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三峡 半世的纠结

2016-06-23 08:42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碑刻蓄水三峡

长江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是一个河流的名称,但对于颜长江来说却意味着一生都会与这个词产生无尽的瓜葛。

“我经常做梦,梦到以前的场景,梦到江水在流,我们以前觉得这并不稀奇。长江水是流动的,码头上是大呼小叫的,江边的人是活泼的,江边的生活是火热的。现在这些东西都没了,这就是一种伤痛,就像是你爱的人没了。”童年的美好回忆与现实的剧烈冲击,令颜长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希望用作品去对抗遗忘。

1968年,颜长江出生于湖北秭归县茅坪镇,那是个“有山、有水、有风景、有屈原”的地方。少年时经常去峡口的三游洞看白居易、苏东坡的碑刻和峡谷的风景,这些东西对于一个热爱古典文学和古典绘画的少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02年,三峡拆迁开始,颜长江也正式开始了对于三峡的拍摄,最初拍的是带有个人看法和感受的纪实摄影。随着拍摄的深入,颜长江陷入了精神危机中,为三峡即将淹没而焦虑。为了排解这种焦虑,他做了“三峡·黑匣子”的行为作品,将自己的记忆放进盒子沉入三峡库底。这时,他觉得摄影已经不重要了,“我必须借表达而自救,埋了盒子之后,我觉得可以度过了。”在水库蓄水的过程中,颜长江继续注重抢救性地拍摄还未被淹没和拆掉的文化风景,古桥、村镇、碑刻、古庙等等,埋盒子的行动也在继续。2006年9月,三峡第二次蓄水,颜长江又做了另一个行为:将自己“吊死”在风景或传统的建筑上。近些年,三峡已尘埃落定,颜长江转向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景观空境,最终结束了他的三峡专题。在颜长江看来,这些作品都是因为内心的需要所拍摄的,“不为挽救世界,而是首先挽救自己,每一步都有我的道理。”

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的颜长江,就业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媒体工作。按他的话说,由“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开始,到成为如今的“文化人”、“摄影家”,这个身份的转变就是因为“三峡”,“我为三峡做了一点事情,而这个地方回报了我,让我成为现在这样的人”。这个改变指的是从媒体人短平快的新闻报道,转到长久的关注一个项目,由世道、人心、历史的角度来阐释问题,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很多人把摄影看做风花雪月,觉得是很轻松的事情,我不这么认为,摄影也可以很深刻。”显然,颜长江拍的三峡早已超越了报道摄影的范畴,以更为艺术的形式去呈现。

2003年出版《最后的三峡》,2009年的《三峡日志》到2016年的《江流有声》,颜长江完成了他的三峡三部曲。“于我而言,回首与三峡的相看之路,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搏斗也同时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确认了世界,形成了自身。这是个人的完成,人与世界的和解。”

猜你喜欢
碑刻蓄水三峡
2022年巴西水电站水库蓄水率达50%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碑刻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春到三峡
从一方碑刻看清代中原的田宅交易
北京20座下凹式立交桥汛前可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