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对艺术体操的发展影响

2016-06-25 22:05杨瑞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舞蹈影响

杨瑞雪

摘 要 艺术体操是体育元素与艺术元素巧妙结合、互相渗透相融发展而来,音乐元素和舞蹈元素互相交融、完美切合成为艺术体操表现的灵魂所在。艺术体操的创编,运动员除了掌握身体难度、器械技巧难度以外,还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舞者。循着舞蹈与艺术体操渊源关系的线索,以迁移原理为理论依据,对舞蹈与艺术体操技术风格上存在的相同因素与干扰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寻求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为艺术体操训练、创编注入新的理念。通过对舞蹈和艺术体操在起源与文化背景、相关联系与差异方面的对比分析,从艺术体操与舞蹈的形态、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艺术体操 舞蹈 发展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1从艺术形态的互渗分析艺术体操与舞蹈的相融

1.1形体语言是艺术体操主要的表达形式

艺术体操和舞蹈之间存在着和谐互通,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吸收、协同发展的现象。当我们把舞蹈看做“内在的无形运动变为身体外部的可视性运动”,怀着强烈而渴望创造出展现人类最本质的、内在的,有时甚至是最原始的心理状态融入在艺术体操的创作编排和表现力上,就能淋漓精致地体现“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性质的双重性,将美妙动听的音乐、柔美的身体动作和灵活的器械动作与突出的情绪主题有机地组合起来。

舞蹈的表演营造意境艺术之美的气氛,意境艺术的表现与形体语言的组成密不可分,无声的“语言”是最直观的语言信息,正是这无语言的直观动作表现向观众传达了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与情绪。艺术体操正是需要这种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形体语言,以优美的姿态、柔软的波浪、轻盈的跳跃等动作编织的“形体语言”汇集成具有韵律感的身体语汇,体现艺术体操的美学价值。

舞蹈训练创造了无数形体语言,艺术体操的形体训练可吸取舞蹈的形体训练的基本内容,从把杆的基本练习逐步过渡到基本走步、跑步、跳步、平衡、转体、波浪、以及丰富的芭蕾舞、古典舞、现代舞的舞蹈训练,来培养运动员正确的身体姿态和优美的形体。在舞蹈基本训练达到相应的效果后,进行艺术体操的专业性的技术、技巧训练,伴随着艺术体操专门性训练程度的提高,舞蹈素质训练也持之以恒,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准确传达主题思想和意境艺术的效果。

1.2表现力是艺术体操内涵演绎的基础

美是艺术体操的灵魂,艺术表现力是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必备条件,运动员的表现力是影响比赛和表演效果的重要因素。表现力反映运动员的情绪状态,训练程度较高的运动员能够随着音乐展现出激扬的、振奋的、优雅的表情,富有内涵的表情表演表现出运动员在竞技状态下的竞技能力与文化修养,是决定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表演效果的主导因素。艺术体操的表现力是运动员的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力的高度统一,是表演艺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2舞蹈训练对身体基本素质的影响

2.1舞蹈训练对柔韧素质的影响

柔韧素质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素质。艺术体操评分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柔韧性,因此动作编排当中柔韧性动作占相当大的比重,除了柔韧类动作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柔韧素质之外,其它三类身体动作即跳步动作,平衡动作、转体动作也都对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高低以及难度级别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由身体动作的幅度大小即有运动员的身体柔韧素质所决定。良好的柔韧素质是完成艺术体操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的根本所在,是体现完成大幅度动作的必备素质,也是体现发挥动作表现力和塑造优美造型能力的集中体现。不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会影响作技术的完成和动作质量的提高。舞蹈训练对于柔韧有许多有用的方式,比如肩胸练习,双手握把上体向下或向上震动或跪立两大臂放于把杆上,上体向把杆方向尽量压。腰部、腿部的舞蹈训练同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2.2舞蹈训练对弹跳素质的影响

弹跳对于艺术体操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动作,而根据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所有跳步难度动作必须具有跳步有足够的高度,空中姿态固定并且准确,动作幅度足够大等基本特点,多数跳步动作要和器械紧密结合。跳步动作是一套动作的亮点和关键环节,跳步动作的成败完全可能决定一套动作完成情况的质量,尤其是“大跳”。随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动作难度的不断加大,“大跳”及“大跳”抛接类动作是被认为十分关键的,可以说一套动作的精髓就在于此。

3舞蹈对艺术体操运动技能的积极的迁移作用

3.1器械与道具使用规律的类似

艺术体操运动员所使用的器械:绳、圈、球、棒、带,搬上舞台则成了道具。在中国民间舞蹈艺术中,舞者往往是与道具并存。一把小的折扇,一块小的彩绢,一条中长的绸带,可以舞出“翻、飘、挽、揉、绕、缠、盖、抛”等多种花样,集中体现了中国民间道具舞之精华。在艺术体操器械技术训练过程中,将舞蹈道具的使用和内在规律融合在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当中,对中国艺术体操的发展有着积极创新的推动作用。

3.2构成动作的要素一脉相通

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人体状态不是自然形态或单纯生理状态,是具有特定的时间(节奏)和空间(动作)的要求,经过美化的感情色彩的动作。艺术体操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与舞蹈一脉相承。时间要素要根据节奏有所体现。在动作过程中,要合理调节各肌肉群紧张与放松之间的状态转换,控制好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的肌肉用力程度来完成动作。同时两者的呼吸不仅仅是人的生理需要的实用功能,而且要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内在节奏(呼吸和对音乐的理解)与外在节奏(动作的大小、快慢、强弱)相互协调统一是两者具备的共同要求。舞蹈的独特表现手法不同于生活动作,要有艺术加工的造型性和表现性。舞蹈的队形、画面(构图),是舞蹈表现作品内容、处理情绪变化、连接舞蹈动作和步伐的纽带。编导通过多种队形的转换,运用多维空间中所呈现的相互规律,创造了舞台构图的多种手法,为艺术体操编排提供了借鉴与范例。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作为一项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竞技运动项目,艺术体操在随着时代发展的今天,也越来越追求艺术性及全面的表现能力,而舞蹈恰恰具有甚高的艺术性表现能力,为艺术体操与舞蹈的相融奠定了坚实而长久的艺术价值基础。因此,加强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密切联系,是提高艺术体操艺术价值的有效路径,是艺术体操运动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文化环境的发展方向。

艺术体操运动引入我国至今,我国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应该积极创新,在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和经验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舞蹈文化遗产,注重民族特色,融入名族灵魂,进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体操独特风格。

4.2建议

艺术体操发展中的创新思维与广阔视觉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使思维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可根据艺术体操中的表现力趋向舞蹈的一种走向,掌握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创新的视觉看待艺术体操与舞蹈的相辅相成、相融相通。它将使艺术体操走向更高的领奖台,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创造出更蔚蓝的一片蓝天。中国艺术体操应努力探究舞蹈特别是中国古典舞蹈中丰富而独有的文化元素,如民族个性、情感方式、美学意识和个性道具等,形成中国艺术体操鲜明的风格特点,在世界艺术体操的璀璨舞台上独放华彩。

参考文献

[1] 梅晓霞.体育艺术类表演项目与舞蹈相结合的研究现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2):5-6.

[2] 邹伟.浅谈艺术体操技术在舞蹈技巧课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2(18):298.

[3] 徐娜.论舞蹈与体育的互融性发展关系[J].成功(教育),2010(01):262-263.

[4] 胡雪,黄晓晓.舞蹈与艺术体操教学关系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06):90-93.

[5] 张芃.高校体育教学中艺术形体舞蹈的创编[J].纺织教育,2010(03):58-60.

[6] 申秋梅,李会杰.浅析形体训练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1):163.

[7] 杨梅,肖光来.艺术体操表演训练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02):125-130.

[8] 洪小平.舞蹈对现代艺术体操发展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3):49-52.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舞蹈影响
冰上舞蹈搭档
优雅背后的艰辛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我和舞蹈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