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清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教学;实践
摘 要: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聚合、管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可以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信息伦理教育等方面入手,制订符合医学生需求的培养方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6-0047-02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多个方面[1],包含人文、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素养培养教学实践应从提升信息意识、准确表述信息需求、有效获取所需信息、对信息进行有序管理、正确评价信息及信息源、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目的、遵守法律法规等多个角度进行。笔者以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探讨医学院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实践。
1 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意义
信息技术已在医学方面广泛应用,并逐渐深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管理及通信系统PACS等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使得医生和患者都可以快捷方便地利用诸如远程专家会诊、电子病历、网络预约挂号、智能导诊等信息化诊疗手段,既可以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服务的水平、效率和质量。目前,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使用愈加广泛,因此,对医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医学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应加大信息素养的培养,帮助医学生主动获取曾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优质医学教育资源[2]。
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有较强的“聚合、管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才能及时把握国内外学科前沿,并使自己保持与其他科室的知识连接,准确利用相关的医疗资源为自己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服务,同时还能够把相关信息传递至医院相关医疗资源系统为其他科室或部门服务。因此,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信息素养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 学生信息素养及教学现状
2.1 学生信息意识尚可,但主动关注和搜集相关信息的意识不够强
随着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搜索引擎以及电子数据库的普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借助于百度等搜索引擎解决日常问题,借助于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平台查找文献,但还未形成主动搜集信息的习惯,还不能熟练地利用掌握的信息知识到专业信息资源平台去搜集相关信息,信息搜集活动还处于零散和混乱的状态。
2.2 信息安全、信息伦理知识不足
学生不了解有关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安全意识缺乏,主要体现在无版权意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对网络信息的传播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等。
2.3 学生专业信息素养教学亟需改进和提高
目前学校有关信息素养的教学实践仍处于普及信息检索基本知识阶段,所进行的相关活动主要涉及选修信息检索课程以及对图书馆馆藏利用的培训。因缺乏专业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相应的资源和设备等条件支持,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地接受老师指导的状态,对专业的医学信息资源仍不够熟悉,不能主动和熟练地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或网络医学信息资源为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3]。
2.4 学校还未形成系统、全面的信息素养教学机制
从图书馆方面来说,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基础的入馆教育开始,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的最大储备库,其利用程度是衡量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准。但是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培训作用有限,基础的信息素养教育应包括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这依赖于信息素养专业课程的开设及普及程度。目前我校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必须从注重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术转移到将信息技术与常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整合上,运用电脑网络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形成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机制。
3 教学实践探索
3.1 关注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制订合理的培养目标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了学生学习的9大标准,这一标准分别表述了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4]。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标准委员会评议并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该标准包括5大标准和22项具体的评价指标,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能有效并高效地获取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并将其整合入现有的知识体系和价值理念中,能了解并预计信息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自觉地维护和遵守相关的道德和法律法规等。
a 1999年,英国SCONUL特别工作组提出制定了“信息素养七所支柱“的标准,其中包含与美国信息素养标准类同的七项指标[5]。2000年10月堪培拉会议通过经修改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而形成的澳大利亚《信息素养标准》,该标准主要适用于高等教育,也可用于其他层次的教育。
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也制定了一些信息素养标准。如:陈文勇针对我国大学生现状,制定了《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作为评价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标准;苏晶从我国不同类型学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外的评价标准,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评价、利用和遵守信息道德及法律法规方面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总体评价等。因此,关于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我校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上述标准,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3.2 采用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探索实践
3.2.1 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共同分工合作,基本信息素养与专业信息素养联合培养,开设信息检索课、新生入馆培训等基础教学。开设信息检索课,针对新生进行入馆培训等基础教学早已成为学校进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常规方式。我校的医学专业信息检索课程主要由相关专业教师完成,他们对于本专业的信息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了解,相关的信息处理也比较熟练;而有关图书馆信息资源介绍与利用等相关培训和教育主要由图书馆来完成,充分利用图书馆设施设备,发挥资源优势,收效良好。信息素养教育目前主要通过信息检索课实现,同时,图书馆通过优化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接受信息文化的熏陶,培养信息意识,使图书馆服务的隐性教育与信息检索课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3.2.2 学校与附属医院联合进行学生医学信息素养培养。为了真正提升医学院学生的医学信息素养,我校积极与校附属医院合作,聘请医务人员定期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同时让学生到医院接受相应的实践操作。①尝试聘请医学相关专家为学生开展相关讲座。众所周知,医院主治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和获得的医学信息素养是最有说服力和最具前沿性质的,临床专家开展医学信息素养讲座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挖掘。②让学生在医院实习,接受相应的实践操作。大三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应进行医学专业信息的实践操作,边教学、边实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论—实践—信息反馈—再实践”过程中提升信息获取、利用的实际能力,加深对信息检索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在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3 与大学生社团合作开展相关活动。学生社团是与广大学生联系密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图书馆要主动加强与大学生读书会、学生会等社团组织的联系,让他们参与图书馆组织的相关活动,比如信息检索比赛、专题培训等,活动越贴近学生,就越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在活动中提升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
3.3 注重学生信息伦理教育
信息伦理包含信息伦理意识、信息伦理知识、信息伦理情感、信息伦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信息伦理教育的缺失将导致学生不能对各种医学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也不能对各种信息做出有效的整合,进而形成积极的有价值的观点,因此,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应特别重视信息伦理教育。信息伦理教育可以渗透到思想修养、医学伦理学、就业指导及专业学科中,在法律基础课程中也可以增加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多种渠道和重复教育不断强化信息伦理意识。
4 建议
目前,专科类医学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专科类医学院校由于学制、课时等方面的原因,使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存在明显缺失,我校亦是如此。为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应建立系统的培养机制:一要配备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提升师资水平;二要把信息素养教学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三要开设信息伦理课,把信息伦理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四要丰富医学信息资源,增加专业数据库,建设电子阅览室;五要有针对性地为医学生的学习、实验、科学研究等提供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J].中国远程教育,2013(8):21-29.
[2] 程萌萌,夏文菁,王嘉舟,等.《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评估框架》(UNSCO)解读机器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1):21-29.
[3] 何晓阳.医学本科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 张厚生.信息素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
[5] 王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