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佩
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吴佩
432100孝感市湖北省孝感市康复医院精神科女二病区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使用前(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0例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确诊的55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入院时即采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护士结合安全等级标识对患者进行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护理。观察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使用前后意外事件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给药错误及输液错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使用可防范风险事件发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关键词安全等级标识卡;精神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1.052
精神科患者常受其精神异常症状支配,出现出走、自杀、暴力等危机状态甚至出现服用精神治疗药物出现副作用而致的噎食、跌倒等意外[1-2]。若仅仅基于医疗的角度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则难以达到预定目标[3],有学者[4]及时提出需在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积极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警示标识是经特殊制作的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医院内警示标记,用于防范风险事件或意外事件的发生[5]。由于临床护士对精神患者的信息掌握不全,无法快速识别患者存在的各种风险信息,导致工作中极有可能出现各种风险事故。为了减少风险,我院精神科采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1050例,男520例,女530例。年龄18~60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未使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护理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550例使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精神科安全等级标识卡的制作方法安全等级标识卡的底板通常选择硬质纸板固定于患者床头的墙上,在纸板上用有机玻璃做成一个开口于上方U型插槽,尺寸为20 cm×15 cm×0.5 cm,插槽中放置患者安全等级标识卡,卡片上半部分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时间、主要的责任医师及护士、护理的等级、医保类别、药物过敏史等;卡片下半部分纵向平均分为绿、黄、红3个色块,分别代表轻、中、重3个精神科风险等级,将代表护理风险问题的首个字母制成直径2.5 cm大小的圆形即时贴,经评估出患者的安全等级,将其标识贴于等级卡片的相应部位。
1.2.2精神科安全等级标识卡的使用方法值班护士对患者热情接待,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讲安全等级标识的使用目的及其意义,尽量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值班护理人员仔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于卡片上,并且采取观察、访谈、精神科检查等方法对患者入院24 h内的危机状态给予初步评估,确定患者的护理安全等级后标识于卡上,如某患者外走风险度为中级,自杀风险度为重级,将代表外走的“E”标识贴于黄色区域,将代表自杀的“S”标识贴于红色区域。并于第2天由科护士长进行护理查房时对前1 d入院患者再次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分级评分法分别对护理风险问题逐个量化评估,最后确定出患者的护理安全等级,并重新调整标识贴于安全等级标识卡上,一般评估时间为入院时、入院后第1天、入院后1,2,3 周和出院时,如遇特殊紧急情况随时更改评估。护士每次对患者进行相关操作前及护理时将此作为核对和提醒的标记,每班都应做到重点观察风险级别,班班交接并完善护理记录,值班护士签名并担责。
1.3评价方法对精神科安全等级标识卡使用前和使用后的住院精神患者的意外事件进行记录、整理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意外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意外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对照组意外发生例数包括暴力行为35例,外逃行为9例,藏药蓄药20例,跌倒坠床6例,噎食4例,自杀行为14例;观察组意外发生例数包括暴力行为41例,外逃行为2例,藏药蓄药5例,跌倒坠床1例,自杀行为2例
2.2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例(%)
3讨论
3.1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使用后替代了传统护理床头卡,减轻了护士工作强度护理安全等级标识上的基本信息包括了护理床头卡的所有信息,使用护理等级标识卡后可以省掉护理床头卡。传统护理床头卡常常悬挂在床尾,护士核对信息时必须下蹲、弯腰才能看清楚,既影响护理人员腰肌,又耽误时间。护理等级标识卡悬挂于床头,医护人员站在床边即可看到卡上所有信息,对警示标识内容一目了然,避免了护士在进行信息核对时下蹲、弯腰。由于卡片采用嵌入方式,护士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随时更改标识卡,这样既方便又减轻了护士工作强度。
3.2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可作为精神科一种简捷、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识别方法
3.2.1制作醒目、规范的安全等级标识能给人们一种提醒、警示的信息,能让护理人员时刻意识自己工作中的潜在风险,有意识去规避风险,减少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6]。有学者[7]报道利用三元色警示标识急救患者,效果较好,三元色警示标识使用方便,醒目的颜色分类具有明显的视觉冲击,易于识别,对急救患者当前的病情状态可做到一目了然。精神科收治的精神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慢性迁延,这些患者住院期间需要24 h照看,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病情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为了减少人为的护理差错,简洁、醒目的精神科安全等级标识就能起到指导与提示的作用。表1显示,自从2013年6月开始规范使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以来,精神住院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提示将风险按等级标识分类并使用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风险等级,该法简便、快捷,能有重点地防范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3.2.2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能让护理人员准确、快速识别潜在的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抓住工作中的重点,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护理,在方便护理人员开展工作的同时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便利,为患者的安全和风险管理寻求了有力保障。安全等级标识卡作为精神科防范患者各种风险发生的一种方法,可帮助护理人员快速、正确识别患者存在的各种风险,这样就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我院应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以来,给药错误及输液错误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在输液和给药流程中,还加强对患者信息的核查,形成了患者手腕带上信息与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上信息一致的核查制度,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而引发的护理差错;使用安全护理等级标识卡,方便直观,对轮班护士准确识别新入院的患者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注重尊重患者及家属,实施前给予解释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配合,实施中加强对安全等级标识卡的应用和管理,出院时将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回收并按规定废弃,此方法简单、方便。
参考文献
[1]陈静,王丽俊,朱玉梅.精神科护理记事栏的优化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9):41-42.
[2]汪列兵,张晓明.安全警示标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9):4027-4028.
[3]严晓芬,陈妙虹,林静君.护理标识在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7):158-160.
[4]孙元美.护理警示标识在病人安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0):913.
[5]侯明如,蔡燕,徐慧鸣,等.护理警示标识在精神科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218-1219.
[6]任莉,张石.癫痫病区特殊护理警示标识的制作及应用体会[J].护理学报,2012,19(16):77-78.
[7]秦柳青,郑艳花,叶柳,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河北医学,2011,17(4):519-521.
(本文编辑刘学英)
(收稿日期:2014-08-10)
吴佩:女,本科,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