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气压,两种态度

2016-06-25 02:03吉林姜鑫坤
垂钓 2016年4期
关键词:钓鱼人观赏鱼溶氧

文/图 吉林·姜鑫坤



一个气压,两种态度

文/图 吉林·姜鑫坤

雾气,在东北地区并不常见,夏末初秋天气逐渐转冷,这种现象才开始比较集中地出现。平常的人可能感觉不到,但是起早贪黑的钓鱼人遇到的次数比平常人要高得多。

几十年前单位的钓鱼迷集体包车在周末去一个很远的传说中天堂一样的大水库钓鱼。天亮之前我们进了山,接近那个水库,大雾弥漫,行车的速度也很慢,我们急得不行,上了年纪的就安慰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太阳出来一晒就好了。结果天亮了也没有看到太阳,放眼望去,满世界依然白茫茫的一片,直到早上8点多,大雾才缓缓地消散,景色美到极致,对面的山头在浓雾笼罩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可是期待的鱼讯却始终没有出现。这里不是钓鱼人的天堂吗?那天就不是。

第二周,我们又去了另一处同样建在山间的水库,同样是凌晨出发,进山没多久,同样大雾弥漫。有人嘀咕了句:上周就大雾,20人没钓上10斤鱼,今天看样子还够呛。果然乌鸦嘴,真显灵了,那天全体将士丢盔卸甲,把白鲦都算上还有不少人空俩爪子白板回家。由此我们也就打消了继续劳民伤财的远征念头了。不过这两次大雾却刻骨铭心,让我永难忘怀。

去年有一次夜钓后,我又遭遇了一场持续时间短很多的大雾。那天后半夜即开始下雾,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觉得发光棒很朦胧,不够清晰,换了新的拿在手里绿莹莹的很显眼,抛出去看却模模糊糊了,直到我无意中打开头灯才发现,原来我已置身在浓雾当中了,能见度只有几米。当时的鱼口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一直是几分钟一条小鲫鱼。天亮前鱼口逐渐变稀,当时我钓了99条小鲫鱼,本打算凑够100条就去休息,没想到从4点一直坚持到上午9点浓雾消散,还是这99条鱼。5个小时居然一条没钓到,按照平常的密度,无意当中挂也能挂上来一条啊!我看再待下去也毫无意义,决定撤。有雾的早晨看来确实不适合钓鱼。

不过钓鱼人都是爱刨根问底的人,大雾和钓鱼究竟有哪些必然或间接的联系呢?

形成雾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湿度大,初秋的山间具备这个条件。第二是温度低,可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初秋开始,昼夜温差加大,尽管白天气温不低,可是晚上却很冷。第三无气流,微小的水滴才具备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条件。这点最重要。都知道无风的天气里人会觉得很闷,尤其炎炎夏季更为明显,让人有喘不上气的感觉。也就是说,无风的那天和相邻的几天相比气压会相对略低。这应该就是症结所在。

现在的钓鱼人,会越来越多地用科学数据来作为根据,气压就是其中之一。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了在钓鱼旺季气压起到的重要影响,气压会直接影响到水中的溶氧量,而水中的溶氧量会直接影响鱼的活性。好在现在的天气预报里都会有气压预报,这就为我们出行提供了可靠的选择依据。

后来我又陆陆续续经历了几次大小不等的雾气天气,总的来说夜钓的收获比较稳定,白天收获都很糟糕。这又说明了气压的重要性。

中国幅员辽阔,同样的季节里,对比不同区域的年平均气压,差距很大。每一区域的鱼都会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压。比如我们常养的红草鱼,其实就是红鲫鱼,现在在野外也会时不时地钓获,有人拿回家来养在鱼缸里作为观赏鱼,但通常都活不长。而在鱼市买回来的同等大小的红草鱼,在相同的鱼缸、相同的加氧条件下却能活得很健康,因为从鱼市中买来的鱼就是作为观赏鱼养殖的,它们从小到大都生活在高密度低氧的环境中,它们更适应低氧,所以比水库中钓来的鱼成活率要高很多。在气温偏高、气压普遍偏低的南方地区,那里的鱼也同样适应了本地的气压和溶氧。以东北为例,最佳的气压应该接近或大于1000百帕,鱼才会很好钓,但是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云贵高原就太牵强了,那里的气压很少能达到这个值,可是那里的钓鱼人不照样钓得喜气洋洋吗?既然不同地区的气压存在这么大的差异,那么大雾给钓鱼带来的影响也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了。我很认真地咨询过南方的钓友,他们的回馈是,雾天好钓鱼。为什么南方的雾天钓鱼效果比平时都要好呢?有雾说明有了冷空气——这是形成雾的条件,冷空气来了,气温降低,气压会有所升高,鱼自然更欢实了,况且弥漫的雾气比普通的空气比热大得多,会吸收很多的热量,鱼在这种环境下更加舒服。

看看,每个地区的鱼情都会因为大雾而受到影响,有的好有的坏,归根到底是气压的影响更大一些。不同区域的鱼习惯了当地的气象条件不假,但是无论在何处,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更加欢迎相对高氧的生存环境。

晚间气温低,空气的密度高,气压也是一天中最高的,会使得水中溶氧充足,鱼的活性自然就高。就像我们养殖观赏鱼,每次换水后鱼的表现都非常活跃,游动积极,反应敏捷,抢食迅速。鱼的活性为什么在换水后达到巅峰?答案是新水携带了大量的氧。气压高使水中的溶氧量增加,所以水中的鱼表现得很欢实。但是作为自然的一分子,鱼类的感觉能力也非常强大。我们都知道蚂蚁搬家要下雨,距离下雨还有很长的时间,这种小东西就会神奇地感知到,为了安全它们会搬家到高处。同样,生活在水中的鱼儿,每时每刻都依赖着氧才能生存,它们不仅对水中的溶氧量能有明确的感知,而且本能上对未来一段时间能够影响溶氧量的自然因素的变化也是极为敏感的。也就是说它们能感觉到未来会出现气压变化,如果在北方气压将要降低,那么能保证它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办法就是减少消耗。于是,在黎明前水中的溶氧尚未明显下降的时候,鱼类们便开始有意地放缓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减少活动量以减少消耗。于是钓鱼人看到的情形就是天亮前鱼口明显见稀,天亮后集体停口,整个水面也都肃静起来。往日常见的有大鱼到水面翻腾的现象没了,甚至小杂鱼都变得异常安静,仿佛一夜之间整个水库就失去了生机一样。而在南方呢?下雾之前鱼儿就会知道,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很舒服,于是它们毫不顾忌地挥霍着宝贵的氧资源,欢快地游来游去寻找食物,这时就会出现一个上鱼高峰。

所以在低气压的季节里,我更喜欢夜钓。夜钓有诸多的好处:不闹小鱼,不晒得慌,标相清晰……除了这些可以直接感知的优点,最重要的是因为气压和溶氧的关系夜晚的鱼情更好。无论在怎样的天气里,即使在夜晚的气压也不高的三伏天,晚间气压也肯定能达到这天中的最高值。南方北方都如此。

猜你喜欢
钓鱼人观赏鱼溶氧
浅析我国观赏鱼产业发展及鱼种变化(上)
海洋鱼养殖与旅游观赏的互联性——评《观赏鱼养殖技术》
湖边钓鱼
观赏鱼喂食须知
7月增氧有学问,如何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做好溶氧管理?
自己去买
增氧泵如何合理使用?
2017,钓鱼人的这一年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有些观赏鱼只能看不能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