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两相映

2016-06-24 12:00张强张丽霞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婴宁王生笑声

张强+张丽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23-01

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翻开《聊斋志异》,我们可以看到《娇娜》、《青凤》、《聂小倩》等以篇中女主人公直接命名的篇目。这些女性形象在蒲松龄的笔下,或秀婉温柔,或刚直不屈,或贞洁自爱,或清新脱俗,无不如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婴宁的形象是这许多女性形象的代表,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最真最美的一个。作者在异史氏评语中言"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对其既憨又黠的性格特征做了高度的概括,并称之为"我婴宁"足可见作家对她的喜爱。她天真烂漫、肆意笑言、亦憨亦黠、不受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成就了《聊斋志异》花狐鬼魅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1.一笑传神

作家对婴宁形象未拘泥于具体的容貌、衣着等细节,仅用"芳华绝代"四字,以虚当实,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但让婴宁最具特征的笑贯穿小说始终,一笑传神,这种写法颇得"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致透风"中国画神韵。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其次,婴宁的笑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最后,婴宁之笑可解忧愁,可免人过,可增其媚:"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正是通过王子服来见证了婴宁的光彩。王子服初遇婴宁一见倾心,注目不移,婴宁丢下一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和一枝梅花而去,一言一笑一遗,是婴宁光彩照人的首秀:似骂实爱,遗花有意,暗藏深情。王子服藏花枕底,相思成病,故事因此发端。

南山寻访、家中相认、后园私会是故事的发展。他怀揣枯梅,依照表兄编造的谎言,远足三十里赴南山寻访,竟鬼使神差巧遇了婴宁。时令已是万物复苏的春天,清纯可爱的婴宁"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看到王子服后"含笑拈花而入",含蓄一笑,耐人寻味。家中相识时笑声贯穿始终:由户外"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到婴宁被婢女推进屋"笑不可遏",再到王子服讯问芳龄时"复笑,不可仰视",婴宁听了婢女的耳语"目灼灼贼腔未改!"的大笑和"至门外,笑声始纵",笑声不绝于耳,其憨态也跃然于纸上。后园私会时婴宁在树上"狂笑欲堕……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王子服趁机暗地里捏她手腕,婴宁"笑又作"以致"倚树不能行",回去后婴宁将"大哥欲我共寝"的私语说给老媪,弄得王生窘困不已,但婴宁却微笑着,是捉弄也更是调情。

有情人终成眷属,狐女终于走出鬼魅世界,进入现世生活,笑仍是其标志性表情:浓笑、放声大笑、孜孜憨笑,不一而足。婚前善笑,人皆乐之;值母忧怒,一笑即解。甚至行新妇礼时,"笑极"不能俯仰。憨痴动人的笑既是婴宁初到现世的自卫武器,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她生于幽谷,育于鬼狐,不知三从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晓进退之仪,不受礼教束缚,不顾闺门规范,她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

她对好色之徒西邻子惩治以至于使其暴毙,差点让她吃了官司,并遭到王母指责后"矢不复笑",即使拿笑话逗她,都"亦终不笑",但其笑已定格成最美的风景。不笑虽有遗憾,但可喜的是其继承人"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婴宁之笑,俯仰自如,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纯朴率真,既无矫揉造作之态,也无羞涩扭捏之意。但明伦评价:此篇以"笑"字立胎,而以花为眼,处处写笑,即处处以花映带之。……以拈花笑起,以摘花不笑收,写笑层见叠出,无一意冗复,无一笔雷同,不笑后复用反衬,后仍结转"笑"字,篇法严密乃尔。确实如此。

2.亦花亦人

作者对婴宁性格的刻画主要得力于其笑,但环境对婴宁个性的衬托作用也不容小觑,环境之美也体现人之美人性之美。作者通过王子服的眼光,用诗一般明净的语言和移步换景之法描绘了婴宁生活的环境,那里寂寞而优美,花繁而空灵,出世又入世,涉笔成景,处处皆花:村舍在"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之处,屋舍居"谷底丛花乱树中";"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门内白石砌路,落红满径;豆棚花架,充满庭中;粉壁如镜,窗外海棠,探入室中;舍后果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婴宁跟随王子服进入现世后,着力改造生存环境,"爱花成癖……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爱花的婴宁也是美丽的善良的。马瑞芳在《趣话聊斋爱情》中评价:"这个远离庸俗人生的所在,佳木葱茏,像婴宁盎然的生命力;空气澄净,像婴宁的纯洁灵性;草舍茅屋,豆棚瓜架,像婴宁的天然去雕饰;片片飞坠的红花,探进房内的海棠,像婴宁的活泼天真"。同时花也是道具和信物存在的,上元节初见,拈梅花一枝,"梅"即媒;二遇婴宁"执杏花一朵","杏"实为信。王子服因见拈梅花人起意,持枯花探访,又见拈杏花之人。不是一枝花,两情岂能依依?

3.奇人奇语

婴宁的语言是个性化的语言,在表现其个性方面发力不少。王子服初见婴宁时注目不移,婴宁说"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其后两人相见婴宁再次向婢女耳语"目灼灼贼腔未改!",两句口头语活脱脱地勾划出王生之痴,极富生活情趣。婴宁也对痴心追求者的表白傻开玩笑:王生出示枯花表情时,婴宁却说"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更为奇异的是她将花园私语"大哥欲我共寝"都说给老母说给聋着的老媪;对王子服"此背人语"的提示,婴宁的回答是"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小说中多次说婴宁"痴",但痴憨中有机灵,正所谓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婴宁,是人和狐的合身。人性和狐性在她身上和谐共存,她与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感情丰富:时而大笑,时而哀哭,时而憨语,时而伤感,时而任性。作者通过她的形象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渴望、向往和歌颂。婴宁是聊斋画廊一个笑得灿烂、活得阳光的狐女形象,绝对的"这一个"。

猜你喜欢
婴宁王生笑声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帐篷里的笑声
飞云江
抉择
假天真抑或真性情——婴宁形象之我见
成长的宿命
——对《婴宁》的另一种解读
婴宁之美
理论设想有局限 探寻真相须实证——再与王生老师商酌
王生拜师
殡仪馆里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