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定高原 守定教育
——记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第十中学校长苏德华

2016-06-29 06:04吴爽
教育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达拉特旗六中德华

文/吴爽



守定高原 守定教育
——记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第十中学校长苏德华

文/吴爽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第十中学校长苏德华

2015年8月,苏德华在“寻找中国好校长”大型公益活动中获得“中国好校长”的殊荣。33年来,他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播撒汗水,倾注智慧,播种理想,收获希望。他用饱满的热情、辛勤的劳动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将一颗炙热之心献给了达拉特旗的孩子及教育事业。

求真务实,培育学习型教师

在苏德华看来,要想办好学,就要让每位教师都能尽享成功的喜悦,体悟职业的幸福。为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他鼓励和支持职业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强化终身学习与交流,致力于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苏德华1981年大学毕业,应家乡的召唤,毕业后回到达拉特旗第一中学,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兼班主任的工作。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潜心于教学钻研,把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心上好每一堂课作为他的教学行为准则。他精心设计、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将书本上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用风趣的语言将原本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讲授得生动活泼。这样的课堂受到学生欢迎,赢得教师赞誉,因此他很快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担任校长后,他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师做不到的,他也努力做到。为加大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的力度,苏德华尽最大努力改变老师陈旧的教学理念,让全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快地转变角色,由一个表演者转向引领者;由只关注自己的教转向关注全体学生的学;由关注好学生转向兼顾关注最后一名学生。课堂教学“以学定教、精讲精练、少讲多学”,做到“三个服从”,教师要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活动要服从课堂的需要,教学方法要服从效果的需要。要求杜绝五种课:没有预先准备的课不上,没有师生互动的课不上,没有当堂训练的课不上,没有教学反馈的课不上,没有实际效果的课不上。

他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备、讲、批、辅、考、研六个环节,带领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班开展课前三分钟,每天有演讲,每日有警句格言活动。语文组安排古诗文经典吟诵,传承国学文化,有必读内容、必背诗篇。英语组积极开展“英语角”活动。朗诵、演讲等活动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课,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成为学生的“调味剂”。

扭转教学颓势,成绩喜人

1994年,苏德华被调任为达拉特旗第六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当时的达拉特旗第六中学,基础设施差、管理混乱、社会声誉非常不好,教师不愿在此工作,学生不愿在此读书。

他筹措资金累计30多万元,用于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教学管理,苏德华亲自制定《达六中教师千分考核表》,起草《达六中教职工工作手册》,为达六中科学化管理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每天听、评两节课,零距离接触老师和学生,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

在苏德华的科学管理下,1998年的中考中,达拉特旗六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科目总分平均分全旗第一,其中英语平均分居伊克昭盟第一名;政治、历史、化学平均分位于全旗第二名。1999年中考中,创下了达六中升学人数和升学率的历史纪录,获得了全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在全旗名列前茅,被评为“德育先进学校”。

达拉特旗六中从此走出了灰色的阴影,得到了全体师生的认可,赢得社会的赞誉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全体师生焕发出了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心系学生,视学生为亲人

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每天清晨苏德华坚持到学校巡视。他每天听、评两节课,零距离接触老师和学生,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到教室、食堂、操场转转,看看学生们都在干些什么,他们需要些什么,听听他们都在议论些什么。在他眼里,学校的教职员工就是他的兄弟姐妹,学生就是他的孩子,他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呵护他们,谁有了困难,他都会竭尽全力伸出援助之手。

在苏德华的教育思想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以生为本,育人为重”。他生活中,总是那么简简单单几身衣服,着装朴素,饭菜简单,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生活十分朴实勤俭。

作为刚起步的私立学校,办学经费十分困难。但是,有很多贫困的学生及家长向他求援,他几乎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每年都得拿出一大笔钱帮助那些家境窘迫的孩子完成学业。他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每学期都得把无力继续读书的学生名单上报德育处,然后通过“党员一帮一”活动,或其他办法帮助他们。十几年来,学校先后对近千名学生减免各种费用,现在每个年级都有十几名学生除享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外,还享受学校助学金,并免费住宿。

从2010年开始,学校每年春季将未完成义务教育,流浪在社会上的“流浪学生”,招收回学校,成立“预科班”,为其提供无偿义务教学。截至今年,共计帮助了700余名学生完成了义务教育,使得他们悬崖勒马,步入了正确的人生轨道,为他们重新扬起了希望的风帆。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但一辈子做好事就难了。截至目前,他已累计筹资600多万元用于帮助、救助、培养困难学生和孤残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学生中有高科技人才,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红外制导专家张金锁,也有诸多优秀的企业家、工程师不胜枚举。

三十多年的风雨沧桑,他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

携手公益,节省财政开支3000万元

崇山峻岭掩不住,千锤百炼透风流。在苏德华的管理下,达拉特旗第十中学在办学效益和各方面的成绩显著。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质量,满足学校教学、实习实训的需求,身为校长的他,在没有任何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下,自筹经费,将自己早期经营煤矿、房地产以及大量编写出版教学习题集的全部劳动所得收入用于大量购置教学设备,新建学生公寓、塑胶操场、体育馆、报告厅、图书阅览室,新增钢琴实训教室、汽修实习实训场地等学校基础设施。

2005年春天,达拉特旗二完小建设教学楼和宿舍楼,孩子们没有教室,二完小校长找其他有闲置房屋的公办学校和事业单位帮忙,都被以各种理由借口推辞了。苏德华听说这个情况后,主动提出无偿帮二完小解决教室问题。2008年,无偿帮助达拉特旗第八中学解决因建设教学楼而无教室的问题。

2014年夏天,学校校安工程加固施工,所有师生都放了暑假,大家都在家里享受着安逸、清凉的假期,已经五十五岁的苏德华,却每天穿梭于学校施工现场,不顾烈日的暴晒,自己动手搬钢筋、凿地窟、搅水泥,生怕工人们哪道工序做得不合格、不到位,导致校安工程出现状况。他每天坚守工地,监督指导工程的进展情况,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个假期,天天如此,从未停歇。

苏德华不仅为达拉特旗第十中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扩大了当地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还为缓解公办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做着公益事业,为地方财政每年节约近3000万元的办学经费。建校十几年来,他先后共计投资了一亿多元用于学校教学设备的购买以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高中,渐渐引领上一条有明确方向、有先进办学理念、有职业特色的办学之路。

乘风破浪,首创旗民办学校

2000年8月,达拉特旗第十中学建校,苏德华担任首任校长。2001年7月,达拉特旗第十中学被旗委、旗人民政府作为改革试点有偿转制为民办学校。这位黄河达拉特岸边上成长起来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首创旗民办学校。

在当时,公办学校转制民营在内蒙古自治区尚属首例,全国少见,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可借鉴。苏德华没有畏惧摆在眼前的重重阻力,而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至此,学校开始走上了自主办学、自谋发展、自负盈亏的发展道路。

2004年,达拉特旗第十中学在普职并存的情况下,采取了从普高学生中向职高分流的措施,使得在职高学习的学生直接受益。该经验在全市普遍推行,致使鄂尔多斯市的教育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位次在全区大幅度跨越。

作为从教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他不慕名利;对学问爱之弥深,钻之弥坚。他怀着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和满腔热情,始终秉持为民办学、造福桑梓的办学宗旨。在他的领导管理下,学校高考成绩连年飙升,为此,学校多次受到国家、自治区、市级的各类嘉奖。

苏德华任达拉特旗第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15年来,他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了达拉特旗乃至自治区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开创了与时俱进的办学之路;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民办教育的品牌传奇。

翻身不自傲,乘风展宏图。30多年的风雨沧桑,他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按他的规划,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将把达拉特旗第十中学建设成为全国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示范性民办学校。

猜你喜欢
达拉特旗六中德华
沁园春·喜学“六中”公报
拔杂草
鹧鸪天·喜学“六中”决议
达拉特旗沿黄地区湿地修复与保护研究
摇号、陪读、拼高考
达拉特旗气候条件对紫花苜蓿的影响
内蒙古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分析
二则(二)
达拉特旗耕地利用潜力时空分布及其限制因素研究
“留德华”的中国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