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宣媒体Twitter国家形象的树立路径

2016-06-24 11:38朱燕
新闻前哨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

朱燕

[摘要]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主流外宣媒体在国外开通Twitter,向国外受众宣传中国,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本研究以中国外宣媒体Twitter“两会”报道为例,分析其传播特点并探讨中国国家形象的树立路径。

[关键词]外宣媒体 Twitter 国家形象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编号14457669D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若干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长进,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中国崛起引起世界的瞩目。但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并没有获得与其自身的进取努力和已获得的成就相对应的国家形象,特别是在西方世界”。

继习总书记在外宣工作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后,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也指出,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2016年新闻出版的工作重点更是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国内重点新闻外宣媒体自2012年起,纷纷开通Twitter、Facebook账号,定位国外受众,对中国的大政方针、发展变化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和宣传,发挥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就中国外宣媒体2016年Twitter “两会”报道为例,分析中国外宣媒体“两会”传播特点,并探讨外宣媒体在中国国家形象树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国外宣媒体Twitter “两会”期间传播特点

中国的“两会”在英文中可以翻译为“Two Sessions”和“Lianghui”,登陆Twitter账户,分别以此为关键词,搜索时间为2016年3月1日至3月20日(为Twitter网页显示时间)。检索出相关网页,经统计,针对“两会”的有效推文共646条。其中,以“Two Sessions”为关键词的推文共552条,来自于34家国内外不同外宣媒体;以“Lianghui”为关键词推文共94条。来自于15家国内外不同外宣媒体。从推文数量可以看出,中国的“两会”翻译为“Two Sessions”的用户接受度要高于“Lianghui”的翻译。

在统计出的数十家国内外外宣媒体Twitter中,研究根据中国外宣媒体的知名度、受众的认可度、发送推文数、推文内容、转推数、点赞、评论等相关因素,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几家外宣媒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总结“两会”报道期间的传播特点。这些外宣媒体是由新华网开通的China Xinhua News, 中国网开通的China.org.cn,央视网开通的CCTV,中国日报网开通的China Daily,环球时报开通的Global Times和北京周报开通的Beijing Review。经过对“两会”期间这些主流外宣媒体所发推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外宣媒体Twitter“两会”期间传播具有如下特点:

1.议题式推文的设置受到海外受众关注,转推量大幅提升。

在对“两会”的报道中,国内主流外宣媒体注重和强化了针对“两会”的议题推文设置。面对国外受众可能对中国政治制度方面情况的不了解,在“两会”前夕,外宣媒体策划了相关内容的介绍。包括“What are NPC and CPPCC?(什么是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Why does the world attach great significance to Two Sessions?(为什么世界如此关注“两会”?)”,“What to expect from Chinas Two Sessions? (从中国“两会”我们期待什么?)”等,从不同层面对海外受众进行答疑解惑,这些稿件在Twitter平台都收到了较高的关注度,转推量也大幅增长。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海外受众对中国的重要时事,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有更强的兴趣和了解的欲望,关注中国的发展。并且,推文的话题性越强,能推动国外受众表达的欲望,推文越容易收到国外受众的关注和二次转推。

“两会”召开期间,上述外宣媒体继续进行相关议题的策划和设置,紧跟“两会”议程设置步伐,了解受众需要,体现时效性。例如,新华社Twitter策划的议题是“Chinas cabinet ministers to meet the press during Two Sessions. Who do you want to hear?(中国各部长在“两会”期间会见新闻界,你想听谁发言?)”海外受众反应热烈,评论、点赞、转推数大。议题式推文的设置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国外受众进行了2404次投票,此推文被转推103次。 从投票的结果看,国外受众对中国南海争端、朝鲜核试验、叙利亚和平谈判等内容获得了最多的投票数。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中国日渐崛起的世界大国地位,中国对世界局势的态度和行动,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也说明,中国在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同时,更应积极树立我们健康、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

2.报道内容全面丰富,重视时效性、全面性和趣味性。

从报道的内容来看,上述主要外宣媒体,在“两会”期间,共发263条推文,包括会议日程介绍、重点内容聚焦、专题话题讨论以及其他相关推文。在全面报道的同时,把新闻的时效性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两会”召开在即之时,外宣媒体在Twitter上开始倒计时,“Two Sessions in four minute(两会倒计时四分钟)”,此推文收到919次点赞,并被转推293次(图一)。之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各部长的答记者问,推文发布与两会现场基本同步,很好地保持了新闻的时效性,外宣媒体还注意到了新闻的及时性和分享性,保持和用户的良性互动,让消息迅速遍布对新闻有兴趣、爱好和评论欲望的受众群体,并从中得到反馈,以便对报道内容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外宣媒体Twitter除了对“两会”讨论的热点问题,如反腐倡廉、金融改革等有相当篇幅的报道外,还对国际外交发展、南海问题、国内教育改革、就业问题等进行了内容推送,使推文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其中,李克强总理提出“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达到三万公里”的推文更是获得了109的转推(图二)。

曾有专家评论,中国的网络传播主体往往传承传统媒体的报道模式和语言风格,总是充满着浓浓的“官方色彩”和“正襟危坐”, “不接地气”,不容易得到国外受众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的两会报道中,中国外宣媒体更加注意了国外受众的接受风格,开始从“高高在上”走向“娓娓道来”,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其中,有两则针对习大大的卡通漫画推文,把习大大参加两会讨论的新闻,用生动、形象和可爱的漫画形象进行了推送和说明,获得了很高的收藏和转推,说明中国主流外宣媒体,在注重新闻时效性、全面性的同时,也关注了新闻的趣味性和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以更加新奇有趣的方式鼓励受众阅读推文。外宣媒体在宣传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同时,不忘增加亲和力,塑造了国际大国传媒的良好形象。

3.推文发布更加重视多模态的形式,迎合现代受众阅读习惯。

多模态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方式。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具有获得交际信息的多种渠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因此在现代媒介和技术的支持下,人类的交流可以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多模态的形式整合了图像学、符号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外宣媒体的推文中,仅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推文只有18条,占总数的6.8%。外宣媒体更加重视多模态的形式,推文多以文字+图片、文字+图片+链接、文字+视频等形式出现。且上述外宣媒体推文中的图片,与文字内容高度匹配,相得益彰,并以多种方式呈现。在信息化、图片化的时代,外宣媒体所采用的多模态的推文发布形式,符合现代受众阅读习惯的需要,扩大了受众范围,逐步推进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

中国主流外宣媒体在中国国家形象树立中的路径思考

在国内外新媒体发展的时代,国家形象的树立包括众多方面的内容,除了自身综合国力提高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外,通过媒体扩大国家形象的传播和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使国际形象传播、树立、接受的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受到了受众广泛的认可。国家主流外宣媒体,更是新媒体传播时代国家形象树立的主要宣传渠道。外宣媒体Twitter的建立,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Twitter传播中国主流的价值观、政治观、文化观,并和国外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受众的接受扩大中国在国家的影响和范围,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主流外宣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克服了建立之初话语权和影响力弱、语言表达不够先进、互动性较差等缺点之后,外宣媒体树立了全新的形象,在报道内容、议题设置、多渠道表达、增加互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随之关注度、转推数、评论数等有大幅度上升,且中国影响度逐步增加,中国以更加正面、积极、和平的方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但在肯定中国主流外宣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同时,也应意识到,目前的外宣媒体在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中仍有提升和进步的空间。

首先,外宣媒体在重视“自我发布”的同时,也应注意根据受众需求及国外媒体针对中国问题的相关推文,进行有关政策、理念的介绍、解释和推广。在对“两会”相关推文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西方媒体或个人,对中国的“两会”以及中国的相关改革措施,是持有否定的态度和观点的,而这些观点和表达在一定范围内有拥有它们的受众群体。但外宣媒体对此表现仍显被动。因此,外宣媒体应该继续转变思维,准确定位,考虑国际传播特点,在宣传的同时不忘维护国家形象。揣度目标用户心理的同时,适当选取一些理念层面冲突点进行信息发布,推动本国价值观的对外输出,多层面、多角度树立国家形象。

其次,不同于中国以“集体主义”叙事的宏大视角,在比较强调“individualism”的西方社会,受众更倾向接受从寻常百姓的故事来看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因此,外宣媒体在保持“专业媒体”客观、权威、准确信息发布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交媒体传播平台个性化、情感化、碎片化的特点,通过叙事视角的转变、语言表达的亲民来实现更大的突破。

结 语

目前,国内外宣媒体在Twitter的海外发布,为中国树立国家形象进行了有利的宣传,它们在建设和运营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不足,为其他媒体进驻国际传播平台,宣传树立中国大国形象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中国国家形象的树立,需要外宣媒体抓住国际传播中的主动权,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话语权,逐步引导国际舆论走到有利于中国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王预震:《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第74-77页

[2]相德宝、张人文:《借助社交媒体提升中国媒体的影响力》,《对外传播》2014年第6期,第13-15页

[3]刘晓琳:《多模态叙事语篇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第1-5页

[5]刘滢:《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社交媒体策略-以新华社在海外社交网站的传播为例》,《对外传播》2016年第1期,第60-62页

[6]田智辉:《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张军芳:《社交媒体涉华国际舆情研究辨析》,《对外传播》2015年第3期,第59-61页 <\\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6-2\BBBB-.TIF>

(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基础课”教学中的国家形象教育探析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关于提升我国媒体国际话语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