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农广校教师素质提升初探

2016-06-28 15:59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3期
关键词:农广校课件素质

向 敏

(长宁县农业局,四川宜宾 644300)

新形势下基层农广校教师素质提升初探

向 敏

(长宁县农业局,四川宜宾 644300)

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广校教师队伍。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基层农广校教师素质进行探讨。

农广校 教师素质 提升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如何打造高素质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对基层农广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 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是前提

1.1 熟悉职业农民政策

基层农广校教师必须强化学习意识,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特别是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学习,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强化《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为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打牢政策理论基础。

1.2 掌握教育教学理论

基层农广校教师,既要熟悉农民个体差异性(文化基础、理解能力),专业课程多样性(专业多、课程体系复杂)和实践教学多维性(农业和媒体技术结合、实践组织管理)等特点,又要掌握行为认知科学和教育心理学,才能在培训中根据不同层次农民的基础条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1.3 树立教师职业道德

勤劳、质朴是中国农民的传统特质,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重农”思想逐步彰显。基层农广校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普通农民,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就是要尊重农民、理解农民、帮助农民,在培训中把实际、实效和实用的新政策、新技术和经营理念传授给农民,在后续跟踪服务中主动解决好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让农民在劳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质。

2 培训理念和专业知识是基础

2.1 前卫的培训理念

传统的培训理念定位在生产技能培训上,停留在指导农民学会“懂技术”的层面。基层农广校教师应当拥有前卫的培训理念,从思想上启发和引导农民,使其获得农业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多元化”知识的更新,指导农民由“被动”接受培训变为“主动”参与培训,再变为“快乐”参与培训,实现由传统农民向“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自我成长。

2.2 精深的专业知识

通过对某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抽样调查表明,对农村法律法规关注的占85.5%,对种植养殖关注的占70.4%,对经营管理关注的占42.4%,对信息化关注的占19.6%。可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农广校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农业科技网站、专业技术书籍和知识更新培训)及时更新专业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新型职业农民提升素质的不同需求。

3 娴熟的培训技能是辅助

3.1 熟练地运用媒体技术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参训农民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提高培训质量。农广校教师在课件素材的收集上,应注重季节性、典型性和生动性;在课件制作中,应运用好“一点二适”原则:“一点”,即切入点,制作课件要找准培训内容的切入点(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解决和表现的地方);“二适”即“适时”,课件的运用要使培训达到最有利于农民把握专业技术要点的最佳时机;“适度”,课件不能因图片、色彩或动画等的运用而影响了农民对培训核心内容的关注。

3.2 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基层农广校教师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决定着培训工作的效果,打造既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的基本保证。农业领域的具体知识、专业技能和经验需要长期积累才得以形成并不断内化。

“教学相长”的教育理论要求基层农广校教师要做好“两个坚持一个结合”:即坚持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向农业一线的“土专家”和农技专家学习;坚持不定期走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开展培训和调研;将生产实践与农业技术的现代理论有机结合,在“教”与“学”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4 培训模式创新是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层农广校教师应科学分析农民培训需求层次,创新适合农民学习和生产特点的培训模式。

4.1 “农广校+”模式

农业部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中明确了各级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探索“农广校+高校”、“农广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广校+基地”等模式都是紧紧围绕农广校的主导地位开展的有益尝试。

4.2 “一点两线+全程分段”模式

积极探索以农业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实行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模式,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科学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逐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4.3 “互联网+”模式

探索利用中央农广校开发的“云上智农”农业教育平台,在基层农广校开展“互联网+”培训,让农民接受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和在线管理考核,是培养智慧农民、助力农业智能化的最佳方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民素质的提升决定建成小康的速度和质量,如何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形势下基层农广校教师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基层农广校教师只有从理论修养、道德修养、专业知识、培训技能和培训模式等方面来提升素质,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李俏,李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念、机制、路径.理论导刊,2013,(9):82~84

[2]宋佳.从“农民”到“职业”解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临沂模式.凤凰山东,2015,(5)

猜你喜欢
农广校课件素质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大理州农广校组织参加中央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