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钢琴音乐伴奏研究
——以羌族舞蹈为例

2016-06-28 15:27:45何川
人间 2016年17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钢琴伴奏

何川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钢琴音乐伴奏研究
——以羌族舞蹈为例

何川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由于国际文化交流和时代的飞速发展,音乐的领域得到了广范围的普及,特别是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的西洋乐器在国际间音乐领域发展非常迅速.而钢琴伴奏这种音乐表演形式在舞蹈、声乐、器乐等相关艺术类专业中也得到的广泛的应用。舞蹈钢琴伴奏起源于欧洲,芭蕾舞团是最早的应用这一伴奏形式的艺术团体之一,随着国内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这一钢琴伴奏的形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的认可,在今天舞蹈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的律动是建立在音乐的节奏之上的。由于钢琴伴奏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效果和钢琴与舞蹈之间紧密的艺术联系,使得钢琴伴奏在当今的舞蹈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而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也为我们创设的新的难题,特别是在羌族舞蹈这一典型的具有民族风格的舞蹈教学中,怎么能让这一西洋乐器钢琴更好的和我们的民族特色相融合,因此对羌族民间舞蹈表演和教学方面在钢琴伴奏音乐上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羌族舞蹈;钢琴伴奏 ;民间舞蹈

一、舞蹈钢琴伴奏的发展现状

钢琴是一种起源于西洋的传统键盘乐器,在各种各样的芭蕾舞蹈和现代舞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成熟的钢琴伴奏音乐,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舞种传播广泛,人们对他进行不断的研究,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丰富完善的资料。

钢琴艺术包括有钢琴独奏,合奏,伴奏和协奏等表演形式。钢琴伴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音乐表演艺术,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具有同等的艺术重要性。钢琴伴奏在艺术实践中,覆盖广,应用广泛,并需要具有艺术在创作的思维空间。然而舞蹈钢琴伴奏又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

钢琴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所以在舞蹈钢琴伴奏音乐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还并不成熟,虽然在很多舞蹈艺术表演和教学中都会应用到钢琴伴奏,但是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教学中应用钢琴伴奏却显得格格不入,仅有少量关于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民间舞蹈的钢琴伴奏音乐素材的研究,但目前我国关于羌族民间舞蹈的钢琴伴奏音乐的研究还几乎没有,这也使得羌族舞蹈的传承和课堂的教学顺利进行受到制约。

二、钢琴伴奏在舞蹈课程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舞蹈是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钢琴伴奏是一门专业性很强而又综合的专业课程,作为键盘乐器,钢琴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舞蹈钢琴伴奏则需具有即兴性、灵活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等特点,这对于提高舞蹈学生的乐感、节奏感、表现力、编创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已经作为一门单独学科和研究的专业方向进入许多专业院校,并越来越受到钢琴专业学生的重视。我们常见的钢琴伴奏形式有舞蹈钢琴伴奏和声乐钢琴伴奏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声乐与钢琴伴奏的合作是利用各自的音色、力度的有机组合,共同创造音乐形象。达到一致的整体性。而舞蹈钢琴伴奏在技术的配合上是一门十分复杂专业,它具有其规律性、即兴性、灵活性等特点,在舞蹈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

一位专业的舞蹈钢琴伴奏者,能够在音乐上能带给舞者更多的艺术创造力,在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不仅仅是照谱弹奏,而是要让其优美和谐的伴奏音乐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训练的兴趣。精准音乐选择还能让舞者迅速领会其舞蹈的精髓,才能更好的把握其音乐性和节奏性。在舞蹈教学中,目前大多数课程都采用钢琴伴奏,学生从进学校第一次上课开始,钢琴伴奏音乐就伴随着舞蹈专业技能课的训练,培养刚刚步入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们,习惯的形成听音乐,听节奏、掌握乐句和呼吸等初级音乐的审美,由此可以培养学生在舞蹈方面的音乐表现力、艺术想象等较为深刻的音乐内涵。让学生从最初的节奏训练慢慢进入到更为深刻的理性想象与表演创作中,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与舞蹈的世界。听力感染可以激发舞者的创作灵感,产生对艺术和美感的解读力。专业的钢琴伴奏能直接带给舞者更为直观的感受,能够带领舞者用肢体语言的表达投入到音乐中。反之则是模糊的。

舞蹈教学中的钢琴伴奏音乐的选用,不仅是节奏与速度的简单陪衬,还是通过音乐情感的表达来补充,渲染和深化舞蹈表演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带领舞蹈让表演更加细腻,更具音乐性。

在舞蹈专业课训练中,对于舞者节奏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舞蹈通过肢体语言的创编,力度轻重都能通过因此通过音乐伴奏的展现丰富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准确的体会舞蹈的节奏和韵律是非常困难的,良好的钢琴伴奏就能为学生对有没韵律的感悟,让学生可以按照钢琴伴奏的节拍舞蹈,释放内心的情感,节奏舞蹈秀更丰富的意义。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因为有学生本身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钢琴伴奏创作舞蹈动作引导他们,使学生掌握了钢琴伴奏领悟的节奏,旋律和节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通过钢琴节奏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舞蹈动作的节奏和节拍,使更舞蹈动作更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以达到舞蹈作品的表现和诠释。

三、羌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一)羌族舞蹈的文化内涵。

羌族民间舞蹈是羌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生活,这主要反映的是羌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从茫茫草原到岷江流域,从原始的农业到胡服骑射编织,羌族地域广阔,文化丰富,由于羌族人民的勤劳,对于生活的热爱,这使得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从而形成独特的羌族文化特点。

脱胎于原始文化的羌族传统舞蹈,羌舞不断的迁移,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呈现出多样化的舞蹈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羌舞也不断发展,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自然融合。马家窑文化属于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孙家寨属古河湟地区,这是古代羌族的人们发展和繁衍的地方。这可以推测到,“舞人图”是羌族先人的舞蹈形象。这些鲜活的形象也正和今日的羌族连袂成圈的舞蹈舞姿、服饰相吻合。

羌族人民是农牧文化的开拓者,虽然羌族把牧羊作为生产的主要模式,但它们很早已形成了原始的耕种,牧羊为主要生产,而以粗耕为辅,男子牧羊,女人粗耕,形成劳动力原始分工。“畜牧农耕文化与文化交织在一起,生产采用与之适应的劳动模式,形成了羌族特有的行为体态,创造出神秘的高原丰富的农耕文化,也为羌族舞蹈艺术特征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艺术特色。

丰富灿烂的羌族舞蹈蕴含着深刻而又深远的厚重文化,从她的灵魂深处充满了羌族人民共同的热情,反映了羌族人民和他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高度协调,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介绍羌族人的生活特点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搜索民族民间舞蹈何去何从的今天,美学研究羌族舞蹈遗产保护羌族舞蹈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将不懈努力,不断探索,让羌舞更具有活力,始终站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

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羌族具有历史悠久,拥有几千年的古老民族的文化底蕴,但在历史上由于长期信息的闭塞,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在加上种族间的斗争,导致自身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这也使得他们在长期生活中采取闭关自守的态度。所以羌舞总是给人一个活化石的感觉,这让我们在收集原始的舞蹈艺术上提供了大量的实证,羌族人民热爱生活,他们对于生命的一种情感寄托和表述方式,无论是在它们的年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中,都伴随着羌族的舞蹈,这也反映出了羌族舞蹈具有诉说心绪,期待未来的积极态度。此外,从羌族舞蹈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人类的始祖生命的律动,同时也看到他们创造出美丽动人的优美舞蹈。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文化和羌族舞蹈载体,它带给了我们如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强不息的精神、种族群体关系等等 ,这些传统舞蹈文化的精粹,通过羌族民间舞蹈那些富于特色的形式展现出来,培养人们敏锐的审美能力和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精神之根本,具有语言无法实现的效果。

(二)羌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有歌才有舞,有舞就有歌”是羌族舞蹈的主要特征,羌族舞蹈艺术和音乐具有和谐之美:在羌族民间艺术中,很好的结合了歌舞二字,体现了羌族人民对于音乐和舞蹈的热爱。他们常常采用布兹拉”单面羊皮鼓和响盘做为舞蹈伴奏乐器,在舞蹈中或以呼喊、踏地声为节奏,或以古羌语吟唱的古老民间歌曲踏歌曼舞,形式古拙,风格质朴。古歌或欢快热烈、或沉稳凝重、或粗犷奔放,节奏自由,山歌风味浓郁,交替反复,感情质朴;歌词的内容大多表示欢迎、祈福、丰收、祭祀和怀念等生活场景。

“萨朗”的歌曲曲调欢快流畅,节奏跳跃明确,相互的舞蹈动作大致是强与弱的节奏速度的对比,比如莫斯罗多》、《真真真哟嘞》等;“哟粗布”古歌平静,缓慢,平稳,均匀的节奏,与一起一落一起,一上一下,平平稳稳的舞蹈动作紧密地相互呼应。这些歌曲往往是内部节奏的舞蹈形象,歌曲为舞蹈提供了完整的音律支撑,舞蹈又使歌曲的表达更为形象化,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形象达到高度统一。

围火连袂的古朴之美:羌族围火而舞的习俗发源已很久了,例如在羌族民间故事《燃比娃取火》中说,在远古的时候,羌族青年燃比娃冒着生命危险,经历千辛万苦从他阿爸那里取回火种,按照阿爸的旨意,利用白石相撞发出火星来点燃干草和树枝,燃起了羌家第一堆篝火。人们围着这象征温暖、幸福的火堆,欢乐地歌唱,从此每逢丰收节庆、婚丧嫁娶、消灾祈福、祭祀鬼神,羌族人民都要点起“万年火”,围着熊熊烈火,跳起不同形式的传统舞蹈。“萨朗”一般是男队在前,女队在后,相互拉手,形成圆圈,围着篝火逆时针方向行进,欢歌劲舞。在圆圈的行进中,在火光的照耀下歌舞不断反复,速度由慢渐快,情绪逐渐热烈。“哟粗布”多在室内进行,参加人数不限,男女两队拉手连袂呈弧形面向火塘站立,舞蹈时也多沿逆时针方向起舞,时而一唱一和,时而左右移动,时而拉手连臂,时而甩手搭肩,往往通宵达旦,尽兴方散。“天地可以交合,阴阳可以协调,心心可以相应”,这种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最原始古朴的面对着面,手牵着手,围着火堆共向一个圆心,伴随着整齐统一的节奏踏歌起舞的形式,是千百年来羌人在与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相融合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坚毅、团结、乐观的精神表达。其质朴的生存愿望直接影响了羌人的审美心理,塑造了羌族舞蹈锅庄围火连袂的古朴美。

四、羌族舞蹈课堂教学中钢琴伴奏音乐的特色和选材

钢琴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所以在民族舞蹈伴奏音乐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还并不成熟,虽然在很多舞蹈艺术表演和教学中都会应用到钢琴伴奏,但是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教学中应用钢琴伴奏却显得格格不入,仅有少量关于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民间舞蹈的钢琴伴奏音乐素材研究,目前我国关于羌族民间舞蹈的钢琴伴奏音乐的研究还几乎没有,这羌族舞蹈的传承和课堂的教学顺利进行受到制约。

(一)羌族舞蹈音乐特色。

羌族的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和歌舞类音乐、歌曲的种类主要有山歌、劳动歌、风俗歌等大致都是多声部歌曲,节拍比较自由,常见的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演唱形式一般是独唱和对唱等形式。音乐也主要是反应了旧社会羌族人民生活艰难等社会现象,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主要的舞蹈音乐有丧事歌舞和喜庆歌舞,歌舞类型主要有锅庄、马马灯、皮鼓舞、丧舞等阳刚粗犷、沉稳缓慢风格各异。

(二)课堂中伴奏音乐的选材。

羌族舞蹈音乐具有随意性,韵味醇厚,善于表达情感,活泼生动,富有即兴色彩,随着舞蹈气氛的高涨音乐节奏也逐渐加快,曲式结构一般为一个单乐段的音乐,这个单乐段通常由一个到四个乐句构成,例如《丁者尼若》《阿拉伊莎》《桑达勒索》等音乐,舞蹈结构通常由若干个舞蹈动作即兴组成的组合,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曲式结构与舞蹈结构在时值上是不相等的,音乐的长度通常是大于舞蹈的长度,随舞蹈即兴发挥,是羌族舞蹈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钢琴伴奏在配合舞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首先对羌族的舞蹈特性进行了解,熟悉羌族的音乐曲式结构和节奏特点, 大量的收集羌族音乐素材,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钢琴伴奏,并能具备创编的能力,对羌族音乐进行合理的编配,配合舞蹈教师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羌族舞蹈的学习中

综上所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钢琴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而舞蹈是一门视觉上的艺术,二者看似不同但是却不能割裂,在舞蹈教学课堂上使用钢琴伴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使学生的舞蹈动作更加规范、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释放舞者的情感同时还能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推动钢琴和舞蹈的融合能够使得舞蹈艺术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本文主要对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展开论述,希望对舞蹈教师以及舞蹈学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程天健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羌族族源探索 任乃强著,重庆出版社

[3]羌族简史 羌族简史编写组著,四川民族出版社

[4]探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钢琴伴奏风格与技巧[J]. 曹蕾. 音乐生活,.

[5]中国民族民间舞课钢琴伴奏的创编[J]. 吴晓的.

[6]浅谈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应具备的专业素养[J]. 胡毓芳名.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2:209.

[7]浅谈舞蹈教学中如何将钢琴伴奏和肢体语言完美结合[J]. 梁晓燕.黄河之声,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WYB201507 1671-864X(2016)06-0247-02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钢琴伴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戏剧之家(2022年19期)2022-11-12 19:41:21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路径探究
名家名作(2022年25期)2022-03-06 20:11:02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乐府新声(2021年4期)2022-01-15 05:50:28
民间舞蹈的现代创新与发展
牡丹(2020年6期)2020-04-24 00:22:57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草原歌声(2020年4期)2020-03-29 06:40:24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4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40
论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情感互动要点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9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