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振红 邱华耀 陈家鑫 马天威 于娜 邓梦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广东 佛山 58000;.广东医学院附属禅城医院,广东 佛山 58000)
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治疗评价
戚振红1△邱华耀1陈家鑫2马天威1于娜1邓梦华1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2.广东医学院附属禅城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评价。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参附注射液50 mL治疗组及参附注射液100 mL治疗组,各40例。检测两组自术前3 d开始至术后4 d的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的水平,并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共计7 d。结果术前3 d各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Fbg及D-D水平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0.05)。术后当天各组Fbg与术前3 d比较均降低(P<0.01),PT延长(P<0.05)。各组术后当天D-D水平较术前3 d均显著提高(P<0.01)。随着时间推移,各组术后第4日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后当天显著降低(P<0.05),且参附注射液100 mL组降低幅度最大(P<0.01)。术后第4日的Fbg与术后当天比较逐渐增加(P<0.05),对照组回升最快(P<0.01)。术后第5日两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DVT发病率20.00%和7.50%均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1)。结论大剂量参附注射液对于改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凝血功能深静脉血栓参附注射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最常用手术方法,而深静脉栓塞(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DVT发病症状隐匿,血栓一旦脱落容易出现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1]。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对早期诊断DVT有较好的敏感性,配合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或静脉造影等方法更有助于DTV的确诊。本实验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参附注射液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DVT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诊断,若患者出现小腿腓肠肌区、踝区和足背青肿、压痛,Homans征阳性或Neuhof征阳性,严重者可出现静脉迂曲、皮肤紫绀或张力性水泡等症状;查下肢血管彩超提示静脉血管腔内未见彩色血流时,即可诊断[2]。术前3 d查双下肢血管彩超提示DVT;最近6个月内无心、肺、脑血管意外病史;未接受溶栓或抗凝治疗者。
1.2临床资料选取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骨科、ICU,因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接受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76例;年龄60~95岁,平均(72.00±7.20)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附50 mL组、参附100 mL组、对照组3组,各40例。各组在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3组标准化治疗方案一致:各组均在入院后第3~5日内安排手术,手术主刀者一致,以降低术者操作因素差别;麻醉方式均为腰麻+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换髋术式一致,手术完毕均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24 h,在重症医学科内给予标准术后监护、液体复苏治疗、药物治疗方案。术后第2天转回骨科继续治疗。参附50 mL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使用参附注射液(华润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2004-3117,下同)5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天1次,给药时间从术前3 d开始至术后4 d(共7 d)。参附100 mL组给予参附注射液10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对照组仅常规治疗。
1.4观察指标连续观察各组凝血指标变化及术后DVT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1)凝血功能检测:分别于术前3 d、术后当天,术后第4日,取受检者静脉血2 mL送检验科检测凝血功能;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仪及原装配套试剂盒监测凝血八项,指标包括PT、APTT、Fbg、TT及D-D等,操作均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2)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于术前3 d、术后第5日送B超中心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组间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组内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各组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及D-D水平比较见表1。术前3 d各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Fbg及D-D水平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0.05)。术后当天各组Fbg与术前3 d比较均降低(P<0.01),PT延长(P<0.05)。各组术后当天D-D水平较术前3 d均显著提高(P<0.01)。各组术后第4日D-D水平均较术后当天显著降低(P<0.05),且参附100 mL组降低幅度最大(P<0.01)。术后第4日的Fbg与术后当天比较逐渐增加(P<0.05),对照组回升最快(P<0.01)。
表1 各组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及D-D水平比较
表1 各组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及D-D水平比较
与术前3 d比较,*P<0.05,**P<0.01;与术后当天比较,△P<0.05,△△P<0.01。下同。
组别 时间参附50 mL组 术前3 d (n=40) 术后当天术后4 d Fbg(g/L) PT(s) TT(s)4.20±0.62 13.01±1.93 16.93±2.67 2.93±0.85**14.41±1.52*17.80±2.65 3.71±1.02△13.97±1.90 17.26±3.01 APTT(s) D-D(μg/L)32.93±6.16 357.93±169.4 34.36±6.39 529.10±289.8**35.35±6.7 355.53±161.1△参附100 mL组 术前3 d 4.23±0.61 13.13±1.83 17.10±3.15 33.25±4.88 389.70±165.3 (n=40) 术后当天 2.86±0.77**15.28±2.27**18.27±2.95 34.36±6.39 498.40±290.8**术后4 d 3.56±0.74△14.31±1.60 18.33±3.09 36.19±4.64 294.65±119.8△对照组 术前3 d 4.35±0.75 13.27±2.06 17.48±2.68 33.01±6.04 367.93±164.3 (n=40) 术后当天 3.03±1.16**14.25±1.86*17.43±2.62 31.73±4.60 658.63±502.4**术后4 d 3.65±1.15△△13.81±1.94 17.90±2.56 34.11±5.21 526.48±482.8△
2.2各组术后DVT发病比较见表2。术后第5日查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以单侧下肢或双下肢出现DVT阳性均作1例阳性计算。结果示,两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DVT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各组术后DVT发病比较(n)
参附注射液原方出自宋代医家陈自明所编《妇人良方》中的参附汤(人参、附子、生姜、大枣),取其中红参、黑附片两味组方而成[3],其主要成分是人参多糖、人参皂苷及乌头碱等,有稳定血压、增加冠脉供血、减轻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4-6]等多种作用。中医认为其具有补气温阳、回阳救逆之功效,可改善术后元气大伤、促进机体康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急危重症抢救。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伤肢固定制动、术式、血液黏稠度以及是否使用骨水泥等。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多种心、肺、脑基础疾病,骨折或者手术对老年患者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应激,在应激状态下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等急性期蛋白,提升了血液中Fbg水平,导致PT、APTT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增强,促进血栓的形成。患者在术前卧床、伤肢制动,下肢血流减慢,亦容易诱发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术中麻醉后阻滞了交感神经,致交感神经分布区域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血流速减慢。老年人血液储备量低,手术过程的出血亦使患者的血容量相对不足,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参附注射液能有效避免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后出现的血压、心率下降等,表明其具有预防骨水泥不良反应的作用,这可能与其强心、升快心率的作用有关[7]。另外,参附注射液能增加心肌细胞Ca2+浓度,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从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来治疗心律紊乱[8]。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可改善轻、中度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高凝状态,纠正休克后期的凝血功能紊乱,减少休克后期DIC的发生[9-10]。
本研究结果示,术后当天各组Fbg与术前3 d比较均降低,PT延长,可能与骨折后或术中失血导致纤维蛋白原丢失,凝血因子消耗相关。各组术后当天DD水平较术前3 d均显著提高,提示在高龄患者在接受换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间出现血管栓塞的风险指数较高。随着时间推移,各组术后第4日D-D水平均较术后当天显著降低,且参附100 mL组降低幅度最大。术后第4日的Fbg与术后当天比较逐渐增加,对照组回升最快。表明参附100 mL组、50 mL组可降低血液黏度和DVT发生,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参附100 mL治疗组和50 mL治疗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均优于对照组,且参附100 mL治疗组效果优于50 mL治疗组。此外,临床观察亦发现使用参附注射液后,老年患者在术后体力恢复亦较对照组要快。
综上所述,大剂量参附注射液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内并发DVT的风险。下一步笔者将计划进行大样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Maruthappu M,Nagendran M,Sugand K,et al.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and against thromboprophylaxi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J].Acta Orthop Belg,2011,77(5):583-589.
[2]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11-614.
[3]徐丹,范颖.参附汤方源考证及其配伍内涵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5):1062-1063.
[4]祝光礼,陈铁龙,魏丽萍,等.参附强心合剂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6):1125-1127.
[5]张爱萍,宋国平,蔡焦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40-1141.
[6]刘明,姜莉芸,周立明,等.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临床食道电生理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6):455-456.
[7]李晓征,王强,于海芳,等.参附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29-1133.
[8]索刚,李霞,岳建彪,等.参附注射液对老年骨折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96-497.
[9]陈文元,张英俭,梁伟伟,等.参附注射液对轻、中度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81-83.
[10]石莹,江荣林,徐华,等.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红细胞输注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777-780.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1-0169-03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1.060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447994542@qq.com)
收稿日期(201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