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以长治市郊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例

2016-06-28 15:59范舍玲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中低产田基本农田项目区

范舍玲

(长治市郊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山西长治 046011)

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以长治市郊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例

范舍玲

(长治市郊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山西长治 046011)

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率的需要,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以长治市郊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例总结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当前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应做的工作,并进行了效益分析,以供参考。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 长治市

1 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意义

(1)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2)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强农业、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合作,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攻方向,根据不同区域的中低产田类型及其主导障碍因素,采取高标准农田建设、坡耕地综合治理、沟坝地整治与培肥、沟川地补灌与培肥和旱平地培肥“5种改造模式”,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田间排灌工程、小型水源工程、农田防护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地力培肥工程“6项工程措施”,改造中低产田。

2 农田基础设施现状及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耕地田面高差较大,机械化作业困难。

(2)田间道路年久失修,部分路段被冲断,部分路段坑洼不平,给农民进行生产带来严重不便,特别是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3)受雨水冲刷的影响,耕地水土流失严重,通过排洪渠建设,减少洪涝灾害,提高农田抗洪抗旱能力。

(4)当地农民多年来施用化肥多,农肥少,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严重影响土壤理化性状,导致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农田生态失衡,农产品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3 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建设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率的需要

由于耕地田面高差较大,常年受雨水冲刷,水土、水肥流失比较严重,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低,基本农田建设进度缓漫,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粮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该项目从平田整地建设入手,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2 建设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由于多年来生产力水平低下,施肥比例不当,致使土壤肥力下降,耕作层养料贫瘠,其对耕作土壤的物理性状及肥力均可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地区可导致土壤退化,甚至被迫弃耕,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通过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细胞,影响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谢机能,从而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通过项目实施,增施农家肥、加厚耕作层,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改善土壤结构,均衡土壤养分供应,提高土地基础肥力,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出率,大大增加农民收入。

3.3 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低产田改造是项目区农业发展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土地资源,发展农业就无从谈起,只有高度重视中低产田改造工作,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才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当前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应做的工作

4.1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通过平田整地,满足耕作要求,提高土地利用质量,达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目的;通过整修田间生产道路,方便农户和大中型农机具作业;通过整修排洪渠道,减少洪涝灾害,提高农田抗洪抗旱能力;通过地力培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使工程田产量得到提高。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使土壤理化性状和农田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平田整地工程措施的实施,耕地平整后无相对坡度,从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适应机械化作业,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通过削高填低,土方挖填,使每块耕地处于一个水平,并且尽量保持田面原有耕作土层。整后田地的坡度小于3°,适应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4.2 农艺措施

4.2.1 增施精制有机肥

(1)效用。精制有机肥多数是禽类经高温物理处理和按照作物生长需要科学配方精制加工、浓缩而成,它有机质含量高达30%以上,氮磷钾含量大于4%以上,是普通禽类的3~5倍。其养分含量齐全,分解快,更易被作物快速吸收利用,是快速改良、培肥土壤的优质有机肥料。同时它还有用量少、偏于运输、施用方便的特点。

(2)施用。针对项目区平田整地的耕地存在土壤肥力低下、结构不良等问题,采取增施精制有机肥措施,改良、培肥土壤,提高粮食产量。每667 m2增施精制有机肥标准为120 kg,在4月初作物播种前,采用沟施并及时浅耕入土,

4.2.2 加厚耕作层

加厚熟化层,培肥地力,对项目区内4村的196.67 hm2耕地进行加厚耕作层,使耕作层达到25 cm以上。

4.2.3 施用硫酸亚铁

在平田整地的地块每667 m2施用40 kg,将硫酸亚铁撒施地表,用犁耕翻入土。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肥料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增加10~15 cm。

实施后,土肥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耕地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项目区平均增产玉米50 kg/667 m2,平均增收90元/667 m2。

5.2 生态效益

通过排洪渠的建设、田地整治及培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项目区水土流失,使土壤自净能力和作物抗逆能力显著增强。

5.3 社会效益

(1)通过项目建设,使项目区农户参与意识得到提高,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中低产田建设,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奠定基础。

(2)带动群众对农田进行有效整治,将有效改变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综合收益,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通过综合配套建设,良种推广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现代农业进程。同时项目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将对周边村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6 小结

总之,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把管理和受益权限移交给涉及村镇统一管护。所有移交手续要齐全,程序要规范合理。移交工程按管理权限由合作社负责筹集与落实管护资金,并落实管护责任人和制订管护措施,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郊区农委按项目管理要求提取的项目工程管护费按要求和项目工程实际发生额、发生措施和确定的管护人,统一按凭票据据实支付,保证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为保证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合作社在区农委的指导下,尊重农民意愿,制订切合实际的工程管理办法,加强管理与管护力度,保证国家投资长期发挥效益。

猜你喜欢
中低产田基本农田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济源市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及改良利用措施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低产田障碍类型及改良措施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我国基本农田立法的四大软肋及其对策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