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设计策略
——上海桃浦中央公园弹性空间与边界研究

2016-06-24 09:34陈希萌金云峰周晓霞
住宅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央公园边界弹性

陈希萌 金云峰 周晓霞

城市公园设计策略
——上海桃浦中央公园弹性空间与边界研究

陈希萌 金云峰 周晓霞

1 城市公园与城市

公园是现代化城市结构中的关键节点,与其他公共工程相比,公园对城市整体结构的发展影响更大[1],公园的作用范围在本身用地的基础上也延展到周边其他用地,除了以提供优质的绿化环境和提升公共健康为主要功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均对公园周边地区、甚至整个城市有所影响[2]。随着公园面向城市的开放度越来越高,在取消门票、拆除园墙的基础上,应有更加灵活、完善的方式以满足城市居民对当代城市公园的需要。

为了营造更理想的城市人居环境,公园的功能和公园化的空间逐渐延展到城市其他空间当中,使城市在公园的作用下发展成为“休闲城市”、“景观城市”,将公园的休闲性质上升为城市整体性质,提倡全民休闲,使公园景观走进城市。同时城市公园配合周边用地,在用地性质固定不变的基础上,公园的作用范围可以不仅限于其用地之内,将公园“扩张”到城市当中,使其在功能上和视觉上与城市相互渗透,成为行使城市功能的复合体。

2 桃浦中央公园

桃浦中央公园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智慧城中,公园面积约50hm2,周边用地复杂,基地内有大量工业遗存,环境亟待整治。根据上位规划对桃浦地区发展提出的要求,“对桃浦地区规划发展要面向未来,从中心城市的功能角度考虑它的定位,以黄浦江两岸开发的要求和眼光,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确定在桃浦智慧城中建设大型功能性公共绿地——桃浦中央公园,使其在发挥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等基本功能的同时,与周边住宅、商业、商办综合等用地形成在空间及功能上的联系,带动地区的转型和发展,形成生态良好、配套完善、宜业宜居的综合性城区。

面向当代和未来生活的城市公园设计,不可忽视公园基地及周边在历史阶段中的肌理、文脉及其变化[2]。通过对桃浦中央公园及桃浦地区从2000~2015年中的6个阶段进行肌理及主要人群组成的演变分析(图1),可以看出该地区的人群主要为商、工、科研人员,然而各时期之间肌理的变化趋势不明晰,没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而一个健康生长的城市空间,应有良性的、可发现其中规律的总体发展变化路径。除此之外,桃浦中央公园也面临着周边用地复杂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公园呈带状横跨6个街区,贴临地块用地包括商务办公、总部办公、物流信息、文化创意、创新孵化和居住,区域内还包括教育、市政、研发等功能用地(图2);该区域前身为工业园区,水体和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急需通过公园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图3)。

图2 桃浦中央公园周边用地图

图1 桃浦地区时间演变、肌理演变、人群演变图

3 公园弹性空间与边界研究

时间性、生长性、变化性、不确定性都是景观的特点,结合公园基地的区位、周边用地等特点,同时为了解决桃浦中央公园以及周边在过去发展当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变化模糊、不具有规律等问题,提出桃浦中央公园应具有“弹性”,即公园能随城市的更新建设一同生长以适应多样的物质及非物质层面变化。公园的“弹性”指公园以服务周边为目的而建设、随周边发展而发展,在发挥公园自身作用的前提下,为公园周边一定区段范围内的地块承担部分功能,在形态上表现为空间与边界的弹性化,公园空间向城市“扩张”、多种空间重组融合,边界更加灵活开放或“溶解”于重组空间当中[4],相应地,在功能上体现为受物质空间变化的影响而与周边地块互相渗透,从而使公园更好地与城市融合。

公园空间与边界的弹性设计可以体现在不同的阶段和尺度上,对于桃浦中央公园的弹性设计策略讨论从5个方面展开,包括概念策划、功能分区、游线设计、分期建设和节点设计。

3.1 概念策划

3.1.1 城市功能引入公园空间

将城市中的办公、餐饮、休闲、展览、科普等功能弹性化地引入公园,旨在优化活动空间并减轻城市空间的负担,同时激活公园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改变城市公园最大使用群体是老年人的现状,增强公园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使公园的服务对象多元化目标得以落实(图4)。同时,公园还承担了周边地块的停车、休憩、停留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缓解城市压力。公园通过建立景观桥,将公园与周边地块连接,通过合理组织安排公园园路和对接节点,加强公园作为地块间交通联系的作用,增加周边各地块之间的交流。

3.1.2 公园环境渗入城市街区

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桃浦区段的层面考虑公园与周边绿化空间和功能的关系,通过街道绿化、滨河绿带、广场绿化、屋顶绿化等形式弹性化地连接公园与周边,实现区段内绿地一体化(图5)[5-6]。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能量泵,在为周边提供绿化基底的基础上,将公园的绿化渗入到周边街区,也将公园内的休闲活动扩散到街区中,使街区环境和氛围更加公园化,营造宜居的休闲空间[7]。

3.2 功能分区

公园的功能区主要划分为游憩体验、商务休闲、运动健身、展览展示和雨水处理5大类(图6),除了作为容纳公园主要功能的游憩体验区,面向周边的总部办公、商务办公、文化创意、创新孵化和居住等用地,设置了相应的商务休闲和运动健身区域,为周边的办公、科研人员提供办公、休憩和穿越空间,仅在功能上将公园的一部分游憩空间弹性化,面向周边的使用者,公园边界也随之“变化”,通过这种手法在保持公园用地性质不受影响的基础上,使公园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城市其他区域的部分功能,为周边提供了休闲和办公的环境,同时也为公园内的活动带来了丰富性,增加了公园的趣味性和公众参与度,提高了公园的使用率[8]。

3.3 游线设计

桃浦中央公园游线设计按不同主题分为4种,包括日常休闲游线、空中游线、森林氧吧游线和滨水游线(图7),除安排在公园用地红线范围内的日常休闲游线外,其余3条游线都蔓延到周边地块当中。游线的延伸意味着游览体验的延伸,使用者因此会产生公园延伸了的感觉,即公园的空间与边界在体验上渗透到周边地块当中。

空中游线为一个串联全园的架空平台体系,并与周边地块及其中建筑相联系,结合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在不同游线的终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点,如商务广场、商务生态休闲广场、创意休闲广场和科研办公广场,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将周边的人员更自然地引入公园环境当中。滨水游线沿垂直于公园长边的水体双向展开,延伸到公园两边的商住地块中,既提高了滨水带的使用率,也以发展公园游线为契机带动了滨水景观环境的建设。森林氧吧游线结合公园生物治理污染技术,延伸到公园外的生物滞留地,也展示了生物技术治理污染的效果。

3.4 分期设计

为解决公园基地范围内的污染现状,同时应对周边复杂用地的各项需求,桃浦中央公园采取分期设计及建设策略。按时序的公园建设,使公园的空间和边界均呈现出不断变化发展的“弹性”,各空间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容纳不同的活动,各空间的功能和形态也随时间不断完善(图8、9),既弹性地解决了公园的建设和资金问题,也使公园与周边地块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彼此带动,便于更好地寻找公园与城市间关系的平衡点。

桃浦中央公园的建设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对保留的原址工业遗迹及设施进行修缮和利用,通过植物修复法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对水体进行初步净化,建立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以缓解周边需求,以及建设空中高架景观桥,以便于公园在初步开放的阶段可以更好地使用;第二阶段为主要发展阶段,完善交通、建设交通节点以连接各场地,建设临近开发地块的边缘活动带以带动周边发展,构建完整的水体净化及游憩系统,同时建立休闲服务设施和配套景观以实现资金运转;第三阶段在之前建设的基础上对核心景观进行构建,同时也注重边缘活动带的持续发展和带动效应;第四阶段主要对临近居民区的设施进行建设,对公园整体景观进行完善。

3.5 节点设计

不同于其他临近并主要服务于居住区的公园,桃浦中央公园的设计考虑到周边商务办公及科研等人员的实际需求,以及公园的人群流动量相对较大等特点,对公园部分边界及该段空间的处理采取更加灵活有弹性的手法,依据周边城市功能,在公园外围设计了与公园内部、城市空间有所联系同时也相对独立的边界活动空间(图10)[9],该空间在用地性质上属于公园用地,但功能上又与公园常规功能有所不同,弹性化了公园的空间与边界。

桃浦中央公园的边界空间设计中,适当放宽公园红线两边的硬质空间,以“停顿”和“序列”为原则进行布局(图11)。“停顿”是指边界与城市道路和公园内部展区之间均有一定的空间间隔,形成了空间体验上的停顿感,并能减弱噪声、汽车尾气等产生的直接干扰,其中实现空间间隔的主要要素有硬质铺装道路、植物、地形和设施。“序列”是指边界空间中不同特点的活动场地以一定的序列相关联,形成可供休息、娱乐、健身等功能的空间,这种序列激发了边界空间的活力,也使边界空间成为一种与公园、城市均有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空间,构成空间序列的主要要素有水体、植物和高差。

边界空间在交通组织上(图12)与周边地块联系直接、明确,通过城市道路上的人行道,可以从周边地块迅速进入边界空间;而边界空间与公园内部的相邻区域联系则相对隐蔽、含蓄,区域之间通过使用列植、密植的植物阻挡了直接的视线关系,模糊了交通的目的地,同时公园内部相邻区域的道路平行于边界空间的方向,削弱了直接进入边界空间的运动趋势,保证了该空间的相对独立性。

边界空间在功能上主要为停留空间和娱乐空间的有机组合(图13)。停留空间是由植物和座位为元素构成的休闲场地,主要面向周边的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工作间隙的休息空间,突出自然、轻松的氛围;座位与铺装采取自然材料,同时结合种植设计以达到遮蔽和观赏的要求;空间中可设置咖啡店等用以满足商务洽谈、休闲办公等需求,并能够与户外空间相互作用,激发该空间活力。娱乐空间主要由水体为核心的场地和小型运动场地构成,在服务于上班族的同时,也可以吸引附近的儿童、青少年等群体,使场地更具有趣味和活力;水景可由水池、旱喷泉或跌水等多种形式构成,提供亲水、戏水空间;小型运动场地可采用下沉式场地设计的处理手法,既能够减弱活动产生的噪音对周边的影响,也能更容易地与周边产生观赏与被观赏的互动。

4 结语

公园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不仅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总体发展,随着城市公园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丰富,公园与城市从形态和内涵两方面都应更具有弹性、更深刻的融合。以桃浦中央公园设计为例,通过对公园弹性空间和边界进行研究与尝试,希望引发更多关于城市公园设计策略的思考与实践,以寻找公园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公园走进城市的有效途径,使公园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帮助提升公园周边土地利用价值,优化城市自然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良好人居环境[10]。

[1]Garvin A.张宗祥,译.公园:宜居社区的关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9-11.

[2] 金云峰,陶楠.环境史景观史园林史[J].中国园林,2014(8):85-88.

[3] 金云峰,周晓霞.上海近现代公园的海派特征[J].园林,2007(11):34-36.

[4]张嫣,裘鸿菲.武汉解放公园边界空间设计探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843-847.

[5] 金云峰,张悦文.“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J].上海城市规划,2013(5):88-92.

[6]郑晓霞,金云峰.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对美丽中国的启示[J].广东园林,2013(3):4-7.

[7] 金云峰,刘颂,李瑞冬,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子系统”规划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3(12):56-59.

[8]金云峰,简圣贤.泪珠公园 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J].风景园林,2011(5):30-35.

[9] 谢佳.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以北京的开放式公园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547-551.

[10]张树楠,尚改珍,董英魁,等.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8):15860-15861,15873.

The Design Strategy of City Parks --Research on the Elastic Space and Boundary of the Central Park at Shanghai Taopu District

Chen Ximeng Jin Yunfeng Zhou Xiaoxia

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建设宜居城市环境的主要平台,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户外活动场所,在提供绿化环境和休闲活动空间的同时,公园也成为了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重要公共空间节点,逐渐开放并与城市相互作用。为了使公园与城市更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其功效,选取上海桃浦中央公园为研究对象,从概念策划、功能分区、游线设计、分期建设、节点设计5个方面,结合实例从不同阶段、不同尺度研究公园弹性空间与边界的设计,旨在通过分析与实践,探索适应当代及未来生活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

城市公园;设计策略;弹性空间;弹性边界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city, the park is the main plat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livable urban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irreplaceable place for outdoor activities in urban residents' daily life. The park not only provides a greening environment and a space for leisure, in the meantime it also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ublic space node in a certain area of a city, which is gradually opened and interacts with the city. The author selects Central Park at Shanghai Taopu Distri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o as to make a deeper integration between a city and a park and to play its effi cacy better. The paper, which aims to explore the design strategy of urban parks suitable for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life by analysis and practice, studies the design of elastic space and boundary of the park in different phrases and different scales combining with examples from the fi ve aspects as conceptual planning, function partition, travel line design, stage construction and node design.

city parks, design strategy, elastic space, elastic boundary

2016-03-01)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研发基金,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与开放课题资助,编号:2015KY06。

陈希萌,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硕士研究生;金云峰,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晓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城市规划师。

猜你喜欢
中央公园边界弹性
守住你的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马达加斯加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胡志明市中央公园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