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加海
摘 要:为了解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特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g/hm2、105g/hm2处理防治稻飞虱,药后7~14d有很好的防效,为89.93%~95.66%。表明该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安全性好,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稻飞虱;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1-0073-02
为评价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适合松溪县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15年进行了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效果试验。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地点、作物 试验在福建省松溪县河东村下畲中稻田进行,海拔210m。试验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水稻品种为宜优673,6月28日播种,育小水秧,7月25日插秧。
1.2 气象条件 试验期间多阴雨天气。最高温27.3~37.4℃,最低温21.9~24.6℃,日均温24.0~28.6℃,雨量144.0mm,相对湿度64%~98%。
1.3 防治对象 稻飞虱。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 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吡蚜酮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10%唏啶虫胺水剂(四川成都皇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2.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5g/hm2;处理2: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g/hm2;处理3: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5g/667m2;处理4:25%吡蚜酮悬浮剂360g/hm2;处理5:10%唏啶虫胺水剂375mL/hm2;处理6:清水对照(ck)。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20m2。小区间筑小田埂隔离,防止串灌。
2.3 施药时间、方法 8月6日在稻飞虱(褐飞虱为主)低龄若虫发生期,按设计剂量加水750kg/hm2,用工农16型喷雾器均匀喷雾一次。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3~5d。水稻处于孕穗期。
2.4 调查时间、方法 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每小区取15点,每点查2丛,即每小区共查30丛,拍打稻丛,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的飞虱数量。药后1d、3d、7d、14d分别调查残留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虫口数施药前虫口基数×100];
[校正防效(%)=[1-CK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CK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药剂的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5g/hm2、75g/hm2、105g/hm2处理防治稻飞虱,药后1d(8月7日)的防效分别为53.20%、62.93%、66.63%,药后3d(8月9日)的防效分别为64.39%、83.33%、86.51%,药后7d(8月13日)的防效分别为74.36%、89.93%、92.32%,药后14d(8月20日)的防效分别为79.83%、94.26%、95.66%;25%吡蚜酮悬浮剂360g/hm2和10%唏啶虫胺水剂375mL/hm2处理防治稻飞虱药后1d、3d、7d、14d的防效分别为35.89%、73.29%、83.98%、86.03%,75.20%、84.67%、86.62%、83.33%。
3.2 安全性分析 试验期间各处理对水稻安全,无药害现象發生。
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g/hm2、105g/hm2处理防治稻飞虱,药后3d防效较好,为83.33%~86.51%,药后7~14d有很好的防效,为89.93%~95.66%,但药后1d防效低,为62.93%~66.63%;45g/hm2处理防治稻飞虱效果较差,药后1~14d的防效为53.20%~79.83%。表明该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安全性好,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用量为75~105g/hm2,发生严重时,加80%敌敌畏乳油1 500mL/hm2。在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期施药,田间保持浅水层3~5d,用水量750kg/hm2,均匀喷雾。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