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龙江·苏群
细鳞河飞蛛荡“滩头”
文/黑龙江·苏群
我一尾尾地向岸上飞鱼,感觉就像用手从鱼缸中一条条往外抓鱼!正玩得高兴,忽听何叔叫停,虽然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停手。我将竿子撂到草地上,何叔说够分量了,十多里的山路,多了咱俩拿着也是个累赘!我数数草地上的鱼,不多不少刚好40尾。何叔将鱼一尾尾地开了膛,在其腹内塞下些蒿草和粗盐,把鱼用油布裹了放入背包内。
滩头鱼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金滩头”“银滩头”“铁滩头”,小的时候,我常听嘴里咬着大烟杆儿的奶奶念叨着这些名字,奶奶边数叨着边闭了眼睛,微微摇晃着头,仿佛眼前摆着一大桌她当格格时的滩头鱼宴。大点儿的时候,从奶奶嘴里知道,原来这三个名字都是同一种鱼。一种鱼咋会有这么多个名字呢?奶奶见我迷糊,就给我讲了一个关于滩头鱼的传说:据满人的祖先肃慎人流传,日本海的龙宫里面住着一位公主,公主有一天变成人形到绥芬河上游玩,看上了一个勤劳的年轻渔夫。回到龙宫后,公主日思夜想,终于不堪情感折磨,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与渔夫成了亲。公主和渔夫恩爱勤俭,日子过得很美满,并先后生下三个漂亮的女儿。后来,龙王知道了此事,恼羞成怒,派虾兵龟将把公主和女儿捉回龙宫。三个孩子想念父亲,就一齐央求龙王让她们出海去见父亲。龙王很喜欢这三个孩子,便让三个女孩每年每人去一次,见过父亲就回来。龙王又怕孩子们恋父不返,因而将她们变成3种不同颜色的鱼,让三个孩子分别到绥芬河与瑚布图河交汇的滩头上去探望父亲。三个孩子无法上岸生活,没办法留在父亲身边,所以只能见过父亲,再逗留一段时日后就返回东海。
传说归传说,谁信哪?我去打听何叔,何叔说:你奶奶说得没错!咱东北的鱼,几乎每一种在民间都有一个传说,或美丽或悲情,这跟咱东北人的劳动智慧是分不开的。要说这滩头鱼,它的叫法不同,的确是与它们分批进入绥芬河有关的。每年清明节一过,打老毛子那边进入绥芬河的滩头鱼,头一批是雄鱼,它们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橘红色条纹,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因而称为金滩头。实际上,雄鱼是打前站的,第二批进入绥芬河的是雌鱼,它们体侧条纹为银白色,俗称银滩头;第三批鱼身条纹为黑色,俗称铁滩头。在味道上,金滩头因为来时刚开河不久,体一句,我泄了气,当时正是中苏两国关系很紧张的时候,去边境城市要用边防证,谁会为了钓鱼给你发证明?因而我就打消了钓它的念头。
中俄界河瑚布图河
说这话时是5月份,没想到没出一个月,有一天何叔出差回来,隔着樟子告诉我,明个儿随他去钓滩头鱼!不是说不能去边境钓鱼吗?我满脑子疑问,不过既然他说去钓,就一定有办法,可他又告诉我别带钓具,只带一个大背包就行。这又是一奇!钓鱼不带竿儿,徒手去抓啊?
第二日凌晨,我就被何叔在窗外面的河水略显浑浊,从沟壑中逶迤而下,看不出水的深浅。山野上的风倒是挺劲的,约有三四级风力。记得广播说此区域受日本海的台风影响,要刮上个两三天。何叔说:“东宁咱没法去,但细鳞河咱能来!细鳞河里同样有滩头鱼,不过没有金滩头和银滩头,只有铁滩头。”我心想:管它什么滩头,不都是老龙王的外孙女吗?
向河的上游走了约一个小时,河道变得越来越狭窄,两岸的柳丛和树木越来越密,茅草也越来越高。穿行在林海地带,脚底下没点儿数是不行的,好内脂肪没有消耗,所以肉质鲜嫩;银滩头是母鱼,母鱼的营养大部分都给了鱼籽,所以味道就差一些;而铁滩头是最后一批进入绥芬河的,体内的营养已经消耗得所剩无己,因而味道是最差的。
绥芬河美景
夏天的细鳞河
听了何叔这般介绍,我已对滩头鱼向往不已,于是缠着何叔去钓。可是何叔说:“你以为是钓细鳞鱼啊?滩头鱼为什么叫滩头鱼?是因为这种鱼在河道的浅滩上产卵,而且在咱国家只在绥芬河有,产完卵鱼就游回老毛子那儿啦!并且这种鱼产卵之前和产卵时都不吃食,产完卵就陆续游走,你以为那么好钓?东北人能吃到的都是用渔网网上来的。再说了,要证的!”听了何叔最后叫醒,随他来到火车站,登上一列东去的货运列车。火车走走停停,先是向北行驶,在下城子镇转而走东线。头一次和何叔出门远钓,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从首车的小窗户看出去,晨曦下窗外的远处云山雾罩,近处的田野却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车行了两个多小时,在大山之中的几户人家处停下,下了车才见一铁路标志性建筑耸立在一旁,上书“细鳞河车站”,原来此处是个乘降所。
眼前的细鳞河宽不过十几二十几米,从车站方向向东而流。既然以细鳞鱼命名这条河流,可见细鳞鲑是非常多的。我们背着大包穿屯而过,沿着细鳞河左岸踏着羊齿草向上游走去。6月份在跟着何叔钓鱼也有几年了,他走山路的那些伎俩我全会,否则早就叫苦了!终于,在一处有着湍急水流的漫滩处,何叔站住了脚步。我环顾下四周,这是典型的山体缓冲地带,从何叔那儿得到的丛林经验告诉我:这是处动植物聚集的地方,而我们停脚之处是个滩头,不生灌木,只长寸把高的青草,临岸的柳丛也不太密匝,高度刚刚没人,透过稀疏的柳条子可见闪着波光的河水。显而易见,河水出槽时经常漫过这儿。我瞧了眼河水,深度明显不够,看来何叔是把这儿当营地了。
何叔从背包里掏出渔刀,到前边的灌木丛里砍回一根水曲柳树的粗桠巴,用力插进土里。他边往桠巴上挂背包,边让我到河边观察一下河面有没有鱼,原来这不是营地而是钓位。这么急的河水里会有滩头鱼?我来到河边打量着地形,河水从上游的缓坡上直泻而下,到这处平滩上势头不减,但由于地势突然变得开阔起来,河水四下里漫延,形成了滩头。近处水很浅,河底的粗沙粒清晰可见,河中间也深不到哪儿去,因为石头都裸露着。我用眼睛搜索着河面,并没见到什么,却被对岸柳枝上站着的几只鱼狗所吸引。何叔说过:一只鱼狗站在河边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多只鱼狗在那儿就说明水中必有鱼群。我将目光又扫向河面,看了一会儿,真没见到什么;随手捡起一块石头砸向河面,立见有鱼蹿上水面,黑影绰绰。呵!原来都躲在水底下。
成群游弋的滩头鱼
流经城市的绥芬河
我回身告诉何叔水里面有许多鱼!何叔嘿嘿笑着说:“看来今儿来得正是时候!”我问何叔水里面是什么鱼,不像细鳞鱼啊?何叔说:“钓细鳞用得着咱跑这么远吗?那就是滩头鱼了!”“滩头鱼?”怪不得黑溜溜的,我回身去抽何叔包里的鱼竿,何叔说不忙,滩头鱼你用常规钓法它不咬钩,非得另辟蹊径不可。何叔用刀割下根柳条,将细头砍断,用刀从中间剖开约10厘米长短,将剖开部分分杈,再夹上一根树枝扔给我,让我在上面裹上蜘蛛网;又拿出一个空雪花膏瓶,告诉我到灌木丛里去捉一种黑色的丛林蜘蛛。别看何叔做的捕蛛器具简陋,但抓蜘蛛非常好使,你只要用缠着蛛丝的拍头扣住网上的蜘蛛,它就会钻进拍子中躲藏,乖乖地被捉住放到瓶子里。
我们照例搭乘火车出钓
细鳞河车站
虽然弄不清何叔要蜘蛛的用意,但我知道一定与钓鱼有关,所以用心捉了十多只黑蜘蛛后才钻出灌木丛,何叔也从河的上游回来,手指上拈着几片不知是什么鸟的羽毛。他将那支用铁皮卷筒做成“接骨竿”的竹竿组装好,系上丝线,把羽毛用棉线绑在钩子上端约半米处,然后拿过雪花膏瓶拧开盖子,捉了一只黑蜘蛛穿到钩子上。之后他分配了任务——他钓鱼,我负责摘钩上饵。他起身用手试了试风向,挥起竿子,从柳丛的上方将钩饵荡向水面。河面上的风吹着羽毛飘荡在水面一二米的空域上,我正捉摸着这样也能钓鱼?却见何叔收回钓线说了句“毛绑多了”,随即用手扯下两片羽毛,二次飞钩荡向水面。但见风托着羽毛,拖着钩子在水面上徐徐而去,倏忽间水面蹿起一条黑影,钩蛛没入鱼口。何叔飞速提竿子,将鱼提出水面,从柳丛上端直接提了过来。鱼在草地上蹦跳着,被我伸手按住摘下钩子。鱼体有我两个巴掌长,斤把重,身体灰黑色呈纺锤形。这就是传说中的滩头鱼?我手捧着鱼左端详右瞧瞧,还真看不出丁点儿公主的样儿。
眨眼的工夫,何叔又拖上一尾鱼。这尾鱼与上尾几乎同样大小。我在旁边算是看明白了,这种飞蛛钓法其实就是人躲藏在柳丛后面,挥动竿子,让钩和钓线模拟荡过河面的蜘蛛诱鱼捕食。既然这般好玩儿,我便从何叔手里夺过竿子,学着他的样子将钩子甩向河面。用这种钓法时,只要你把钓线投出去,剩下的就根本没你什么事儿了,风就会托着羽毛在河面上游荡,但羽毛的多少要掌握好,风大尽量减少羽毛的用量,风小适当加大。羽毛多了,风托着它离水面很高不利于鱼捕食,羽毛少了,钩子飞不起来同样也钓不到鱼。
滩头鱼之所以叫滩头鱼,是因为这种鱼在河道的浅滩上产卵
我一尾尾地向岸上飞鱼,感觉就像用手从鱼缸中一条条往外抓鱼!正玩得高兴,忽听何叔叫停,虽然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停手。我将竿子撂到草地上,何叔说够分量了,十多里的山路,多了咱俩拿着也是个累赘!我数数草地上的鱼,不多不少刚好40尾。何叔将鱼一尾尾地开了膛,在其腹内塞下些蒿草和粗盐,把鱼用油布裹了放入背包内。
临走之前,何叔拉着我来到了河边。他指着河水说:实际上这就是滩头鱼的一处产卵场,滩头鱼在生殖季节本不吃钩,但瞧见水面上荡过来的黑蜘蛛,本能让鱼跃出水面捕食。说穿了,这就是用人类的狡诈谋鱼!利用鱼类的捕食本能让其下意识地开口上钩。这种别出心裁的钓鱼方法通常很少有人会用,只有像何叔这样的老鱼鹰才玩得得心应手,但是有一点何叔一直蒙在鼓里,其实所谓的铁滩头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滩头鱼,它只不过是尾随滩头鱼从日本海进入绥芬河的鸭鲁鱼。
10年后边疆开放后,我特意去了趟东宁,到下水磨滩头鱼的产卵场实地考察了一番,证实了它们之间的不同。鸭鲁鱼学名珠星雅罗鱼,分布于日本海及我国图们江和各大小支流中。滩头鱼学名勃氏雅罗鱼,与珠星雅罗鱼同科同属,仅是不同种。两种鱼在形态上、生活习性上均极其相似,分布区域也同在日本海,但勃氏雅罗鱼不进入支流,产完卵即返回入海口,珠星雅罗鱼则进入支流,产卵后留在产卵场,在小雪节气之前才回到日本海。我和何叔钓的就是这种鱼。
鱼狗聚集的地方,水下肯定有鱼群
飞蛛钓滩头鱼,让我大开眼界
跃出水面的滩头鱼
水下的金滩头
铁滩头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