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经营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2016-06-25 08:29李林益
经营者 2016年7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资源配置风险管理

李林益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概念,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情况,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再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我国银行经营的压力,最后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转型升级的对策。本文认为,在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随着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的放缓、银行客户的风险增加,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存贷利差会进一步收窄,银行的盈利能力会较大幅度地下降。银行的业务结构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并加强其风险控制能力。同时,通过金融产品与渠道创新,吸引更多的零售类客户,获得更多的中间业务收益及低风险的资产。并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采取差异化和细分市场化及专业的经营策略,关注流动性管理,扩大中间业务比例,发展混业经营模式,从而才能有效应地对利率市场化的巨大冲击。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存贷利差 差异化经营 资源配置 细分市场 风险管理

一、利率市场化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而不被人为因素所干扰。它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市场,各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客户的供给水平来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市场供求决定的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作为发展中国家,相交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比较缓慢,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8至1992年,是利率市场化的起步期,这段时期主要是调整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使利率成为经济变量的核心指标;1992至2012年,是利率市场化的调整期,人民银行逐步稳健地推进利率的浮动范围,放松管制;2013年至今,是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期,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全面放宽利率的管制。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实施。

二、利率市场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一)风险管理的挑战

在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存贷利差收窄,各银行会被迫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市场转移。这就要求银行提升自己的风险管控能力,以应对高风险市场的变化。传统的银行业,主要以大公司、大企业信贷为主,这些公司的内部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市场融资能力强,现金流较为充足。银行对这类公司的监管相对宽松,出现风险的几率较低。但由于市场化的竞争,大企业市场会成为银行抢夺市场的焦点,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条件下,银行的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微薄。因此,一些高风险偏好的银行会转向中小型企业客户市场。

(二)资源配置的挑战

银行的优质资源及服务,更加向传统优质企业倾斜,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或国有企业,由于资信状况好,风险相对低,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而这部分信贷市场,会呈现出完全竞争的状态,这部分客户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从而降低银行的利润空间。

(三)多元化与差异化经营的挑战

我国的银行,普遍存在同质竞争的情况,相同规模的不同银行,往往存在着人员互通、管理互通的情况。大型国有银行的管理理念基本相同,小型银行则多数盲目跟从大型银行。相同规模的银行,客户群存在大量的重合,多数银行追求规模效应,以扩大经营规模为目标,且利润多数以贷款利息收入为主,业务经营单一,多以价格、关系为主要的营销手段,缺乏创新性和多元化。

(四)内部管理的挑战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变化下,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手段。首先,在经营战略的制定上,要多维度地思考,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模式不能再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管理,要有广度和深度,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并与国际接轨。在定价机制的管理上,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显得比较重要,要明确目标,分层次地进行管理。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化、协同化的管理模式。在绩效考核上,多数银行存在考核指标偏多、灵活机制缺乏的问题,有待改善。

(五)流动性挑战

在利率市场化的竞争中,存款者对资金价格的敏感较高,银行为了满足客户的存款要求,往往会产生恶性的价格竞争关系,这会增加客户的资金流动性。具体来说,为了追求价格的利益,存款客户会不断地转移资金,这就会使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增加,如果银行不及时采取更多的措施,可能会出现更大规模的存款流失的情况,而高风险的贷款客户也可能出现贷款集中,无法归还的情况。

(六)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

当前,全球的经济的形势不容乐观,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元气大伤。虽然经过调整后逐渐恢复,但后期若面临美元加息的考验和国内经济继续恢复增长的压力,可能对全球的流动性贡献会减弱。另外,日本和欧洲实行负利率政策以来,国内经济增长依旧不如预期,银行业资本输出问题严重,货币价格不稳定,这对全球货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在我国国内的实体经济发展放缓,去产能、调结构的政策背景下,银行资产的安全性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另外,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会进一步制约银行贷款规模的发展。预计未来5年内,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将会下降到50%以内,这将会对银行业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转型对策的思考

(一)经营创新

在经营模式上,各银行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和客户特点,制定不同的战略,不断优化结构,全面协调发展各项业务,向多元化、综合化转变,并走国际化的道路;在产品上,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丰富产品的类别。传统的资金存款业务,已经无法支撑业务的发展,必须依靠金融衍生类产品的发展,丰富财富管理工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金融服务上,要将前台服务和后台服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在销售渠道上,要根据自身规模,传统经营网点、社区流动网点、互联网络经营等渠道,合理配置资源。

(二)细分市场

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银行必须仔细的分析客户市场。大型银行应该将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大型公司型客户、跨国跨区域客户上,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走全面化、大型化、多元化、国际化道路。中型银行则应立足于中小型客户,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不求全面化和规模化,而追求精细化的管理,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小型银行则应找准自身的定位,关注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分散风险,提供快捷灵活的服务,并稳定区域性客户。

(三)混业经营

根据国外银行的经验,银行应充分发挥客户资源优势,开展混业经营。在发展银行的同时,开展保险、信托、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等全牌照的集团化经营,分散风险,扩展业务渠道。

(四)加强流动性管理

银行资金的流动性管理,是银行生存的基础,大型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强,并且具有外汇、贵金属以及衍生品业务资格等优势,对抗流动性风险能力较高,可以开展更多样化的金融衍生品创新业务。但中小型银行受规模及业务资格限制,还是应审慎地发展,注意控制流动性风险。

(五)业务结构调整

银行业务分为资金业务、理财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几大板块。在存贷利差不断缩小的前提下,银行应充分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加大投入,克服部门利益,以客户为中心。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会给银行的承销、咨询、投行类等中间业务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银行应把握资本市场的发展,丰富中间业务品种,增加人员配置,以增加银行的收益。

(六)加强风险管理

银行应根据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合理地安排业务模式及战略方向。一是加强对客户的基础数据的收集,依靠大数据管理系统提升数据分析的速度和频率,二是加强对前端的客户经理的培训,加强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

(作者单位为川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资源配置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