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斌+倪好
摘要: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公正理论极为重要的思想来源。马克思充分应用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之原理,在探求人类解放的理论以及实践之中,全面继承了前人对于公正观的认识以及实践性成效,并进行了批判、改造以及创新,从而产生了非常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中国化思想。由此可见,全面发掘与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与形成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具备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以及实践价值,而且还为我国实现更高标准的社会公正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和经验。本文剖析了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主要内容,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并探讨了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中国化需要妥善处理的几对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中国化
以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为基础,切实消灭一切社会不公现象,致力于追求人类的全面解放,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真正的公正,这可以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具备如此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社会公正这一课题实施了深入探讨,从而产生了系统化的社会公正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公正观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然而,一直以来,因为多种原因,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在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上产生了诸多偏颇之处,这样一来也对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以及社会建设的合理推进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可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尚未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中国化,并且以此为指导思想。所以说,深入研究与系统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社会公正领域的观点,形成更加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主要内容:
一、追求平等与自由
马克思与恩格斯觉得追求公平的首要价值应当是努力解决平等和自由的问题,而且觉得这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中心问题。一个国家中的所有公民或者一个社会之中的所有成员,均应有平等的政治与社会地位。唯其如此,人才能够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而社会也才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马克思与恩格斯还高度关注自由在追求社会公正之中的地位,觉得真正充分的自由唯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之中才能得到实现。依据马克思与恩格斯所进行的设想,今后的社会必然建立于打碎旧国家机器以及彻底消灭私有制的前提之下,要全面消除阶级、城乡、脑力与体力劳动间所存在的对立与差别,进而实现个人自由与全面之发展,从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实现真正的公正。
二、全面扬弃私有制
马列主义认为私有制是人类所有不平等出现之根源,对资本主义所宣称的自由、公正的虚伪本质加以批判,提出资产阶级之自由仅仅是在维护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所谓自由,本质上是资本上的自由以及榨取劳动者剩余价值之自由。马克思十分深刻地提出,自由人权的具体运用是私有财产之人权,在资本主义所提倡的自由仅为在金钱与市场竞争之中的平等以及自由,事实上是资产阶级本阶级之自由和平等,广大民众却无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可言。所以,资本主义倡导的平等、自由并无制度加以保障,是一种抽象而且虚假的自由与平等。有鉴于此,马克思觉得为了要让人类能够真正地得到平等和自由,就一定要彻底消除私有制,从而构建起公有制社会。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自由与平等唯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之下才能够得到实现,而该制度恰好是正义之要求。
三、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马克思与恩格斯觉得,生产力是有效推动社会取得发展的一种决定性的力量,而社会制度之存亡最后往往取决于生产力的实际情况,而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将决定社会公正之实现是不是具有可能性。马克思与恩格斯主张,唯有在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且已经到了普遍化程度,从而导致私有制成为了制约社会的重要因素,只有当社会分工消失之后,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中生产关系之发展,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人们相互间就能形成可自行加以调解的共同的活动形式。人和人之间的对立也就能够加以消除,就能形成一个全新的联合体。如此一来,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能够真正地体现出人的本质的,人类也就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
四、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马克思与恩格斯觉得生产力之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公正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人类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怎样进行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点之所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资本家立足于无偿占有工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占有了工人们辛苦劳作所创造的财富,造成了劳动出现异化,所以如果工人所生产出来的财富愈多,产品的数量愈大,反而会变得更加贫穷。这是因为工人所生产的商品多了以后,就会变为廉价商品,从而让普遍的社会不公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现实。为了切实消除社会不公,就一定要切实打破该分配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觉得产品具有的交换价值事实上是产品中包含的那些一般人类劳动,其交换价值量往往取决于生产产品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长度,因此,要依据每人提供产品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且分配给其以含有相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经济权利,也就是按劳分配。唯有如此,分配社会财富才能做到公平和合理,整个社会才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
综上所述,追求公正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之精髓。中国共产党自从建党以来,就致力于推动社会公正以及民族独立。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社会真正实现了平等,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跨越。但是,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这一重大的问题上尚未穷尽全部的真理,因此,要想实现社会的公正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运用政策性调整以及制度性安排,更加关注社会基层,更加爱护底层群众,致力于缓解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认同,并且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从而构建出一个和谐共赢的新社会。如何将以上理念真正转换成为社会现实,这是对执政党的重大考验。随着历史的推进,实践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笔者坚信,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中国化的认识能够实现从必然王国往自由王国的新跨越。(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欧阳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J].求是,2009(19).
[4]范碧鸿,李金利.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张志勇,司春霞.论马克思关于公正原则的制度建构及实践[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6]曾建平,郜志刚.马克思恩格斯分配公正思想及当代观照[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7]阮博.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三维透视[J].攀登,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