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于家村为例谈河北井陉传统村落空间构成

2016-06-27 01:06梁晓旭张伟一
山西建筑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宗祠家村院落

梁晓旭 张伟一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000)

以于家村为例谈河北井陉传统村落空间构成

梁晓旭 张伟一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000)

介绍了井陉县于家村的地理环境与空间布局,简述了该村的街巷肌理及院落类型,并对村落的传统建筑进行了质量评级,列举了一些标志性的历史遗存,为建筑学、民俗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传统院落,街巷,建筑质量,历史遗存

1 选址和布局

于家村地处井陉县中西部山区,村庄面积约10 km2,东距石家庄市区约50 km,东北距井陉县城约20 km,位于太行山脚下一处盆地,四面环山,环境静僻,可谓“不到村口不见村”,是风貌保存完整的北方山地古村落,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石砌合院式民居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聚落的选址,必然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因素。于家村坐落在太行山脚下,四面环山,属于盆地地带,山峦起伏形成了村子与外界的阻隔,也是天然的屏障。史料记载,政治家于谦的长孙,为避政治灾难隐居于此,所以除了要“沟防省”“水用足”,选址也极为隐蔽,以安全为第一要务。于家村地处深山,气氛祥和、安逸,隐蔽又安全,村里人给四周的山都起了不同的名字,称为东岭、南坡、西坡、北寨,村里人的浪漫和情怀可见一斑。

2 街巷肌理

于家村的道路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网格形式,街巷总长约为3 700多米,高低错落,纵横交织,构成了村落的框架(见表1)。村中最主要的街道建在地势较低的平坦位置,其余道路随着地形的变化,从低到高,由西向东贯穿整个村落。

表1 于家村主要历史街巷统计表 m

全村街道全部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的卵石或青石砌制,形成了“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的道路系统。道路的铺装是街道等级的重要标志,等级较高的街道使用相对规整的大块条石铺制,等级较低的巷道和胡同通常使用碎石或鹅卵石铺装。街道两侧民居也用石头搭建,外窗较高而且很小,看起来壁垒森严。随着道路的曲折和高低变化,视野被不断的收缩或者放大,形成了有趣的视觉效果和丰富自由的交往停留空间,同时因视线的阻隔,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为当地居民争取到了更多的防御时间。

3 传统院落类型

于家村的整体院落空间形态体现出北方山区传统村落的形态特征,是山区的自然环境和民居建筑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村落选址位于盆地,地处山谷,用地相对狭窄。建筑一般建于地势平缓的小块的平地上,布局紧凑,分布灵活自由。由于村民之间大多都有血缘关系,同时需要适应地形的起伏,节省建筑用地,民居之间经常联建,共用同一外墙。

井陉的传统村落中,合院是院落的基本形式。从空间布局来看,大概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前院后宅,两面围合院落,三合院,四合院(见表2)。于家村的四合院具有北方民居四合院的共性,大多是按照纵轴布置房屋,但不拘朝向,也有横向布局。受地形、经济和科技发展所限,以一进院落为主要形式,院落形制无法完全规范化。所以,于家村四合院平面布置自由多变,不但院落空间多向发展,还有其他的一些变形。从整体院落类型比例分布上来看,传统村落保护区内的院落类型以三合院为主,形制单一,分布较广。住宅结合山地,以高大厚重的石墙围合形成私密空间,并发展出四合楼院这一独特形制。

4 传统建筑质量评级

当地居民就地取材,使用太行山石构筑成厚达1 m的内外墙壁,保证了室内冬暖夏凉的生态环境,对室内外的热辐射和热交换进行了有效隔绝,同时大大降低了噪声的干扰,也使室外温度对室内的影响大大降低,对房间的温度调节作用非常有效。依山就势,构石为屋,立面统一简单却不单调乏味,空间丰富而不凌乱,是于家村民居院落的主要特色。

表2 于家村院落类型统计

在于家村古村落375座建筑中,质量一级建筑有169处;质量二级建筑有38处;质量三级建筑有93处;质量四级建筑有75处。质量一级的建筑比例最高,但三级、四级建筑也几乎接近半数(见表3)。质量一级的建筑保存完好,甚至经过翻修,如村门观音阁。四级建筑历史文化遗存价值比较低,有的建造时间比较晚,有的虽始建时间久远,但保存相对较少,有的建造水平不高。从分布上来看,靠近村落中心的部分,建筑损毁严重,村落边缘相对保存比较完好。整体而言,整体村落保存良好,具有很好的保护价值。

表3 于家村建筑质量分级统计表

5 标志性历史遗存

按照功能分类,传统村落的建筑主要包括:民居、宗祠、寺庙和其他功能的建筑等。民居建筑是最基本的功能构成,它的形式往往随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产生很大的区别:宗祠的规模形制能反映出整个村落的历史、规模甚至经济水平;寺庙、戏楼、私塾等建筑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之余的基础上修建和使用的,所以它们跟该村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有很强的关联。于家村的典型传统建筑都保存良好,可以达到建筑质量评级一级(见表4)。

表4 于家村主要历史环境要素统计表

5.1 大户人家的住宅——“秀才院”

秀才院是于家村形制规格最高的一处民居院落,建于坡地之上,通过十几级踏步才能进入正门,是于家村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建筑面积大约为900 m2,用地面积约为2 500 m2,以南北为轴,形成纵向两进院落,横向也有院落并联发展,北高南低,平面规整考究,建筑装饰细节丰富,体现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5.2 于氏宗祠

宗祠是村落中礼制的中心,是宗法制度的象征。于氏宗祠为一进院落,中轴对称,坐北朝南,形制规整。宗祠大门为硬山双坡顶,三开间,明间开门,两次间为倒座。正房位于台基之上,供奉先祖排位,东西厢房略低于北房,供存放香火等使用(见图1)。

5.3 古戏楼

于家村面积不大,登记在户也只有约400户人家,却有6座戏楼,且大部分保存良好。大多位于道路交叉形成的小块空地,是村中集会、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可见居民发展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见图2)。

5.4 清凉阁

清凉阁是于家村的东大门,同时也是一个地标性建筑,亦名神仙阁。该建筑东西朝向,屋顶为歇山顶,共3层,底层和中间层为石料砌筑,功能完好,顶层为砖木结构,现已无法进入。底层有石砌拱形大门,供人们出入(见图3)。

5.5 观音阁

观音阁始建于顺治四年,位于村落南端,是于家村的南门。坐北朝南,共两层,下层为石门洞,石料规矩方正,做工精细;上层西侧是戏台,东侧供奉一尊观音像。

6 结语

由于于家村的特殊地理和历史因素,其村落肌理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宗教和民居建筑,这为建筑学、考古学、民俗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手的研究资料。本文通过对村落形态、街巷肌理、院落空间的考察,对于家村建筑的表层形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数据和资料基础。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space layout of Yujia Village of Jingxing County, indicates the alley texture and yard types in the village, undertake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n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s of villages, and lists some symbolic historical relic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architecture and folklore.

Key words: traditional yard, alley, architectural quality, historical relics

On spac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of Jingxing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with example at Yujia Village

Liang Xiaoxu Zhang Weiyi

(Nor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000,China)

2016-03-13

梁晓旭(1988- ),女,在读硕士; 张伟一,男,硕士生导师,教授

1009-6825(2016)15-0010-02

TU241

A

猜你喜欢
宗祠家村院落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院落(外二首)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袁家村的致富密码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
慷慨宗祠祭先贤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
院落里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