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应为学生们今后的幸福成长奠基
——对话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

2016-06-29 06:04宋欣园彭瑞敏
教育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青峰校园文化中学

文/宋欣园 彭瑞敏



校园文化应为学生们今后的幸福成长奠基
——对话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

文/宋欣园 彭瑞敏

有关领导为北京中学授牌

学校是什么?它不能成为工厂,不能成为军营,也不能成为争名夺利的竞技场。学校的环境要宽松,氛围要和谐,文化要积极,师生们的心灵才会舒展。为引领学生遇见幸福,成为栋梁之才,夏青峰校长及北京中学的老师们循着梦想延展的方向前行,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与充满活力的育人模式。如今,这所与首都同名的中学正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打造具有北京气质的“大气、开放、现代”教育品牌,努力让学校成为播种幸福、聚集思想、使精神得以升华的地方。走近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听他如何用教育提醒幸福。

记者:北京中学自诞生之日就受到社会瞩目。承载着民众诸多期望也意味着承受社会对学校各方面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的压力。作为学校的掌舵者,如何让这所与首都同名的中学彰显出独有的气质?

夏青峰:北京中学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由朝阳区政府创办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于2013年9月2日正式开学。学校成立两年多以来,致力于探索教育规律,积累教育教学的新经验,着力打造一所具有北京风格、中国气质与世界胸怀的现代学校。如何办好京味儿教育,如何让这所与首都同名的中学彰显出北京气质让人们存有更多的期待。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让学校教育来引领学生幸福成长应该成为办学过程中的独有的气质。以一种“慢”心态办教育,克服浮躁,超越功利,不让眼睛只盯在“奖牌”上,不让教育失去原有的温度,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教育带来的幸福。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中学以“享幸福人生,做中华栋梁”为育人目标,在先期办学阶段选择重点创建学校文化,致力培育学校文化的种子,积极形成民主自由而又理性法治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打造文化,让世界因我更美好

记者:目前,诸多学校都在全力打造校园文化,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千帆竞渡,力求谋得一席位。北京中学如何构建校园文化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夏青峰:何谓文化?“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余秋雨先生为文化作出了翔实的定义。的确,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人格时,它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因此,在创办学校之初,我们就主张以精神价值追求、生活方式、集体人格为契合点,着力打造学校文化,内化为专属北中的文化基因,提升每一个北中人的文化底蕴与生命厚度。

何谓文化?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

文化基因的形成应着眼于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全面塑造上。首先,在精神价值追求方面,学校提出了“世界因我更美好”的校训,旨在提醒学生,存在的意义不在于我要去改变这个世界,而在于自我的行动为周围带来了哪些变化。一次文明排队、一个真诚的问候、一抹纯真的微笑,任何一个充满善意的举动都会在不经意间温暖我们所处的世界。所以,我希望北中的孩子都能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点滴中增强自我认知能力,逐渐认识到享受文明的同时还要不断创造文明,世界才会因为我们的善良、我们的创造变得更加美好。

记者:当“世界因我更美好”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信条,学生们在“如何认识世界,如何与世界共处”这个问题上是否应有更多的思考?

夏青峰:对世界的认知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学校确立了“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这是北京中学坚持的办学理念,也是每一个北中人遇见自己、遇见世界的方式。

和而不同,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胸怀与为人处世方式。为“培养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好的答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京中学的培养目标即为君子,即“和而不同”的人。“和而不同”是儒家重要的为人处世之道,指出君子讲求和谐共处,且每个人要各有所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要在心中坚守规则,学会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不同”意在提醒孩子,每个人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有张扬自我个性,才能在不断地创新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创新就是立于“和”而追求“不同”,这样的理念也基于北京中学助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

乐在其中,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对“人如何求得幸福”这一命题在人生观的层面上给予最好的解答。人的发展是为了创造幸福生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来的快乐,而幸福就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感觉。孩子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就会喜欢它,孜孜不倦地探究它、沉浸在其中,再苦再累也会成为乐趣。当学生拥有了爱好的情感、探究的欲望、乐在其中的状态时,才会爱上学习,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情,才能领会幸福的原义。

记者: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教育。专注为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发现自己,发展个性,这便是一所学校的成功所在。北京中学在“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影响下想必也是怀有这样的期待的。

夏青峰:的确如此。除了在精神价值追求、生活方式上创建校园文化,我们还特别注重塑造学生的集体人格。基础教育阶段一大核心任务即健全学生人格。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必定对学校文化建设有重要导向作用。北京中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把“仁、智、勇、乐”作为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同时,将这四方面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相结合,增加其内蕴,深化其现实意义。仁者是能学会共处的、智者是能学会学习的、勇者是能学会创新的、乐者是能学会生活的。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不忧的仁者、不惑的智者、不惧的勇者、不疲的乐者。

训练学生,在行走中感悟成长

记者:要想让学校文化具备长久的生命力,将其内化为文化基因的同时,外化到具体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校文化的浸染下,北京中学如何开展这场教改实验?

夏青峰:在助力打造民主自由、理性法制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学校以“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为根基探寻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建立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潜能课程相融合的课程结构体系,探索个性化学习、联系性学习与体验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实施分层分类走班、导师制与学分制,积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与学生成长规律的新型育人模式。

除开设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基础课程之外,学校还设置了包括学院系列、阅历系列、服务系列、健身系列与雅趣系列的拓展课程。如学院系列是针对学术研究展开的,每周都会面向爱好者开设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融合的STEM课,实现跨学科整合,通过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以培养其科研能力。

记者:您曾经把拓展课程中开展的系列活动戏称为“折腾”孩子,如何看待这种“折腾”式的育人方式?

夏青峰:教育是慢功夫,“折腾”孩子,是让他们不断接受现实的考验,“折腾”式教育也是一种营养。拓展课程中的阅历系列在这一点上最具代表性。阅历系列课程分模块进行,其中包括阅读系列、讲堂系列等。辩论、演讲、BA大讲堂、自然大课堂、博物馆大课堂、中华文化寻根之旅、世界大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总会带来惊喜,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体验外面的世界。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活动至今已开展过五次,对孩子们来说,每一次满怀期待的出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他们需要在出游之前做大量的课题研究,需要为旅程结束后撰写总结报告做准备,所以一点也不轻松。两年多的时间里,孩子们领略了秦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江南文化、巴蜀文化……在合作中学会了如何相处,在游山玩水中找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每年的“3.28活动日”,由班级自行决定目的地并自主设计出游方案。去哪里、为什么去、怎么去、如何合理规划时间与班级活动经费、怎样保障安全、活动成果的呈现方式等问题都需要写入方案,最终接受评委质询。参与答辩的过程充斥着他们的欢笑与泪水,但人生会拥有各式各样的“答辩”体验,这也成为孩子们走入社会的预演。“折腾”孩子是为了让他们变得坚强、变得优秀,孩子们在思考中感悟、在困难中前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提升了自己。

凝聚智慧,办孩子们喜欢、教师实现理想的学校

记者:据我了解,北京中学在创办之初就大胆采用“走班制”的教学方式,设有“自修班、研修班、导修班、讲修班”,这一教学模式是如何施行的?

夏青峰:北京中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形式,倡导“走班制”教学。同时,积极探索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联系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个性化学习。“走班制”教学中恰恰包含了个性化的学习机制,通过为学生提供能够自主规划的时间与空间环境,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制定学习计划,挖掘自我潜能。自修学习在其中最具代表性。虽然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学习内容,但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制定学习目标,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自修学习,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自我约束、如何自我管理,在同学之中成为收获最多的那一个。

学校倡导教、学、做合一的学风,主张“先建森林,再造树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点间互联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强调跨学科整合,充分挖掘各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代教育应该不是孤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的。我们要引导孩子从生活中观照学习,在生活的体验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记者:您提出现代教育就是解放学生,这也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走班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解放。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自由与约束关系,让他们更加喜欢学校?

夏青峰:为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为其提供足够大的展示舞台,坚持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面对课程形式的多样性与自主性,在处理学生的自由与约束问题时,自然要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与我们长期坚守“信任、发现、支持、引导”这一教风的老师们密不可分。

“你心中有什么,就会看见什么”,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一颗善良的种子,信任更能激发他们向上的力量。只有做到充分信任孩子,那些诸如检查、防范、控制等实为折腾孩子的强制制度才能失去温度。我们主张建立契约式学习,变规定为约定。约定是一种契约精神,其中饱含了信任与责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听之任之,通过学情分析,老师辅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以约定的形式帮助他们完成自主学习的目标。

>>京剧表演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支持、引导是一种潜在力量。老师们为此开展了“造梯子”行动。正如爬山一样,面对崎岖的山路,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可能无法到达山顶。学生自修学习时,也会遇到无法攻克的难题,因而“造梯子”计划便有了实施的意义。在“信任、发现、支持、引导”的教风引领下,北京中学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关键时刻能够指点迷津的导师,团结合作、携手并进的班集体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孩子们也因此喜欢上了学校。

让教师享受学校是我一直为之努力的工作追求。享受学校,指我们的老师能够得到精神的愉悦而非痛苦、个性的发展而非压抑、胸怀的宽广而非狭隘、愿望的实现而非沮丧。教师的力量是从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中产生的,追求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价值的实现是最好的享受。“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心中首先要有阳光”。我们的老师只有对学校充满情感,热爱生活,才能享受学校,享受生命的智慧,师生间心灵的阳光才会交相辉映。在北中这个大家庭里,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提醒自己发现幸福。

猜你喜欢
青峰校园文化中学
长腿鸟
神奇的平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当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在多解中学创新
无尽佛缘一青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