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秋闽
住宅第二逃生通道的探讨
范秋闽
我国住宅建筑的疏散途径均是通过住户门向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逃生,当火灾发生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致部分住户是无法逃生的:①火焰已蔓延至疏散通道,疏散通道上烟熏火燎,当逃生者在打开房门的瞬间本能地退回到房间,失去了最佳逃生机会;②火焰已经封锁了楼梯间,居民无法通过疏散楼梯逃生;③开向疏散通道上的门为非防火门,当通道上燃烧的火焰将住户门或门框烧变形时,无法打开这个唯一的逃生门;④室内火灾阻隔了通向户门的疏散通道,居民无法由户门逃生。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第二逃生通道的开辟——阳台逃生的研究,可能成为住宅建筑消防设计的新思路,为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目前,住宅建筑的疏散方式虽然符合我国现行规范标准,但在火灾发生时,仍然有因无法逃生而酿成悲剧的现象,我们从以下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出第二逃生通道的重要性。
(1)2015年11月9日山东《齐鲁晚报》报道:山东东营市河凯小区一户人家发生火灾,目击者称,火灾发生时房里的人都想从阳台或外窗逃生,然而安装在外窗和阳台上的防盗栏一时无法打开,逃生通道将他们阻隔,一家5口人全部遇难。
(2)2015年10月29 日光明网消息:在浙江宁波一小区, 母子2人在外窗装有防盗栏的家中被活活烧死,网上给出现场画面如图1和现场模拟情景如图2所示。
(3)2016年4月14日下午,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横潭村聚才巷5号5楼单元发生火情。屋内一名男子被熊熊烈火逼至房间外窗的防盗栏上,不断向外呼救。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后却无法迅速打开防盗栏,火灾虽然很快被扑灭,但该男子因无法从防盗栏向外逃生,最终还是在这场火灾中丧生(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
上述案例说明两点:一是居民在无法通过疏散楼梯逃生时,只能退至阳台;二是当欲从阳台逃生时,却又被防盗栏阻挡了逃生之路,从而酿成惨案。近些年来,1楼住户安装防盗栏已是普遍现象,更有甚者,由于1楼住户纷纷安装了防盗栏,2楼住户担心小偷会从1楼的防盗栏攀爬至2楼,感觉不安全也安装了防盗栏,3楼、4楼住户也如此这般陆续安装防盗栏直至最上层。就算是高层住宅,也是逐步蔓延而上至每个楼层。家家安装了防盗栏,人人感觉像住进了监狱,却又似乎无计可施。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1幢28层楼的高层居民住宅发生火灾,造成58人死亡,100多人被救,其中十几个人是通过当时正在为施工搭建的脚手架,逃离火海之后被消防队员搭救的[1](图3)。这些通过临时搭建的脚手架在这次不幸事件中,就成了住户的第二逃生通道,因为当时他们已经无法通过建筑设计所安排的疏散走廊逃离火海了。
上述案例可见,在火灾事故中,身处火场的人们能设法自救逃生是十分有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空气温度达到100°C时,一般人只能忍受十几分钟,当温度超过200°C时,人会在5min内死亡[2]。在目前的情况下,当火灾发生时,无法通过户门、通过疏散走道逃往楼梯的居民,往往只有待在阳台上或未着火的房间外窗边焦急地等待援救。但由于居民房间里到处都是易燃物品,火势的蔓延极为迅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往往就是在漫长等待中消失。因为消防车可能会由于城市汽车数量的疯涨而被堵在路上;小区里私自搭建的违章建筑或历史遗留的违建房阻挡了消防云梯的“臂膀”;消防登高场地上停满的私家车使得消防车无法实施救援……还有我们无法预料的种种意外。作为建筑设计者,同时也是一个居住者,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火灾中提倡自救的意义就在这里。
图1 外窗装有防盗栏的住宅
图2 火灾现场模拟图
图3 红圈中为一个通过脚手架等待救援的老人
目前我们国家的住宅设计规范中,住宅建筑消防设计均是按照单一逃生方向,通过疏散走道,向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从室内逃生。这种逃生方式的唯一缺点是因户内无第二逃生口,当第一逃生通道失效之后,住户也无法利用第二逃生通道自救,从而导致惨案的发生。据此,笔者提出开辟第二逃生通道的设想:现有阳台作为备用逃生区,将上下层之间的阳台楼板上开出可供一人上下的洞口,沿墙壁加设活动盖板及逃生爬梯。平时可以用盖板盖上,不影响使用,上下层阳台各自独立。紧急情况下可以打开活动盖板,阳台上的居民可以沿逃生爬梯逃生到下一层阳台,依次到达一楼室外地坪(图4)。阳台属于室外空间,室内火灾初期,阳台上基本处于安全地带,居民有时间利用阳台上的逃生爬梯疏散到下一楼层的阳台,第一时间施行自救逃生。
如果住户套型无阳台,则应根据房型选择易于逃生的外窗,作为第二疏散通道,并增设疏散平台及垂直爬梯逃生。
当然,如果住宅建筑面积较大,还可以设置60°或45°的钢梯,在底层可以设计为活动钢梯,这种做法在国外已有很多案例。
如图5~7所示的美国案例,在美国这些外挂在室外的简易钢梯叫做“消防梯”,顾名思义就是为在火灾或地震等危险情况下供人们自救或消防人员救护用的。
图5是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某建筑,这是1栋多层建筑,2层以上利用简易阳台进行逃生,2层至1层之间是一个收缩式钢梯,平时收起,紧急情况下放下钢梯予以逃生。图6也是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某高层建筑,方便易行,安全可靠。其实这种室外楼梯的紧急逃生设计在美国较为普遍,笔者在纽约也随处可见,如图7所示图片则是位于中央公园附近的1栋公寓的室外疏散钢梯。
图4 阳台逃生爬梯(1-逃生爬梯;2-第二逃生口)
图5 消防梯
图6 消防梯
图7 消防梯
对于新建住宅和既有住宅进行第二逃生通道的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新建住宅可以直接实施笔者提出的阳台逃生方案,我国的住宅建筑目前售价非常之高,如此之高的房价之下,承担区区加建室外疏散楼梯的费用应该是九牛一毛,经济上应该不是问题,那么会不会造成小偷攀爬偷盗的隐患呢?笔者认为,在目前电子警察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设立住宅楼的电子警察安全防盗系统是完全必要的,这同时也为培养和提高居民城市文明素质,监督乱扔垃圾(高空抛物)行为,减少安全隐患,创立和谐居住环境,产生良好的效果。
(2)既有建筑可以根据阳台布局情况,设计开洞位置。如小户型,只有一个朝南阳台者,可以适当打通阳台之间的隔板形成第二疏散联通,4~5户选适中位置开洞设置垂直逃生口。如果阳台两两成对,则打通之间隔板,选一家阳台开洞设竖直梯即可。当阳台独立设置时则如图4所示,开洞加梯逃生。开洞的具体位置应该根据结构的计算方案,按照逃生最小洞口尺寸开洞,然后也应根据结构设计布置室外疏散梯安装的受力点。 开一个供人通行的洞口,按照0.8m×0.8m洞口计算,按照上海2016年价格:楼板开洞200元,钢爬梯2 100元(层高按 3m计),合计2 300元。相对人的生命而言,是不贵的。
(3)建议逃生梯在二层楼板处收起,待需要时放下逃生,或者将垂直爬梯设置到距地面1.5m左右处,居民抓住爬梯的最下级,脚也可基本安全着地。底层不可封阳台,以便保证居民安全逃生。
(4)在设计逃生洞口时,建议在洞口四周局部上翻50mm,以利防水,在保障生命通道畅通的前提下,维护上下层邻里之间的和谐环境。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作为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可以定期组织安排居民进行火灾逃生演练,既培养居民的消防意识及应急自救能力,同时还加强了邻里协作,增进了邻里间的关爱。
目前由于火灾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居民自我逃生意识很强,部分机构也有组织居民、学校进行紧急情况下的非正常途径逃生训练,国外的逃生工具和思路也可以借鉴,笔者也深受启发。
(1)逃生梯(图8)。配合此类梯,建筑设计应在阳台顶部预埋可靠的挂钩,以便紧急情况下将其可靠地挂上,方可逃生。
(2)逃生绳梯(图9)。建筑设计中在阳台顶部设置挂件,以备危急时刻承载逃生绳梯。这种绳梯不用时可以卷成一小团,挂在挂钩上,非常方便实用。
(3)将相邻阳台之间的隔墙打通,火灾时可通过隔墙洞口逃到相邻住户再谋生路,也是一种逃生思路,这在日本很普遍。日本的公寓楼,阳台不能封,上面不能堆杂物,是因为此处属于房屋设计时备用的防火安全通道[3]。如果我们也将相邻阳台之间的隔墙开洞,在紧急情况下供有危险的住户逃离危险,或两户人家共用一部垂直爬梯,也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爬梯的使用效率。
图8 逃生梯
图9 逃生绳梯
综上所述,我国多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疏散仅有一个逃生方向──疏散楼梯,从现有的火灾案例来看,它存在较多隐患。为了便于居民在火灾情况下快速逃生,开辟第二逃生通道刻不容缓。在住宅阳台上安装紧急逃生爬梯,所占面积不大、安全实用、较易实施、对阳台使用基本无影响。如能在全国多高层住宅建筑中推广这项技术,对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应该是非常有利的。
[1]王沪鹰,“11·15”特大火灾成功逃生的实例[J].生命与灾害,2011(1):16-21.
[2]甄诚,消防安全疏散时间计算原理.建筑与预算,2015(10):20-22.
[3]http://www.xzbu.com/6/view-24140.htm.
Investigation of the Second Escape Passage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Fan Qiu min
针对我国住宅建筑消防疏散设计仅从户门逃生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在国内多起住宅火灾案例中,居民不能用自救方式逃生而酿成悲剧,因而对住宅建筑提出用第二逃生通道实行自救的思路,为住户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住宅建筑;自救;第二逃生通道;阳台逃生;逃生爬梯
The paper analyses and studies the fire evacuation design of our country's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which escaping from the door is the only way. In the domestic residential fi re cases, the residents can not escape by themselves which leads to tragedies for them. Therefor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self-saving from the second escape passage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so as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occupants' safety.【Key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s, self-saving, the second escape passage, escape from the balcony, escape from sliding ladder
2016-05-06)
范秋闽,上海同济协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