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友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与《绿里奇迹》改编自美国小说家史蒂芬·金的所著的人性三部曲中的经典之作。两部电影中,全副武装的狱警,身着囚衣的罪犯,逼仄阴暗的牢房,冷峻灰黑的画面,通篇的故事背景设置和氛围营造都体现了作者特立独行的监狱小说风格。《肖申克的救赎》与《绿里奇迹》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以共通的视角向我们呈现高墙内鲜为人知的另类世界,演绎了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的人情冷暖和悲欢离合,既有意料中的肮脏、虚伪、丑陋、仇恨与杀戮,也都有意料外的纯情、真诚、善良、仁慈与宽恕。然而影片的结局大相径:《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完成了自我救赎,延续了希望和信念,变身逃脱牢狱之灾的自由人,而《绿里奇迹》中的柯菲被送上了电椅,从此替世人分担苦难与忧愁的使命也就此终止,空留下保罗在余生里无尽追悔慨叹。
一、《肖申克的救赎》与《绿里奇迹》的叙事策略
史蒂芬·金在构建《肖申克的救赎》与《绿里奇迹》情节时都是围绕“罪”与“罚”这一道德与伦理问题展开叙事的。在刑事法庭上,审判主人公的法律叙事属于伪命题,因为一切故事本不该发生——无论是主人公安迪还是主人公柯菲,二人从法律角度看都属于被诬陷者,没有实质的对法律的亵渎和对他人生命权的蔑视。然而,在命运审判的法庭上,《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地看到了人生的天平偏向了公平与正义,通过自己的努力重获自由;但《绿里奇迹》的主人公柯菲却远没有那么幸运,万念俱灰的他最终主动选择了一条死亡之路。
《肖申克的救赎》采取线性的模式叙事,以时间先后顺序展开情节。主人公安迪因为所谓的杀妻案锒铛入狱,在狱中逐渐结识了狱友瑞德,随后的叙事大都以瑞德——这一旁观者的口吻进行梳理与贯通。在情节衔接处,《肖申克的救赎》采取了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策略,凡果必有因,循因致果,减少了情节的跳跃性和突兀性。主人公安迪从刚入狱时被同性恋者“姐妹花“欺凌,到修屋顶时因为帮狱警海利逃税而为一众狱友赢得一箱啤酒,再到私下里帮助典狱长诺顿洗白肖申克监狱蝇营狗苟的账目,最后成功脱逃,重见天日,瑞德带领观众亲眼目睹了这个落魄银行家一步步走向新生之路,最后给人的感觉是整个事件既乃惊天之举,也在情理之中。《绿里奇迹》则利用了交织式的叙事结构,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公示情节。整部小说以绿里为第一主线,小老鼠叮当先生为第二主线,叙事视角与《肖申克的救赎》的如出一辙,“第三人”保罗充当了瑞德的角色,成为了全部人物和矛盾冲突的叙述者,将黑人罪犯柯菲身陷囹圄、展现超能力与无奈死去等故事情节贯穿为整体,其中有关主人公柯菲的超自然能力的构思与叙述是该小说一大特色,充分展现了史蒂芬·金的“魔幻现实主义笔法”。
作为监狱题材的姊妹篇,《肖申克的救赎》和《绿里奇迹》两部电影中描写了多处惊悚画面,使方寸之间的监狱成了最主要的故事场景,全方位展现了幽冥阴森的监狱生活。史蒂芬·金有恐怖小说之王的美誉,他在作品中一直致力于自己的黑暗叙事。客观地说,《肖申克的救赎》里杂糅了多重意象,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励志作品,小说中既有高墙、电网、警棍、镣铐、性虐、殴打、杀戮等黑暗元素,也有阳光、啤酒、图书馆、音乐和海滩等积极和欢快元素。相形之下,《绿里奇迹》的叙事语调则不再明快,故事场景全部聚焦在了压抑逼仄的E号楼的六间死囚牢房,“门很小,走过去时得低下头,而柯菲就得用坐姿钻过去”。柯菲唯一一次离开监狱的机会是趁着夜色去给监狱长妻子梅琳达治病,走出牢狱的他在黑暗中抓到了一片枯叶,犹如落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珍惜,把叶片揉碎后放在自己的鼻子下嗅着自然和自由的气味,可就在匆匆治愈梅琳达后,柯菲又重返人间炼狱,坦然面对黑暗囚牢中的一切人和事以及电椅极刑,这些阴郁、沉重的故事结构为整部影片的悲情基调埋下了伏笔和佐证。
二、《肖申克的救赎》与《绿里奇迹》的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离不开主题。在处理主人公和主题关系时,史蒂芬·金主要采取了间接迂回的人物塑造手法,还主动权给读者,鲜有苍白冗赘的直陈论述。在《肖申克的救赎》与《绿里奇迹》这两部影片里,最大的矛盾冲突对立体直指西方的人性与体制。在所谓的法不容情的司法体制下,“身犯重罪”安迪和柯菲在不知内情的人眼里貌似得到了法律的公正审判,但案情的事实却让两个主人公博得了观众深深的同情。史蒂芬·金擅长“以事说人”,通过娓娓道来的接续事件把中心人物安迪和柯菲共同置身于“一错再错”的连环故事中,无论是言说安迪的不屈抗争,还是描写柯菲的无言屈从,都容易在读者内心中引发情感共鸣,使他们在精心搭构的叙事中将自己和主人公的命运联系起来,回忆起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是该像安迪一样忍辱负重、置之死地而后生,还是应该像柯菲一样逆来顺受、听任命运的捉弄……世间的每个生存个体都是小说主人公在现实中的隐喻幻化,迥异的故事结构和结局则对应了你、我、他在不同状态和时期的内心体验。其实,史蒂芬·金的这些悲情故事或是自己早年穷苦生活体验的写照,睿智勇敢的安迪和善良愚笨的科菲分别代表了作者当时的心智发展历程,总体而言是乐观、积极、博爱和仁厚的。
同时,两部电影中的反面人物也具有鲜明特色,主要是通过对比手法得以实现的。《肖申克的救赎》中塑造了典型的大恶人物形象——狱警海利、典狱长沃顿,与肖申克监狱的一众囚徒形成了对照:体制内的掌权者或滥用权力,或中饱私囊,而失权者则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绿里奇迹》的掌权者保罗的善良颠覆了《肖申克的救赎》中飞扬跋扈的狱警形象,对立体还原为最根本的矛盾冲突——体制与人性,是前者的混沌和冷酷彰显了后者的正义与温度。唯一的反面掌权者狱警珀西也只是一个小恶人物,仗势欺人、色厉内荏,俨然是一个生活在体制和权力荫护下的软体寄生虫,与失权者柯菲的魁伟高大、刚直不阿形成了巨大反差,最后落得惨死于柯菲超能力的下场,警醒世人还须扬善弃恶。
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金在两部作品里都设置了动物角色,即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布的小鸟Jack和《绿里奇迹》中德拉克的老鼠Jingle,这些“非人”形象对于揭示主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布依靠喂食小鸟打发监狱里百无聊赖的时光,而殊不知自己也何尝不是身在牢笼,直到监狱外的生活给了这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死亡的勇气。或是在老死狱中,或是老死狱外,老布的悲剧是很多有过牢狱生活经历的人的一个缩影,折射了救赎体制的弊端。小老鼠Jingle作为全文主线,在《绿里奇迹》中的戏份比小鸟Jack重了许多,拼接起来的故事情节更像是一则道德寓言故事。浓墨重彩之下的小老鼠像一块“试心石”——每个人不同反应都映射出内心的性格和本质:保罗、伯鲁托、迪恩和其他狱卒对老鼠都只是充满了好奇,只有恶人佩西一个人歇斯底里地想把老鼠置之死地而后快。为了保护德拉克那份纯真的快乐和梦想,伯鲁托甚至还编造了老鼠村等故事,只为让德拉克能够放下后顾之忧安心上路,而卑劣的佩西则在给德拉克行刑时揭穿了谎言,希望的幻灭让坐在电椅上的德拉克痛哭失声,电刑的肉体痛苦上又叠加了希望落空的心理痛苦,最后终于在折磨中死去。可见,史蒂芬·金借老布和德拉克之口突出戏剧冲突,故事中穿插安排的动物形象既合情合理,又生动活泼,为展开故事情节起到了很好的助推效果。
三、《肖申克的救赎》与《绿里奇迹》的主题
两部作品都以宗教隐喻谋篇布局,利用耶稣受难将安迪的牢狱之灾和安迪的舍生取义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联系和类比。《肖申克的救赎》里暗无天日的监狱、《绿里奇迹》中阴气逼人的电椅,都宛若钉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拷问着世间的善恶真伪。
西方基督教义笃信人性本恶,犯下原罪则预示着要不可避免地遭受上帝诅咒与惩罚。尽管安迪和柯菲杀人的法理事实不存在,但有关原罪和救赎的因果思维和逻辑一直存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人类的贪婪、愤怒、骄傲淫欲和嫉妒在狱警和典狱长身上都找到了滋生的温床,无罪的安迪却在高墙内苦熬了十几年的救赎岁月,这种救赎是对法、理莫大的讽刺,直到安迪逃出监狱之前,完全颠覆了人们内心和信仰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正义观念。《绿里奇迹》展现的也是一种畸形救赎,史蒂芬·金在此勾勒出的主人公柯菲与前部小说中的安迪有着相同的命运,都是代人受过,最后即使被赠与了重获自由的权利,柯菲仍然选择留下来,坐上电椅,虽然他将超能力转给保罗,种下了希望延续的种子,但又能确定保罗不会像柯菲一样失望,在痼疾重重的体制下主动选择终结希望,将奇迹一个一个扼杀。
然而,死亡与重生是时光和世事中的轮回,犹如耶稣的受难与复活,绝望和希望也会在生命的不同状态中循环往复。史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反面人物身上积聚了几乎所有为基督教义所不耻的品质,烘托了主人公在最落魄时期也不失的气节和人性光辉。安迪用伪装的罚来救赎虚无的罪,从初进监狱时的绝望,到精心谋划越狱的展望,再到潜逃之后对监狱的回望以及对光明自由之旅的眺望都向读者传达了这样一种信念:心若在,梦就在,命运在自己手中,可以好好把握。《绿里奇迹》虽然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小说结尾也暗示了希望永生,同时,史蒂芬·金选择“绿里”作为小说题目和第一主线,无形中也在传达着生命延续的信念。痛苦的人间炼狱生活没有阻止救世主怜悯众生的使命,柯菲尽其所能地治愈了保罗、梅琳达和小老鼠Jingle,他坚信杀恶人即是扬善,于是使得珀西和比利小子等恶人纷纷殒命,又将超自然能力传给老鼠与保罗,以盼浴火重生。可以说,史蒂芬·金在《绿里奇迹》中安排主人公柯菲选择了一种不同于安迪的越狱方式,此时精神已经完全超越了肉体,是柯菲的博爱和仁厚最后冲出了牢笼并踏上了自由的旅程。
史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和《绿里奇迹》将自己引领的监狱小说创作发挥到了极致,两部作品的救赎主题也都有相互呼应。对比两部作品,可以发现《肖申克的救赎》的文字和叙述节奏鲜明,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是显性的,更加的直截了当,通读全篇的读者最后会有如释重负、豁然开朗的感觉;而《绿里奇迹》的语言和故事稍显松散,对于小说中心思想的传达是隐性的,采取了间接迂回的方式,作品的结局是开放性的,仿佛故事并没有因为科菲的死亡而被画上句号,这样就给观众留下了无数悬念和自由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