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

2016-06-27 22:28潘宁宁
2016年19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建议现状

潘宁宁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已逐渐发展成熟,其所积累的各类资产数额也相当巨大。此时,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开始显现并愈加严重,已经对金融行业产生了极为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当前世界各个国家都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简要阐述了商业银行资产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述,说明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并根据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提出推进建议,例如改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结构、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模式等,最后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的环境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建议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在全球大范围内不定时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都开始了对金融行业的整顿。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积累成为阻碍改革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资产证券化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常用的金融革新形式之一,通过这种方式能将商业银行中流动性不强但数量可观的现金资产转换成可以在市场进行收售和流动的证券。在我国,相关单位和机构正在尝试使用资产证券化来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理,但由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内容复杂、对专业素质要求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一、资产证券化概述

(一)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所谓资产证券化,即是指发起范围将目前自身拥有的可自由调配的资产构成基础资金整体,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将资产进行重新组合和信用提级,再将这个资金群转变为各类市场的可发行和自由收售的有价值的证券。资产证券化进行运作的基本方法是发起单位或个人将自有的缺乏流动性的非现金类资产,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指标重新组合为资金群,出售给信托企业、投行、或证券企业等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再对这些资产进行专业的评定分析,并使各项条件更为全面,最终进行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重要反映。通过这样的方式,商业银行将难以回收的不良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通过市场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打乱重新组合和信用提级,使其转变成现金流,以达到在短时期内将不良资产变现的目的。

(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过程

目前我国运用资产证券化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主要是银信合作的模式。这种处理模式可以简单的总结为信托企业和银行合作建立特定目的的信托,对期望变现的资产或贷款进行分类和整理、委托,以及发行等多个部分组成的运作模式。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作为证券化的发起单位,具有承担资产售后服务的责任,在已经将资产形成资金群之后,商业银行根据与信托企业签订的合同,将资产群卖给信托公司。在证券发行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负责对已出售的证券进行管理监督和催收。信托公司负责对即将收购的资产进行审核和评定,并撰写报告给相关管理部门。特定目的载体(spv),是保证整个资产证券化流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的核心。此外,承销商负责一级市场的证券出售环节,资产保管机构负责已经变现的现金的安全问题。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述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在商业银行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已经贷款出去的资产,无法在原本协商的期限内给商业银行带来资金收益,贷款本金也极有可能无法全额收回的资产。这类资产的不断增加和累积,不仅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和经营带来问题,大量贷款出去的资产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的运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分别为发起单位真实售卖基础资产、基础资产与其他企业的分隔、以及证券出售前的信用提级。真实售卖是指发起单位所出售的资产是真实有效的。与其他企业的破产的隔离,是指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的发行过程中,与其他公司的破产隔离是保证资产安全的关键原因。而将资产进行信用提级是为了降低证券的风险性,以及降低融资成本。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讲。从宏观角度来讲,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逐步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稳定。同时,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可逐步发展到其他资产的证券化,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架构的协调。另外,商业银行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还有利于外资的引进,通过国际先进设施来发展国内的经济。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一方面,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商业银行提高了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拓宽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渠道,以增强其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商业银行更加完善对自身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业务的专业化和公开化,从而改善资本的流动率,增强商业银行实力。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可从两个方面来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分别是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供给角度来分析,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将资产证券化除了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之外,还能帮助其更加深入和推动市场的发展,而且当前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从需求角度来分析,个人投资者的需求和市场正在逐渐开发,国内机构的投资已经有了相关法律的保护,目前国内的投资机构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公司、以及投资基金。随着相关法律文件的颁布,投资机构已经能够逐渐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完善和发展,并有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最大需求者。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解决方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商业银行自省处理不良资产,二是建立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商业银行自省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催收和追讨;利用呆账准备金来抵消部分的呆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通过其他经营手段来降低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通过建立专门的金融管理公司来进行处理,相比较之下效率要更高一些。金融管理公司主要的处理手段有:出售、债务重新组合、债务转换股票三个方法。出售是指金融管理公司在市场上售卖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包括债券和股权两种方式的出售。将债务进行重组是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债务转换为股票是在本世纪初才开始应用的一种方式。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在我国的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主要体现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体呈降低的趋势,但资产的质量较差。从最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的统计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的宏观控制有关。第二,不良贷款的内容发生变化。次级贷款的规模近几年都基本保持稳定,在可控的范围内浮动,并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第三,国有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依然较高。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标准来看,不良资产率超过百分之一即可判定为资产质量不佳,而根据二零一五年数据显示,我国的不良资产率仍然高于该标准。并且,主要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阻碍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阻碍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商业银行难以维持持续的现金流的产生。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贷款人在预定的期限内难以偿还本金和利息,形成不良贷款,银行将这类资产进行证券化并售出。只要售出的证券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手艺,那么商业银行的现金流都是可以保证的。但实际上,大部分商业银行并不一定能产生持续的、稳定的现金收入。二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大多西方发达国家对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都有完善的法律条文规定,而在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条文进行明确的规定,相关的法律体系还存在部分漏洞,并且由于发展程度的差异,国内的商业银行并不能完全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法律障碍。

四、推动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案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选择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真实出售的模式,第二种是只参与而不涉及更多的模式。真实出售模式的方法是,发起单位经基础资产从其资产负债库中隔离出来,实现库外融资,以保证发起单位和资产的完全风险隔离,如此一来,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仅仅来自于资产,而不是来自于发起单位,同时发起单位也不用受资产风险的影响。参与模式是发起单位与资产的风险关系并未完全隔离,发起单位需对自身的所有资产进行担保。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是参与模式,但真实模式需要的成本较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向真实出售模式的迅速转变,因此,银行可继续采用参与模式,随着自身条件的增强和外部大环境的改善逐渐过渡到真实出售的模式。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架构的改进

针对当前的情况,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改进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利用风险分散的理念来建立资产群。目前在我国最佳的资产群风险掌控方式是分散、组合资产。通过对资产理论的理解,资产得到充分的分散能够有效的降低资产风险,从而掌控风险浮动范围。第二,提高自身的内部增级,同时扩展外部增级。不良资产最为明显的特点即是回收数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指其风险性。仅仅依靠外部的增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不断丰富内部增级,通过多种增级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第三,适当拓宽申购利率的空间,建立科学的利率策略。申购利率空间的扩大有利于市场竞争,而合理的利率策略的建立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扭转供不应求的局面。

五、我国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环境建设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程度逐渐加深,国内的投资机构逐步发展成熟,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潜在的需求市场,与投资机构相关的法律文件也逐步完善。但是,资产证券化不同于其他经济活动,对我国的法律制度、会计行业的规定、以及税收制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我国当前还缺乏较为完备的法律文件。资产证券化主要由资产发起、特定载体的选择以及投资机构的确认三个部分组成,资产变化的每一个流程都应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保护,以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其设计到的市场准入问题、投资机构经营范围、业务类型、服务主体等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二)规范资产评定单位

目前我国资产评定机构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有:资产评估不标准、评估过程不严谨等。因此完善的资产评定体系的构建应包含:革新和改善评估方式、评估考虑到的资产要全面、确立明确的评估指标等。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改善,第一,促进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在不良资产证券化逐渐完成市场化转型之后,政府及时给予政策支持,以保证证券化产品信用等级的升高。第二,提升评级机构的评级方式。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方式的逐渐优化和更加科学性,有助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向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三)加快市场证券流动速度

加快市场证券的流动速度是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市场证券流动速度加快,商业银行的现金流才有可能保证持续性和稳定性,以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但是,市场的流动以及商场证券的流动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家宏观的调控,还需要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供不应求的现状,增加需求的产生。这就要求金融市场有更多的理性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加之政策的推动,来有效地对市场供需进行调节,以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速度,并推动市场证券化业务的逐渐发展和成熟。另外,投资机构本身也可提升自身投资能力和投资水平。

(四)培养专业人才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领域都较为广泛,需要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由于我国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关的技术性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加之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使得相关的专业人才极为缺乏。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不仅是商业银行,还是载体的操作,或者投资机构内部,都急需专业能力过硬的新型技术性人才的支持。因此,培养专业人才,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发展资产证券化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可对已有的人才进行培训和选拔。另一方面,企业提升对复合型人才的招聘力度。

六、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方式的一大突破。针对目前的情况,制度保障是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环节,国家可加大对市场干预的力度,对金融市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并建立更为完善和全面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保障制度。同时,商业银行可加强内部资产的管理,积极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以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从而提升竞争力。另外,金融投资机构也可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水平和综合能力,以帮助创造更为合理的证券需求市场。(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7:74-79.

[2]胡炜.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问题[J].财会月刊,2012,30:71-74.

[3]陆岷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5,09:11-17.

[4]何琪,童立华,肖体爱.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之问题解析[J].统计与决策,2011,19:151-153.

[5]莫易娴,邝慧怡.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证研究[J].发展研究,2014,02:42-47.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建议现状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