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光富
摘要:本文的研究通过对各种商业企业物流模式介绍,结合当前商业企业自营物流比率增加这一现象和商业企业物流运作的总体环境,在研究热点经济对商业企业物流运营影响的基础上,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相关知识,分别探讨商业企业自营物流比率增加的深层动因。通过这些探讨,阐明了商业企业物流比率增加的深层动因,试图为商业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商业企业;物流自营;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
一、引言
随着商业经济不断地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商品的更多样化、需求的更个性化以及企业各部门分工的更精细化等因素使物流在很多商业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也随之发生了极大变化。基于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也要求很多商业企业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越来越不能忽视物流服务质量的管理——进行商流、物流、资金流甚至于信息流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管理也就势在必行了。在这个过程中,前端的商品生产和后端的客户服务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流程,物流不再仅仅扮演着降低物流成本的角色,更起到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增加商业公司利润的核心作用。与此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形成不了规模的商业企业也越来越难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多网点布局、规模取胜已成了流通业和连锁零售业经营的公开秘密,而与之相随的物流活动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的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快配送的特点,商业企业的物流活动变得异常复杂。鉴于商业企业物流活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新的符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物流模式。尽管在不同的商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对物流模式的选择不尽相同,但毋庸置疑的是,商业企业物流自营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研究是在对商业企业物流发展历程的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前人的研究理论,结合商业企业选择自营物流的趋势,以节约成本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作为切入点,分析商业企业自营物流比率增加的深层动因。
二、商业企业物流的概念及模式
商业企业物流,也叫商业企业的物流,是指把从事商业用途的物质资料从供给者手中送到需求者手中的物流活动,与同其他类型的物流活动的本质一样,它包含有七大物流基本功能,同时主要创造也是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但在服务范围和速度上,商业企业物流配送的范围更广,服务的速度更快;在库存管理上,其更趋向尽可能压缩库存,实现无在库库存经营;在机能分化和系统结构上,其细化的更具体、更全面;在满足市场需求上,使销售或服务更顺畅和及时,致力于实现准时制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商业企业物流理解为是商业企业和物流过程的简单结合;商业物流是商业企业和物流过程紧密交叉在一起,是它们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高级的物资运动形式,是站在商业经济和商业需求的角度来观察物料的理性运动过程,从而使某种经济、社会的要求得以实现。至于商业企业物流的内涵及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以商业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在整个消费品供应链上,商业企业物流主要服务于下游环节,但也可以涵盖商品“产——购——销”整个物流过程。根据提供物流服务的主体,一般将其运作模式分为四类。
(一)自营物流模式
提供物流服务的主体是商业企业本身,即自己提供满足自身需求的物流服务。从降低企业的成本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出发,许多经营范围较广的商业企业往往选择自建物流体系,特别是经营商品种类较多、商品需要的仓储、运输及配送条件差异化较大,单一的物流企业难以满足其需求的大型零售企业,这一现象更加常见。现代化的流通物流必须通过配送中心来实现流通中的商品的集中处理(主要指仓储与配送),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运行稳定性强、受控程度高的物流系统,来一方面使较高服务水平得到良好持续,另一方面又使商业企业对物流各个环节把控和管理得以有效实现。
(二)外包物流模式
受自身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限制,在产品或服务的分销链中,许多企业都难以独自完成所有的过程服务。因此,懂得取舍,是否把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就成了众多商业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对于非核心业务,商业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外包或混合策略,既能提高物流能力,也能加强企业绩效表现。尤其是一些资金实力欠缺、自身的业务量不大且相对而言物流服务需求的差别性小的中小型商业企业,不适于自建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因此,这些企业将业务选择部分(或全部)外包,有效地与更专业的企业优势资源相结合,利用第三方企业的物流能力,可以更大程度上降低公司的物流成本、强化核心能力和提高服务质量。
(三)协同化物流模式
业务量小的商业企业在物流经营中难以实现运载设备的规模效应,为实现整体的物流操作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协商一致原则指导下,多方共同出资建设或租用相关设施设备,协同制定物流操作计划,协同对某一特定区域的用户进行运输和配送,并协同管理的配送模式。协同各方结合各自的利益诉求,通过契约形成需求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信任合作、风险按需承担、收益合理共享的物流伙伴关系。采用协同化配送,不仅能减少商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更便于将各商业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集中起来并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为有关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四)供应商配送模式
供应商配送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上游供应商(如生产企业)直接将商业企业(有些时候也可以是终端的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在合适的时间(right time)内送到合适的地方(right place)的物流活动。目前很多的大型商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由各自为营走向了协作共赢,逐步朝供应链上业务整合的方向发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商品周转次数,降低装卸搬运的工作量,减少货损,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降低。而商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达到降低整体的成本、有形资产与库存管理的投资,如果商业选择的是有效消费者反应的经营理念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消费者在这个服务过程中受益。
纵观商业企业物流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商业企业物流运营过程中并不采用单一物流模式,可能是多种物流模式的相结合,如自营和外包相结合、自营与用户自提相结合等。
三、企业物流自营比率增加的深层动因分析
从上面的四种物流模式选择上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哪一种物流模式,基本上都是综合交易成本和核心能力方面的因素来全面考虑的;而在理论界,交易成本、核心能力的相关理论一般也被认为是企业选择物流模式的理论依据。解释商业企业物流自营的机理和分析商业企业物流自营比率增加的深层动因,从这两个方面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一)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市场上任何的交易都是以付出一定成本为代价的,企业物流方面的决策者可以通过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合理的物流模式。交易成本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Williamson在研究中提出了交易管理结构理论,认为资产专用性或不确定性都会增加交易成本,企业是选择业务自营还是外包主要涉及两个因素,即频率和投资专用性(如表1所示)。
根据Williamson研究理论,发生在企业内部的交易为等级选择(统一管理),发生在企业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的交易为市场选择(市场管理),而企业究竟应该趋向等级选择还是趋向市场选择,关键的决定因素是资产的专用性,同时在此基础上会受交易的频率的影响。结合交易成本经济学原有的非(低)专用性的资产由于本身重复利用率低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可以外包出去的观点,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商业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哪一种物流模式。
需要解释的是,非(低)专用性资产是指交易的企业间交换信息相对比较少,在整个市场这种资产的替代使用性较强,也比较常见,外包的服务企业拥有的资产就能够满足本企业的需求,并且能实现总服务成本的更低化;高专用性资产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很多的信息,而且整个市场需要重复利用上这种资产的地方相对较少,替代使用性不强,因此需要付出更高的市场交易成本,在这种时候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是更合理的选择,即实施自营物流模式;而对于投资特征是混合型的,自营和外包相结合或自营和用户自提相结合的物流模式可能就成为商业企业更有利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既然交易成本的增加是起因于资产专用性或不确定性,那么商业企业的决策者在决策物流是否自营的时候,就需要综合考虑物流活动所承担的成本与交易成本。现于今的商业企业物流,服务的范围广、处理的商品种类多,并由于商品的混杂性,要求投资的方面较分散,单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就难以满足商业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商业企业物流的作业量会伴随着客户需求量变化而变化,具体到每天、每月、每季度的作业量波动也较大,这些都验证了商业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交易成本会居高不下。此外,我国物流行业目前还处于成长期阶段,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承担的物流成本和商业企业自营物流所承担的物流成本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在此情形下,商业企业选择物流自营就很容易被决策者接受。
(二)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理论是研究商业企业物流自营决策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代表人物Prahalad和Hameil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稀缺的、难以模仿的、有价值的、可延展的”能力,企业只有成为产业价值链中的一环,尤其是关键环节,才能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确保自身的强者地位;后续的研究者Quinn和Hilmer指出,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应该坚持在具有核心能力的业务上进行自营投资,而将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进行外包;同样地,企业通过聚焦具有核心能力的产品或服务,将非核心业务或服务交给企业外的组织承担,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业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依据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在物流运作中,只有当物流资源可用于用途较少,不属于企业的核心能力,物流业务应该外包,而不是自己运作。否则就应该考虑采用自营或第三方物流运作。具体说来,在商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物流已是商业企业的核心活动,或近核心活动,而且也是核心能力。而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和运作,具有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此时内部自营应是最佳选择,但如果商业企业内部不存在持续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资源,如在新建物流能力和外部外包之间进行选择,企业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核心能力上,综合利用外部资源,实施物流外包仍是明智之举。如果物流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也仅是企业的较重要的支持性活动,即使企业具有一定的物流能力,运作特征也较明显,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外部外包仍是更好选择,这样,企业可专注于强化其核心能力。如果物流活动仅仅是企业的一般活动,采用市场交易则为最佳选择。
如前文所述,任何商业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受限制的(其他非商业企业同样如此),所以应尽可能地集中资源于自己擅长领域以求获得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商业企业如果不这么做,不仅现有资源使用效率难以得到发挥,相比也纯属于浪费,而且还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对于商业企业的物流来说,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所需的物流服务专业化越来越强,一般需要拥有自己专门的知识和信息网络,为自己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实现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的结果,又带来了成本的降低。通过这种良性循环,商业企业自营物流以图在物流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来获得竞争优势。商业企业物流自营模式通过参与整合集成整个供应链各方的核心能力,不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浪费,还成了商业企业利用自身利润空间获得互补的核心能力强化自身竞争地位的一种战略选择。
四、结论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商业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是在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商业企业物流自营比率的提高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要想短期内适应社会经营环境对商业企业的要求,许多商业企业就必须要采用自营的物流方式。然而,对于商业企业物流究竟该去选择什么模式这并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这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但必须强调的是,在商业用途的物质资料多样化以及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准时化和快速化的前提下,商业企业物流将根据交易成本和核心能力来寻找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面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其他的竞争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商业企业自营物流,将以更新的姿态向商业企业管理者证明——选择适合企业自己的物流自营之路,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华芹.论商业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6):26-30.
[2]赵镭屹.商业企业物流模式发展现状及其优化选择[J].商业时代,2012(9):43-44.
[3]Oliver Williamson.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Free Press.2002(3):68-70.
[4]Prahalad,C.K.& Hamel,G.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3):79-93.
[5]Quinn,Hilmer.Strategic Outsourcing[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4,35(3):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