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擦亮“诗词之市”名片

2016-06-25 08:54刘雪荣李孟书
东坡赤壁诗词 2016年3期
关键词:黄冈东坡讲话

刘雪荣 李孟书

黄冈,人文底蕴深厚,诗词之风延绵。李白、杜牧、王禹偁等文人骚客在此写下千古名篇。苏东坡贬谪黄州,创作了千古绝唱“一词二赋”及众多诗词文章,由此登上文学巅峰。新中国成立后,黄冈诗词创作一直兴盛活跃。近年来,黄冈深入实施“强工兴城、强农兴文”发展重点,文化事业焕然一新。特别是市委书记刘雪荣同志三次登上黄冈讲坛,为全市干部作《千年黄州》《人间绝版苏东坡》《东坡逸事说遗爱》讲座,用自己对文化的热爱,将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推向新高度。2014年,黄冈被中国书协、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国书法城”和“中华诗词之市”称号,成为国内少有“诗书”命名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黄冈的主政者有哪些新的思考?在推进文艺繁荣发展上有哪些新的举措?“中华诗词之市”桂冠之下,如何进一步擦亮“东坡诗词”这张独特的文化名片?近日,受《东坡赤壁诗词》杂志社社长王建明的委托,黄冈市诗词学会、东坡赤壁诗社李孟书同志,与市委书记刘雪荣就学习《讲话》精神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

李孟书:去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不久,黄冈市委及时召开座谈会进行学习传达。12月下旬,市委又召集全市文艺工作者代表、文化部门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畅谈学习体会,您与大家推心置腹地交流,令文艺工作者们备受鼓舞。你是如何理解《讲话》的重要意义?

刘雪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从“两个重要”的科学论断出发,《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与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推进文艺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李孟书:您和文艺工作者们交流了学习体会,您认为这篇《讲话》有些什么特点?

刘雪荣: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我读了不下10遍。这篇讲话立意高远,观点鲜明,情真意切,语言优美。讲话高瞻远瞩,把文艺工作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这样一个宏大的背景里面来考量,可以说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非常宽广厚重、大气磅礴。我们学习这篇讲话,首先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问题,才能更好地领会其精神实质。《讲话》从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文艺工作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逻辑严密、条分缕析、阐述透彻。《讲话》全文饱含了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真情流露、溢于言表。比如总书记讲:“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还比如,总书记讲他在陕北插队时走三十里地去借《浮士德》,娓娓道来中充满对文化的尊重和渴求,非常接地气,非常感染人、打动人。因为是文艺座谈会,所以这篇讲话特别有艺术性,读的过程中能够对人们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总书记在讲话中点到了中外艺术家124人,其中外国的83人、中国的41人,提到的作品有33篇,引用的诗文名句31处。这些名家、名作和诗文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让我们从这篇讲话中感受到上下几千年人类文明的高度浓缩。所以,我觉得讲话首先是一个纲领性文献,同时也是一篇文学精品、一部宏大的交响乐,读来听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值得反复读、反复品,融会贯通、身体力行。《讲话》的发表,对于推动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将起到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李孟书:您的生动解读,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篇讲话的理解,也深感东坡赤壁诗社责任重大,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黄冈是“中华诗词之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贯彻落实《讲话》精神?

刘雪荣:黄冈的诗词创作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华诗词文化一直浸润着这片土地,不仅产生了一大批优秀诗篇,使黄冈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还形成了蔚为大观的“赤壁诗”,是我们引以为傲、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当前,诗词文艺发展已经迎来一个崭新的时期,对黄冈进一步打造好“中华诗词之市”这块文艺高地,带来无限机遇。总的来说,就是要准确把握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增强繁荣诗词文艺的责任感使命感,在世界潮流大势中牢牢把握方向,坚守创作根本,为文艺阵地和队伍建设添砖加瓦,为文艺工作营造良好环境,让中华诗词百花绽放,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

李孟书:我们进一步打造诗词文艺高地的优势有哪些?

刘雪荣:黄冈有着繁荣诗词文艺的深厚土壤。首先,黄冈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就好比原始森林地下有厚厚的腐殖质层,土壤非常肥沃一样,黄冈就是这样一块适合文艺生长繁荣的黑土地。我在《千年黄州》讲座里以“两属十归、两州分合、四戏两祖、八进两出、千六名人、六千遗址、十六大战、十六城池”32个字,高度概括了黄州的历史文化。其次,黄冈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湖北名人志》中收录的湖北名人里,黄冈大体占三分之一;黄冈当代、近现代名人有1600多位,当代也有很多,比如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刘醒龙等。再次,黄冈基础扎实,势头良好。我们现在有很多文艺方面的金字招牌,比如“中华诗词之市”、“中国书法城”等,《东坡赤壁诗词》全球公开发行,地级市里唯一的一家。这些年全市文艺基础建设、精品创作、人才培养,也都产生了丰硕的成果。所以,繁荣黄冈文艺是有条件的,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只要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过去的基础上巩固、完善、提高,就一定能够迎来黄冈文艺的春天。

李孟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文艺创作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和要求,怎样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刘雪荣:繁荣文艺首要抓创作,而导向又是创作的根本方向,决定着怎么搞创作、创作什么、创作给谁看等重要问题。中华诗词创作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不动摇。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后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也先后提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等重要观点。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这就从性质和要求上,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属性、功能和作用、思想艺术体现与其他文艺划清了界限,更从历史的经验、文化自身的规律中深刻回答了关于文艺“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诗词是国粹,在我国诗词文艺发展史上,中华诗词之所以历久而弥新,就是因为中华诗词始终根植人民、扎根泥土,并以独特的意象情感和美学韵律为时代放歌、为人民吟唱。《东坡赤壁诗词》1983年创刊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诗社成员发展到3000多人,遍布海内外,这本纯文学刊物的风行,也说明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接地气,才能有活力,才能传递正能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写民生,词系民生,这才是诗词创作的源头活水。

李孟书:是啊!人民是诗词创作的源头活水。这也是我们诗人要始终坚持的创作信条!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仅有写不完的题材,也不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迷失方向。所以这句话里,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创作道理。

刘雪荣:说到“理”,我觉得第二个就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文艺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既不能脱离这个规律搞创作,也不能无视规律瞎指挥、下套套。对于诗词文艺工作者来说,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是诗词创作的基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反观我们当前的创作情况,也存在着精品不多、境界不高、写作娱乐化、创作浮躁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创作态度不扎实,二是创新能力还不强。中华诗词的写作矿藏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这就要求大家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还要“情入”,决不能坐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凭空联想,也不能一味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为了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对于文艺工作管理者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则是要尊重人才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多研究文艺,多一点人文情怀,不能外行领导内行,唯有这样才能与文艺队伍打成一片,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更好地促进精品创作。

李孟书:诗词怎样在当今思想、观念、文化大碰撞的时代引领发展呢?

刘雪荣: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中国精神。中华诗词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教化作用。因为中华诗词中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中国精神,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从庙堂之忧到黎民疾苦,从季节描写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中华诗词始终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着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离开这种精神,仅靠纯粹的艺术技巧,诗词是不可能流传下来的。诗人离开这种信念,就会魂无定所,就会行无依归。广大诗人词家有责任、有义务行动起来,用中国精神武装头脑,走出小天地,展现大气象。要大力倡导旧体诗词融进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使旧体诗词创作在思想内容上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既有古典精髓又有时代精神的当代诗词作品。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以高尚生动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启迪人,让代表时代主流价值和风貌的人和事用诗词的形式展现给世人。

李孟书:东坡诗词学会和《东坡赤壁诗词》是黄冈打造中华诗词高地的重要阵地,在这项宏伟的文化工程中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呢?

刘雪荣:主要是出精品、育新人、办好刊。即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全力打造诗词精品。我们不仅要继续抓好诗词的普及工作,更要抓好提高工作。中华诗词的繁荣,归根到底要靠精品。要积极提倡旧体诗词的继承、创新和超越,使旧体诗词的创作和传播与时俱进。坚持高端人才和草根作者兼容并蓄,鼎力培植诗词新人。要继续发挥老诗人、老作家的骨干作用,还要大力培养诗词专业人才,抓好名家工程,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中青年诗词作者。同时,要结合开展诗教、中华诗词“六进”活动,从中培养一大批“草根”诗词作者,把千百万群众吸引过来,推动群众性诗词创作活动。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原则,竭力办好诗词刊物。要继续走质量立刊的道路,保持鲜明的时代特色,扶持新田园诗词创作,坚持每期刊发名家精品力作,进一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当前,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这对办刊来讲,是挑战,是风险,也是机遇,是转变。学会、诗社要善于创新经营模式,适度引入市场机制,扩大发行量,改善生存环境。同时,政府要加大对东坡赤壁诗社及诗刊的扶持力度。

李孟书:擦亮“东坡诗词”名片,我市有哪些考量?

刘雪荣: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意味着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支持文艺工作。这就要求,要把诗词文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各级党委、政府要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认真研究具体问题。要多办实事,下决心解决有关人、财、物方面的难题,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文艺团体和队伍建设。加强学会、诗社和诗刊的建设,引导诗词组织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搞好服务。要抓好“诗词之县”“诗词之乡”的创建工作,深入推动诗词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街道、进景区,把各级各地的创建和诗词“六进”等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体系,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推动诗词的普及提高。进一步办好东坡文化节、诗会、名家采风等群众性节庆活动,提升黄冈的魅力指数。搭建好“互联网+诗词”平台,运用好新媒体手段,传播诗词文化,广罗天下诗人,用诗词向世界宣传推介黄冈。

猜你喜欢
黄冈东坡讲话
早春欣见海棠绽
定风波
“黄冈密卷”:教辅材料“造神”的不良示范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
东坡画扇
能文能武,必须骄傲 好斗的黄冈人
黄冈电信中兴固网软交换SS设备1:0容灾机制的浅析
讲话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