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角形”教学法就是由学生→教师→学生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 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二、 指名读文,要求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同时找出他和你“读的不一样的地方”。注意,这里是找出读的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找出“读错”的地方。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探讨的空间,让学生去讨论究竟谁读得对,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研究中学习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加以指导。
三、 分段学习课文。指名学生分段读,每读完一段,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全是自由的。可能是不懂的词,不理解的句子,不熟悉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不理解的深刻含义,不认识的事物,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向全体同学征求解答意见。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或解答不到位的再由教师加以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解答学生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争先恐后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要想解答别人的问题,自己就要主动去预习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没有提到或提到深度不够的问题,教师应提出来和学生共同讨论,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使师生真正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人人是学生、人人是教师的局面。
(泰来县江桥镇江桥中心小学 孙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