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党员工作站建设的理论探究

2016-06-25 17:52张兴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工作站师生高校

张兴伟

摘 要 基于高校党建的特点,高校基层党支部常分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二者常出现隔离和脱节的现象,对高校党建的整体效能非常不利。基于我校创建多年的学生党员工作站制度,我们将开展以“师生党员工作站”为品牌的高校基层党支部统筹建设,从组织的结构来说,师生党员工作站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提供了交流、协作的平台,双方可以更高效地互动,在一定框架下,共同开展活动,实现优势互补,更好的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先调研,然后进行品牌设计和宣传,开发一系列项目,做好品牌管理,促进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统筹协调,共同发展。

关键词 高校 师生 党员 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党建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一方面,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应围绕培养人才这一中心来开展。另一方面,高校主要由教工和学生两个群体构成,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常分化为教工党建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也主要分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

1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工党建和学生党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这种组织的分化有其合理性,但也容易导致教工党建和学生党建出现隔离和脱节的现象,甚至产生矛盾,这对高校党建的整体效能非常不利,对高校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非常不利。

(1)不利于学生党员的培育,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存在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端正、重发展轻培养等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广大教工党员的积极性,没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没有利用好教工党员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阅历去教育学生。只靠少数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去工作,往往力不从心,事倍功半。

(2)不利于教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利于激发教工的工作热情。一些高校存在教工党员积极性不突出、先锋模范作用难体现、教工入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原因之一在于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活动与育人工作联系不密切、缺乏发挥育人积极性的渠道和平台。很多教工党员的积极性因此降低,缺少榜样引领,教工整体的工作热情也大打折扣。

(3)不利于激发教工党支部的活力,不利于学生党支部提高工作水平,不利于提高高校基层党建的质量。高校教工党支部存在组织成员年龄较大、新党员数量少、缺乏活力等不足。而学生党支部存在党员党龄短、阅历浅、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党务工作经验少等不足。相互不能有效统筹,就难以取长补短,难以凭借学生党员的青春活力带动教工党员,也难以发挥教工党员的优势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水平。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对教工和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不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隔离和脱节,限制了高校师生之间在党组织内部、以党员身份进行的交流和沟通。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和互动机制,使教工党员难以深入学生群体,不利于及早发现和解决师生矛盾、生生矛盾,不利于校园和谐。

2师生党员工作站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改善高校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隔离和脱节的现状,避免上述弊端,必须探究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着力推进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统筹建设。当前,有不少研究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如齐卫平的《高校党建工作复合性的多向度问题思考》、王建敏的《师生共建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李珂的《关于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机制的思考》等。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提出系统而具体的措施,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基于我校已成熟运转多年的学生党员工作站制度,我们将开展以“师生党员工作站”为品牌的高校基层党支部统筹建设,现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从组织的结构来说,高校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是兄弟组织,属于平行关系。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都有自身的特点,也有不同的需求,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矛盾,或者认识不一致的情况,非常需要更高层次的角度来居中协调、指导和管理。所以如果仅仅从党支部这一层面来进行统筹建设,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上级党组织的作用不可或缺。此外,上级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也值得考虑。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大都归院系党委或党总支部直接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便于纵向管理,但对于党支部之间的横向互动则不利。

综上所述,要更好地统筹高校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必须在现有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由上级党组织推动、创建,可供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直接横向互动、协同的机制和平台——师生党员工作站。新的组织结构如图1。

在图1所示的新型组织结构中,师生党员工作站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提供了交流、协作的平台,双方可以更高效地互动,在一定的管理制度的框架下,通过共同开展活动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更好的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自2010年我校建立第一个学生党员工作站以来,各个院系的学生党员工作站均已建立,以学生党员、培养对象和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学生党员工作站组织、制度较完备,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积累了党员工作站建设、发展的经验,为师生党员工作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师生党员工作站建设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的建设师生党员工作站,以解决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隔离和脱节的问题,避免各种不利影响,必须在开展建设工作前,先进行深入调研。调研主要围绕“党组织现有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参与党员活动的积极性及影响因素”、“学生党员工作站的作用、影响力和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分别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调研。在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确立师生党员工作站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把师生党员工作站作为特色品牌进行建设。

我们将以“师生党员工作站”为品牌,从品牌理念的梳理入手,确立有特色的品牌核心价值和准确的品牌定位,做好品牌设计。并在师生党员中广泛传播品牌的观念,为品牌建设做好思想准备,打好群众基础。同时,将从组织的建立健全、制度的制订和完善、工作站的布置等方面着手,使品牌的战略规划能够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去,做好品牌的管理。

“师生党员工作站”品牌将为师生党支部的统筹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制,我们将依托师生党员工作站开发一系列以激发教师党员工作热情、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提升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水平,提高高校基层党建质量为目标的工作项目,全面实施项目化管理,使品牌建设落实到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去。

师生党员工作站建设的重点在于密切联系党员和群众,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对“师生党员工作站”品牌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前期的调查结果,遵循品牌创建的规律,进行“师生党员工作站”品牌的设计和创建。

师生党员工作站建设的难点在于依托“师生党员工作站”品牌,开发一系列目标明确、可行性强的工作项目,并做好品牌的管理,使品牌建设取得实效,促进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统筹协调,共同发展。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一般课题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2015GZYB18。

参考文献

[1] 齐卫平.高校党建工作复合性的多向度问题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1):10-16.

[2] 王建敏,张亚男.师生共建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07-209.

[3] 李珂.关于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机制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3):92-94.

猜你喜欢
工作站师生高校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德钧关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