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华,武冈市安乐中心学校语文教师。
今天的语文在做什么
钟世华,武冈市安乐中心学校语文教师。
专栏
今天的语文在做模式。今天的中国语文似乎对模式,尤其对一些数字化模式情有独钟。这或许跟中国的数字崇拜有关。在国人眼里,别说“神七”“神八”“九五”“十五”这样的国家大事,什么东西只要与数字联上姻,就感觉格外神秘,说不崇拜也在崇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唐僧九九八十一难,诸葛亮七擒七纵,程咬金三板斧,降龙十八掌……这些东西,到了今天的语文里,就变成了三步阅读法、五环自学式、一二三导学案……
今天的语文在做课题。为什么要做课题?要研究语文里的积弊。当年郑渊洁把老师的作文题《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擅自换成了《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像这样的个案,今天依然普遍存在。譬如,作文明明要求写800字以上,学生偏偏写成800字以下;明明规定诗歌除外,学生偏偏写成诗歌……必须做个课题来研究,而且还真做出了结果,许多的课题成果差不多一直就在骄傲:我们硬是达到了让学生在30分钟内写出800字!30分钟写800字,能说明多大问题呢?你看,还真那么在乎字数。
今天的语文在探究语文背后的机密。一个作者的一篇短文被选作了高考阅读文本。其中有道题大意是: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一词呢?请说说这个词在这里的深刻用意。作者看到后哭笑不得,就在报纸上回应说,哪里有什么用意呢?写到这里,脑子里只有这个词,随手用上而已——随手用上的词语,到了高考出题人那里就有了深刻用意。怪不得有时候语文题目那么难,难到连作者都猜不准答案。原来普天下知晓答案的就只出题人一个人而已。这个出题人是谁呢?当然是语文教师,至少曾经是语文教师。做过语文教师的出题人,出了个连文本作者都莫名其妙的语文题,难住了普天下所有的语文教师。不知道这做过语文教师的出题人要怎么想,这普天下的语文教师要怎么想,我们的语文要怎么想。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的语文不知道杜撰了多少所谓文章背后的用意。由此推想开去——还是别推想开去了。
今天的语文还在激发想象,在做创新。拿一首诗,留个头,掐掉身子和尾巴:孩子们,我们来做小诗人,我们来接着写诗;孩子们,“卖火柴的小女孩”假如来到我们中间,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作文……以此类推,《滥竽充数》里南郭先生逃走以后呢?《赤壁之战》里要是关羽不放曹操从华容道逃走呢?《荆轲刺秦王》里假如荆轲刺死了秦王呢……原来中国电视文化里的穿越剧、改编剧、创新版剧,并不是这几年工夫的事,溯起源来,至少也有几十年的语文沉淀与酝酿,更有几十年老老实实接受它们的生存土壤。什么叫语文里的中国创造?看看一些电视剧标题差不多就能知道:《西游记后传》《新白娘子传奇》《新天仙配》……
今天的语文还在追求自由、自主。这里有三个作文题,你喜欢哪一个,就写哪一个。这里有三个思考题,你喜欢哪一个,就思考哪一个。这里有一篇课文,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去学习哪个自然段,就去讨论、探究哪个自然段。
今天的语文还在做脑筋急转弯。雪融化后是什么?是水。错!是一个春天。《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什么精神?勇敢精神。又错!是视死如归。孤舟蓑笠翁钓的是什么?是寒江雪?是鱼?都错!钓的是寂寞。《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是孔明。更错!在小语教材里只能说诸葛亮。
今天的语文还在讨论、争论。年年争论人不同,次次争论花相似。风光的是语文理念,造就的是语文专家,遭殃的是语文课堂,最终吃亏的,是被我们搞得不明就里的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