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超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是一种必然的需求。然而,当前的课程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缺乏人文精神渗透的诸多现象,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探索出一条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方法之路。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一、人文精神概念及运用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与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的学习效益,促进学生智能结构的完善。例如,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角色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思考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就是课堂渗透人文精神后所产生的重大效果。由此可见,渗透人文精神的思想政治课堂,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二、高中政治课堂上缺乏人文精神渗透的表现
1.教师掌控课堂话语权,学生变身忠实听众。
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政治课堂上,“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由此便形成教师主导讲课、传授应试技巧和应试重点,而学生则化身为忠实“听众”,只管课堂笔记的抄写和重点识记便可。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课程已变成了一种应付考试的机器,其思想教育性和人文性都没有得到体现。至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学生独立思想的能力更是难以实现。
2.教师一味强调思想灌输,学生个体性散失。
不可否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性和思想性相比其他课程,确实更浓厚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具备这些特征的课程教学只需注重思想灌输,而彻底忽视学生个体性的发挥。或许在部分教师的眼里,学生只是一张仅需稍加引导就能被任意涂改的“白纸”,教师便可任意妄为加以“洗脑”式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长期下去对学生独立个体性的伤害将会很大。
3.课堂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普遍过于狭隘。很多人的眼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或教辅资料上,而对社会时事不闻不问。这就容易导致许多思想政治课堂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严重问题,学生无法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此外,我们对课堂范围的限制,不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导致课堂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重要原因之一。
4.师生之间缺乏适当交流,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给人的印象是气氛严肃、枯燥的,学生不愿意听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这都是师生之间缺乏适度交流所致。试想,一本理论性强的教材,加上一位只知道讲课而不注重和学生进行互动的教师,这样的课堂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呢?学生如何提高学习积极性呢?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具体方法
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它不仅注重对未知的世界的探索,而且更关注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的艰辛和乐趣,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缺乏人文精神的思想政治课堂,却使现代教育失去一种有生命力的土壤,使学生无法发挥个体性和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教师应该树立教学新理念,在日常思想政治课程中努力渗透人文精神。
1.创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渗透了人文精神的政治教学,应该是注重营造活跃氛围的教学。它能够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感知教材内容产生灵感,从而形成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被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才能被发掘。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最关键的是意识到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在哪里。要自问: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毕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灵感来自于教师的诱导,来自于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强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尤为重要。
2.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独立个体性。
现代课堂教学是情感与经验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和相互碰撞的过程,课堂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具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教师运用个性化、灵活多变的评价性话语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那么学生的个体潜能必将得到有效开发。因此,教师应该从教学评价入手,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体现整个课程的人文关怀。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的动态因素,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生发表不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个体性。
3.理论教学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政治是一门社会性极强的学科,它所关注的多是国计民生之大事。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将选材与国家、社会相结合,突出该学科的人文性。那么何谓人文情怀呢?就国家、社会层面而言,应该是指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要有“兼济天下”的情怀,有无论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曾失却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为了培养这种人文情怀,我们在讲政治常识时,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具体的历史史识,运用一些政治地理知识对时事加以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社会责任感。
4.注重师生平等的交流,构筑互通渠道。
在人文化的课堂上,传播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而且两者的角色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或者可以互相转换的。因此,渗透了人文精神的政治课堂,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单向授课模式;而且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平等的交流,构筑互通渠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朝亮.浅析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