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攀枝花地区行胃镜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调查及预防策略

2016-06-23 13:25刘岚剑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攀枝花617067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胃部消化性

刘岚剑(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2013~2015年攀枝花地区行胃镜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调查及预防策略

刘岚剑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目的 调查2013~2015年攀枝花地区行胃镜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pylori,Hp)感染状况,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地区2013~2015年行胃镜检查的患者59524例,检测胃蛋白酶原(PG)水平以及Hp感染情况。结果 除≥60岁与40~59岁外,其余各年龄段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外,其余各胃部疾患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GⅠ、PGⅡ在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型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在胃癌中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习意义(P< 0.05)。结论 攀枝花地区行胃镜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做好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的工作至关重要。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攀枝花地区;预防策略

近年来,诸多的国内外[1,2]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pylori,Hp)与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患关系密切。临床研究也显示,Hp感染患者胃癌发病率约为未感染患者的两倍,根治Hp对胃癌防治起到有效作用,Hp的感染与胃癌直接或间接相关,为致癌诱因之一[3]。因此,临床筛查Hp感染至关重要,在治疗感染同时可以预防胃癌消化道疾患。本文分析59524例次胃镜患者的资料,了解攀枝花地区Hp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2015年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59524例(包括复查病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消化道表现,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呕血等。男31157例,女28367例,年龄8~80岁[(41.2±13.4)岁]。其中<20岁5187例,20~39岁18754例,40~59岁25583例,≥60岁10000例。病程3月内8597例,3月至1年26470例,1~10年23416例,10年以上1041例,最长者39年。同时,从我院体检处收集胃镜正常者1010例,其中男511例,女499例,年龄12~76岁[(44.3±15.1)岁]。本研究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胃蛋白酶原(PG)检测 所有患者在门诊医生诊查后,胃镜检查前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4ml,静置离心,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PG分析,获得PGⅠ、PGⅡ值以及PGR值(PGⅠ/PGⅡ)。

1.2.2 Hp检测 运用1 min尿素酶检测法,选择Hp试纸(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Hp感染情况,若不变色为阴性,若呈现红色为阳性,阳性的感染程度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Hp阳性率比较 由表1可见,Hp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60岁、40~59岁、20~39岁、<20岁。除≥60岁与40~59岁外,其余各年龄段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不同年龄段HP阳性率比较

*与<20岁比较,P<0.05;△与20~39岁比较,P< 0.05

2.2 不同胃部疾患Hp阳性率比较 由表2可见,Hp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型溃疡)、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除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不同胃部疾患HP阳性率的差异

*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比较,P< 0.05;△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比较,P< 0.05

2.3 不同胃部疾患血清PG水平差异 与正常组比较,PGⅠ水平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升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GⅡ在消化性溃疡和浅表性胃炎中升高,在胃癌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GR在消化性溃疡、浅表性胃炎和胃癌中均降低(P< 0.05)。见表3。

表3 不同组间血清PG水平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P< 0.05

3 讨论

Hp在胃部疾病中是重要因子,研究表明Hp定植在胃黏膜表面,该菌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胃黏膜出现炎症与免疫应答反应,从而破坏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和胃黏膜屏障[5]。同时,Hp能产生氨,从而阻碍G细胞酸反馈作用,或由于炎细胞浸润出现的物质刺激G细胞,导致胃酸过多,破坏胃黏膜,导致消化性溃疡。而长时间感染Hp,慢性炎症反复出现,可能使得基因突变,破坏机体癌症基因的平衡作用,变为恶性肿瘤。有资料表明[6],Hp感染使得某些特发性疾病的发生率升高,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治疗Hp感染或杀灭Hp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时,也能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在本研究中,攀枝花地区行胃镜患者Hp感染率高达83.4%,同时在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的疾病中,Hp阳性率在51.52%~100%;同时发现,不同年龄段Hp阳性率有差异,小于20岁者明显低于60岁以上者;而Hp阳性率又随胃部疾病的类型而出现差异,其中消化性溃疡最高,特别是复合性溃疡达到了100%;最后,胃癌Hp阳性率为79.53%。以上数据说明,Hp在胃部疾患中出现率较高,可能同胃部疾患发生率可能有较大关系,但具体相关性需要进一步分析相关数据进行明确。但从中可发现预防Hp刻不容缓,对Hp的治疗可能会对胃部疾患有较好效果[7]。

PGI源自于胃底腺黏膜主细胞和腺体颈粘液细胞,PGⅡ不仅源于上述部位,还由胃窦幽门腺细胞、贲门腺细胞以及十二指肠腺细胞产生,因此胃是PG主要来源[8]。本研究中浅表性胃炎以及溃疡患者的PGⅠ、PGⅡ均明显增加,由于正常机体胃部分泌PG量少,但当胃酸分泌增加时,PG水平会相应增加,因此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水平高,Ⅰ、Ⅱ型PG都会因此增高。本研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I明显减少,因慢性严重萎缩性胃炎中,主细胞减少导致PGI相应减少。而胃癌或胃部腺体出现不典型增生等恶性趋向时,胃部正常腺体大量消失,功能被抑制,PGⅠ降低,PGⅠ/PGⅡ比值亦降低,因而多数研究[8]认为PGI/PGⅡ比值在胃癌及癌前期病变中可作为敏感性检测指。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

Hp传染源为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粪-口或口-口传播为主,同时可因为医源性操作不当所致。Hp传染力强,生存力能力强[9],可因握手、共用食物、使用污染餐具感染。预防措施如下:①做好有关Hp的知识教育普及工作,可在各个小区举办相关的预防讲座,增强百姓对Hp的认识程度,在生活各个方面预防Hp,如自身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阻断传播途径,进食洁净安全的食物,保持口腔卫生,在饭前便后洗净双手;若家庭中出现Hp感染者,隔离传染源,避免用相同的餐具,避免共同进食,若难以隔离,需有效高温消毒餐具;加强人们正确认识Hp以及Hp导致的疾病,避免消极心理负担;早检查,早治疗,定期健康体检,在日常生活中,若自觉胃部不适,或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症状,很有可能为Hp感染,此时不能自行用药治疗,需及时就诊,到正规医院进行胃镜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遵医嘱按根治Hp方案[10]治疗,以避免胃部炎症在长期Hp感染刺激下进展为胃癌,降低恶性肿瘤发生率。②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Hp认识度,在胃镜下较常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复查时溃疡愈合良好,可做Hp检测时仍为强阳性,这表明Hp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需要门诊医生的注意,规范Hp的治疗。具体为:在门诊时要注意对Hp患者的诊断,准确掌握根除Hp的有关适应证和有效根除方案,按照规范用药,就具体患者的不同病情给予适当联合用药,有效增加首次根除率。在现阶段医疗环境中,基层医院用药秩序乱,药物运用不规范的现象频频发生,使得首诊患者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个传染源。应避免不规范用药,使得Hp耐药性增高,不利于继续治疗。要明确告知患者首次服用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使得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严格按医嘱服药,提高首次根除率以及治疗效果。③国家应将Hp的检测纳入普通体检项目,进行普通人群的筛查,出现阳性,就需要根据进一步检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对消化道疾病的改善预后意义重大。但是,目前而言,我国Hp感染率高,Hp复发的可能性也高,根除Hp的意见也存在分歧,因此需要根据地方发病率而具体分析,采取适当手段。

[1] 张俊峰.98例胃溃疡患者临床及胃镜特点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23-424.

[2] 汪荷.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734-735.

[3] 晁宏军.胃溃疡的病因及防治概述[J].临床合理用药,2012,28(5):489-490.

[4] 刘继友.胃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病42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49.

[5] 龙春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效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5):953-954.

[6] 姚玉龙,周杰,梁辉,等.六盘水市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调查及防治策略[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4):2485-2489.

[7] 林小兰,李珍,谢亨银.两种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方案的成本一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6):636-638.

[8] 王雪华,曹燕,张剑宏,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测定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9(10):62-65.

[9] 曹杰,王选举,刘芳,等.安徽宿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现况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82-3084.

[10]周亚妮.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8):45-46.

R446.5

A

1672-6170(2016)05-0120-03

2016-05-09;

2016-06-24)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胃部消化性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胃部爱情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