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华
【摘 要】 为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精神,《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需要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有效的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 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材的编写及体系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所改进,教材重视数学价值观的体现,设置了很多新的栏目,如: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知识的展开和发展能更合适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材的编写上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继承好的传统的基础上,新教材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通过探索、活动、归纳获得数学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愿望和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而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主人翁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与人的交往。合作的习惯和能力,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因此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体现在数学教学中,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是新时代的需求,是新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过去在课堂上作为“演讲者”的一贯作风,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指导者与合作者、促进者。
下面我仅从本人在使用新教材几年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组织构建合适学生合作环境,小组分组要合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处于疲惫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吸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首先就应改变其授课形式,改变过去一律“朝前看”的座位编排,而适当地安排小组讨论,令学生们头靠头,面对面,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探索知识的形成,发现规律。但课堂讨论切不可流于形式,表面上看似热闹,而实际则既无重点又无中心。有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不出问题,这就成了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代表所有的学生发表意见,掩盖了真正的学习效果,没有达到讨论的真正目的。久而久之,部分同学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安排讨论小组时,各组要有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
二、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除了合理安排合作小组,并能适当引入情境,提出问题,令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小组优势。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自动探究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于应用过程,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可过易也不可过难。
如在《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我首先由易到难安排了几个学生的生活经念中非常熟悉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校门口外小店原来每只钢笔10元,现在降价10%,则现在售价为;
2、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b%以后,每台售价a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元;
在学生讨论归纳出:“利润=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售价”后,进一步讨论:某商店在某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出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三、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如在《三角形的内角》这一节课中,我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自己拼拼看,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不会拼,于是我首先问他在目前我们所学过的内容中,如何能产生180度?学生回答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角的定义”后,我继而诱导其:既然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为什么不试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剪下来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在拼的过程中,你觉得怎样才可能拼出平角?于是学生动手,我在一旁合作参与,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不但拼出了图形,而且很快从中体会到如何作辅助线。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五、深入钻研教材,适时检查,巩固学习成果
新教材在例题、习题的配置上,编制的例题、习题不多,且非常典型,这要教师对新教材灵活运用,深刻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大胆对新教材内容进行改编补充,教师不但是教者,更应该是编者,创设更加鲜活生动,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情境,去组织教学。在处理习题、例题时,不局限于原来的例题、习题的形式,根据教学的要求,调整例题习题;对难度较大的例题,根据课标要求,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有梯度的练习,加强核心知识的巩固训练;对于难度较大的练习,适当补充相应的例题,加以铺垫,降低学习的难度,避免学生长生畏情绪,消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需要教师精选部分课外习题,巩固学生探索得来的知识。若发现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时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作一名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数学教学的真正贡献不仅是人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不懈的追求。即使学生离开学校后可能会忘记数学知识,但留在心中的数学观念是永恒的,这正是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