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丽华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合理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习惯于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变得更有主见,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也会更加深入,同时一些新的点子和新的发现也会涌现出来,为教学的拓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历经思考,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全面发展。
一、为学生的自主研究提供素材
“先学后教”的模式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通过几个层次的学习消灭自己的认知死角。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环节的质量高低是最关键的一环。这样的学习首先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同时又为课堂学习积蓄素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自学的脉络,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为他们的“先学”提供素材。
例如“平均数”的学习,教师可以罗列两个队员的跳远成绩(跳的次数不同),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用平均数来表示两个人跳远的水平比较公平。然后请学生自学“先加后除”的方法,紧接着将课本中的“试一试”移植过来,让学生发现面对一些比较简单的情况时还可以用“移多补少”的办法来求出平均数。在学生总结收获并提出疑问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示掌握了两种求平均数的办法,而部分学生提出“求平均数的时候哪种方法更简便”的问题,引发了大家课堂上的广泛讨论和交流。
学生在自学中可能会出现不同层次的领悟,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接收到的信息是广泛的,认知角度是多维的,因而取得自身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为自主探索提供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领悟远比模仿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给学生,让他们能与数学“亲密接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有自己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取长补短,不但能更好地吸收知识,还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认识反比例”教学中,教师在出示课题之后可以请学生猜一猜“今天将学习怎样的内容”。学生会猜到“什么是反比例”“反比例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出来”“如何判断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等问题。鉴于学生在前一课时已经学习过正比例,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这些问题,借助例题的数据来把握反比例关系的本质,并在生活中或者其他相关领域找到这样的关系的例子。在学生探究的时候,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模式很喜欢,能够积极主动地在组内交流,不但自己努力去寻找反比例的例子,而且还主动与别人探讨例子是否科学。等到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运用“XY=K”的方式去做出判断了。
这样的学习模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的课堂参与度是教师满意的,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又有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再有周围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和提醒,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显著提升。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的经验还能给他们后续的学习留下宝贵的财富。
三、激发学生的自助学习热情
随着数学知识的日积月累,数学认识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也步步增长,学生在学习中感兴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他们的数学学习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抛出合适的话题,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他们迈开追逐更高目标的脚步,将自主学习进行到底。
以华应龙老师一节“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课为例,课堂围绕一个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许多神奇之处,而交流和深入挖掘就成了课堂上的主旋律。随着发现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感受到神奇,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愈发浓厚。当学生醉心于数学本身,潜心钻研、不断挑战自我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效果一定是显著的,并且这样的学习经历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不能是沉重的负担,而应该带给学生“正能量”,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拓展学习内容,将一些神奇的数学现象展现出来,讲一些数学轶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于数学探索的兴趣越来越浓烈,数学素养也会有显著的提升,。
总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能脱离机械枯燥的接受和模仿,从追求数学本质的角度出发完成自我知识的建构,提高学习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