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带来的边疆民族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06-28 15:27:45侯凤石
人间 2016年17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对策

侯凤石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经济发展带来的边疆民族问题及解决对策

侯凤石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多居住于边疆,边疆地区民族与我国民族问题是相同的。边疆民族问题自有民族起就存在,本文研究的边疆民族问题是以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和谐导致的民族问题,进而探讨一些解决边疆地区民族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发展;民族问题;原因;对策

我国的经济一直在飞跃。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①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经济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和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它们包含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全国人口的92%,其它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8%。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我国边疆地区世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全国2. 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中的1. 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②这些民族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化、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边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如同有了家庭就必然会面对家庭问题一样,民族的存在,使我们需要关注民族问题。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

民族问题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③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之一,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关乎祖国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

一、经济发展下边疆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

民族问题是基于民族差别和差距而存在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宗教信仰上各民族之间都存在差别。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和谐是现阶段边疆民族问题的根源。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边疆地区的发展落后是综合性的,生产力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地区间、少数民族之间的不平衡也在加大。由于中国民族分布的地缘政治格局,使得这一问题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差距过大容易导致受损的社会利益群体地位下降,使该群体内部的社会成员会出现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因此,经济问题就容易变成影响民族关系、国家统一的政治问题。

(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少数民族多集中在边疆地区,那里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本身就相对恶劣,在经济大发展的时期,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佳的问题仍然存在,而且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发展,肆意开采消耗边疆地区的自然资源,导致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由于技术与资金的问题不能及时的恢复生态,边疆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并不健全。各民族群众的权力意识、利益意识、资源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民族关系的冲突与矛盾。

(三)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地迁移,人们在进行着繁密的交往。很多汉族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做生意,由于历史与文化原因,少数民族根本竞争不过汉族。少数民族到了汉族人口众多的城市后,由于不懂法,往往在经商过程中违规操作,不服从工商等部门的管理。再加上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使各种纠纷复杂化。由于不同民族间利益上的矛盾以及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往往引起许多矛盾、纠纷,甚至突发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四)经济发展与政策落实。人口迁移必然会带来对社会管理、政策规定的考验。少数民族成比例地生活在边疆贫困地区,政府为了解决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惠民政策和扶贫措施。但在各类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另外,少数民族人口来到城市,像保障就业、子女入学、宗教活动场所等问题缺乏足够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还有一些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违规行为,这些等都会引起民族间的矛盾冲突。

此外,经济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它还会带来多元的文化,这就不可避免的和传统文化出现碰撞。民族文化的土壤逐渐在变小。这会引起少数民族的排斥,成为民族问题的隐患。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绝大多数是全民信教或是多神崇拜,宗教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经济不断发展,很多观念与宗教信仰发生了碰撞。合法的宗教活动是受保护的,但是非法的宗教活动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是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民族问题。

二、经济发展下边疆民族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科学和谐发展经济。边疆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相应的心理、观念、行为较多地保留了传统和习惯,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我们党和政府在边疆的开发与发展中,必须考虑到各民族的意愿和承受能力,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承受力,必须使各民族群众都要受益,尽量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差距,边疆与内地的差别,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使各民族心态平衡,社会和谐。

(二)完善民族政策法制建设。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边疆地区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为边疆地区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坚实保障。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范围只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面对散居化的格局,原有的政策、制度不够健全,民族关系调控手段相对滞后。因此政策体系也应随之作出调整完善,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大局。

(三)健全少数民族利益表达机制。随着边疆地少数民族政治意识的增强,他们需要正确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在我国,现行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主要利益表达渠道有很多,如党内利益表达渠道、信访制度渠道及民族工作机构、新闻媒介渠道等。只有人民群众的常规利益诉求得到表达和及时回应,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第一,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后备人才。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与少数民族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过硬的政治素养,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与特点,熟悉国家的法律与方针,对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有效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边疆民族问题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信息化是当代发展的潮流之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建立网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还能提供新的沟通渠道,不仅能快速的传达信息,让群众及时了解最新动态,还能增强与群众的互动,增加沟通。关注民族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将有利于国家的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

(四)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费孝通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思想。他指出,民族认同有高低层次,低层次认同是单一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形成民族的自我意识和自身民族内部凝聚力;高层次认同是中华民族的认同,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新型民族意识就是高低两个层次的结合,即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民族意识。对于“多元一体”的表述,绝大部分中国学者均表示赞赏,指出“多元”和“一体”都是中国社会长期的客观存在,也是中国现实民族关系中最为基本的结构。而在理解和处理中国国内的民族问题时,须把握好“多元”和“一体”的均衡,强调在民族平等和尊重多元的前提下维护整体稳定的重要性。

第一,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民族认知。民族认知是一个民族对外界信息所作的反映和判断,它对人们的行为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正确的舆论是事物真相的反映,它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为。因此,用正确的舆论是引导民族认知是社会稳定的保证。

第二,建立健全有效的民族心理疏导机制。由于生活环境或宗教信仰的原因,边疆少数民族有和谐与不和谐的双重心理,因此,构建促进其心理和谐的心理疏导机制是必要的,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第三,民族语言信息化。民族语言文字既是民族内部沟通交流的工具,又成为民族外部沟通交流的障碍。应该实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促进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沟通交流。民族语文字的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性问题、技术性问题,更是一个政治性问题,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及其完备性是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民族平等的必由之路。

第四,保护民族文化。多样的文化是我国的无形资产,能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我们要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继承保护起来,把正真能代表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东西保存下来,传承下去。现在的文化产业正是崛起的新新产业,在创新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文化,相信我国会打造一个多元文化交流、借鉴、融通的文化圈。

结语:我国边疆地区的民族问题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同民族之间因经济利益、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民族矛盾也在增多。本文对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边疆地区民族问题的对策进行浅析----科学和谐发展经济,完善民族政策法制建设,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后备人才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方面健全少数民族利益表达机制,从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民族认知、建立健全有效的民族心理疏导机制、民族语言信息化、保护民族文化等方面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

注解:

①360百科 http://baike.so.com/doc/1455410.html

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繁荣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③360百科 http://baike.so.com/doc/5870881.html

④费孝通.屮国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

参考文献:

[1]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吴剑明.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2.

[3]朱金春.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边疆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4]高洁.城市化进程中边疆地区民族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5]付明喜.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研究[D].云南大学,2012.

[6]刘俊祥.国家一体化理论及其对中国边疆稳定机制建设的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5-16.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68-02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浅谈当代创新型社会的实践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43:27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24:45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