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2016-06-29 10:21李维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小学生问题

李维莉

【摘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他们获取信息、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基层的语文教师,应重视小学阅读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前小学生阅读习惯中还存在教学观念、方法和过程等的与时代发展不符的问题,完善小学生阅读教学已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对策,为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习惯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65-01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培育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目标。由于缺乏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多种问题,对培育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影响[1]。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语文阅读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和指导,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途径。

1.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的问题

1.1 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不足

小学生天生爱玩,对动画片等影音作品有广泛的兴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许多小学生将课余的时间集中到一些网络的动画和游戏中,而对于文本作品阅读较少。教师作为小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应该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把握,培养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整体感知,在这方面教师往往工作很少。同时,教师往往持有应试教育观念,只注重对字词句的训练,而忽视了阅读教学,造成小学生对阅读的整体感难以形成,不能激发良好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方式单一

语文阅读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朗读和默读,按照阅读方式可以分为精读、略读等。对于每一种方法,在教学上所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小学新课改也指出应提倡自主探究和多元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往往对课改目标的内容和目标的理解不到位,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方法的选择不加以重视,各种阅读方法的作用也没有发挥,语文的阅读效果不佳[2]。

1.3 教学过程没有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确指出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这种情感,而过多的对小学生阅读技巧和技能的培养,没有重视小学生阅读情感的教育。使得充满人文底蕴的语文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丧失了良好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小学的阅读内容大多停留于课文,教师采用的阅读方式是领读课文,学生跟读,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对课后的习题进行解答,阅读课就结束了。将所学内容只限于课本,造成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对小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不利。同时还让学生造成阅读无用的错误印象,对语文的阅读兴趣降低。教学方式与实际脱节,影响了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对策

2.1 培育和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情感

教师要切实尊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拉近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尽量避免统一化,不同基础的学生,其目标设置应不同,结合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设置适合学生的目标,还要结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强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小学生处于个性化向社会性转化的关键的时期,与他人交往的兴趣浓厚,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种情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各种条件,促进师生交流,增强小学生的阅读情感。

2.2 阅读教学方法选择多样化

小学生处于思想思维形成的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教师必须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将精读、略读等方式充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圈点勾画的习惯,让学生将难懂的字词句标出来,通过查阅相关字典理解语意,理解阅读课文。

2.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的活动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标准的提出,教学的目标定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认知理解新课标标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培育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所有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对于阅读教学有许多难点,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的辅助,可以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展示,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模式存在很多优点,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比例。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对学生自身的感受进行忽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传统的教学采用统一的授课的方式,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以及个体接受知识方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要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硬件辅助设备来将语文阅读中的各种知识用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或声音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受到巨大的刺激,能够提高获取知识的兴趣,整个课堂氛围也将变得活泼生动。通过多媒体技术,阅读的内容可以再现,通过声音、图像和文字的配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可以生动再现,极大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3.小结

新课改指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培育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目标。由于缺乏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多种问题,对培育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影响。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小学生获取信息,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永宏.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河南科技,2013,(02).

[2]王旌.儿童阅读习惯培养初探[J]. 江苏教育研究,2013, (08).

[3]林永凤.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实践探讨[J]. 科技资讯,2013,(01).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小学生问题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