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都让高考生和家长们难忘,从火热的考场中出来,选专业填志愿一下子成为了“必修课”。一番研究学习之后笔者认为,选啥填啥一要看社会需求,二要看兴趣和所长。
以需求为导向。微观来说谁都不愿大学里学了四年,毕业出来却找不到工作;宏观而言无论是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人民健康、治理环境等风险挑战,学校和学子都要有育与学的方向,要把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呼唤作为指引。
以兴趣与所长为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长意味着拥有够强的能力。人们在“学校”和“专业”之间越来越给予后者更多关注,为的就是发挥学子们的兴趣爱好,更好地锻炼出他们在某一方面的专长和强大的能力。
企业发展也如此,一重需求,要保证自己的产品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是与消费升级适配的;二重所长,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积累,真正去除低端化同质化,将产品做到专精特优新。
去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对青蒿素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现代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贡献。让创新创意的成果更多进入百姓生活,把更多更酷的“炫科技”变成百姓生活中的“日用品”,这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纺织业更显迫切。
细看当下的纺织品需求,一方面是个性化中高端消费亟待得到满足,一方面是农村与贫困人口消费的短板亟待补齐。前者从近期快时尚品牌、基本款服饰销售的停滞中可见一斑,而后者更值得期待。在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十三五”期间一亿农村居民将转变为城镇居民,以2015年城镇居民衣着消费(1705元/人)与农村居民衣着消费(574元/人)的差距来测算,仅此一项将形成上千亿元的增量。
13亿人的市场何其广大,但每年上万亿元的境外消费多少有些打脸。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以需求为导向,产品要“接地气”,要丰富品种、提高品质、打响品牌。消费者已经很清楚地在用购买力投票:班尼路等大众休闲服饰败于快时尚和平价电商之手,而网红和个性化设计师品牌又大有遏制快时尚品牌之势,每年两位数增长的运动服装市场更是被预言将超越奢侈品市场总量??别再放任高品质消费的外流了,让我们调整到位,对消费者多些耐心,对消费升级多些信心!
而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大市场中,企业仍需找准并发挥自己的所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原创性成果的积累还是创新能力方面,我们仍处在追赶阶段,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这些现实难题迫切需要广大企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管是在某种功能性纤维领域将性能做到极致,还是发挥工匠精神将一个小小的纺机专件器材做到第一甚至唯一,都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平凡人的非凡之举。
当下,行业大环境难言乐观。面对难关,更需要专业化管理:要增加供应链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要选好管好供应商,提高企业通过市场获取资源的能力;要改善计划,有效匹配需求与供应,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达成“服务民生、贡献社会”之终极志愿的过程中,让我们以专业的能力奉上优等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