他们在阿拉伯人的图书馆接触到了大量的阿拉伯语译注的古希腊典籍,这些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欧洲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后不久,欧洲便开始进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代。

不同的文明之间总要经历相互孤立期、逐渐接触碰撞期,最终到达相互的交融与共生期。在相互接触期,冲突、交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手段。十字军东征既是一次西方主动向东方进军的战争,也是一次激烈的交流手段,其本身所含的历史意义远超当时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王 凯

猜你喜欢
东征欧洲人埃及
基于现金流量视角的成都东征财务风险分析
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红军东征路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埃及艳后(外二首)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埃及有个鲸之谷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
LG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